分享

就是因为你在机体虚弱的时候,做了一些事情,导致机体更虚,并且引邪深入了。

 庆哥哥呀 2023-04-03 发布于内蒙古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图片

早晨的门诊到现在刚结束,简单聊几句。很多人的病不知道怎么就生了出来。实际上,伏病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事。我们身体总有很多时间是虚弱的时候。比如一段时间的熬夜,女同志月经,产后,还有感冒后,再就是饮食结构的问题,偏于生冷或辛辣饮食,过度疲劳等等,这些因素一直在消耗着我们的气化,内部气化非常差,还有最关键的就是发病后误诊误治的因素。一次次的小损伤之后,得不到很好的修整,大多人是不知道自己这些问题的积攒会诱发出之后的严重问题,久而久之因虚致病就出现了。最终导致了身体心的问题不断发生出现,杂糅交织在一起,令看诊的大夫眼花缭乱,即便看似一个重点,实则并非病机的核心机要。还误认为是抓住了重点。

比如很多人认为外感是一个小病,有的说发发汗就好了。实则我们看诊中很多复杂的问题都是从一次简单的外感,却误诊误治开始的。单说一个汗法,仲师就已经用了全书的很多条文在讲解,如何发汗,发汗多少,什么时候发汗,明明外感假如错误的治法会产生哪些问题,发汗过多导致漏汗怎么治疗等等。在这次瘟疫的治疗中,我发现很多人,发热的时候滥用发汗,导致汗出量大,结果耗了气。原本瘟疫就直接伤及肾根,但多汗之后,汗为心之液,肾为水之根,这下就不是简单地外感了,活脱脱的变证了。

人的身体素质最佳的也就十年差不多,这十年任凭风吹雨打都不怎么生病。但有的人先天体质就差,所以同等诱发因素早就发病。而有的人本来体质挺好的,活脱脱的糟践出了极差的体质。中医一定要从病机入手,这才是能否治愈疾病的根本。你要是总盯着西医说的某某病,或患者陈述的某些症状,大概率是效果不会太好的。所以,会看诊的都是从病机入手,这才是中医思维。

对于虚弱状态下导致疾病的案例实在太多了。比如这次瘟疫感染后有人就不信邪,非得锻炼去,结果都元气大伤了。还有的连续熬夜最终导致严重的心律失调。产后体虚,尤其是多胎产后,不知如何调整,或者滥用一些方法,导致机体虚弱致病。

虚弱的原因很多,有的就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有的是先天因素。而我发现很多属于误诊误治的结果,就是滥用药物,病机不明,西药的输液问题都会导致人在原本虚弱的时候,又进一步的加重了病机的复杂性。

比如喝白酒后,尤其醉酒了的,白酒本身性热,但喝进去之后会暂时发现人体的能量,让全身热乎乎的,过后就是能量消耗,极度容易受寒。很多鼻炎的容易酒后发作,这还没说产生的水湿之气的影响。你要非得说能喝,那是你的本事,但很多人就是不能喝,机体都很差了,还在喝酒,喝来喝去的就导致了三阴体质,形成了酒精依赖,酒能壮阳,所以全靠那点白酒了。酒后体虚受寒生湿气是比较常见的,鼻炎,胃肠紊乱导致腹泻,酒精肝,脂肪肝,代谢紊乱等等,实际上就是气化失调了。健运中气,提振肺气,收敛肾气才有好转的可能。

你看,这些问题如果站到你面前的是某个西医的病,不给你说这个过程和病机,你就很难区分用药了。能够将站在我们面前的患者所陈述的病症,归纳起来,分析出最核心的那个病机,这才是治愈疾病的根本方法。需要经验,悟性的结合。

比如同样是脾胃肠虚寒,藿香正气水仅能用于急性时期,短暂可用。而理中汤,小建中可以长期调理。但是否对症还要辨证。每个方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理中汤就是用于胃肠动力不足,虚寒一类的问题。一定不能用气滞,如果气滞了就得用疏肝理气的。小建中汤适合中气不足,阴精不足的情况,很多人中气虚了,虚劳就产生了,就得用小建中汤了。

还有的咽喉痛的问题。急症我们可以清热解毒,但也可以辨证后汗而发之,这都是暂时之法。但你要细问问咽喉痛多久一次,有的患者就是长期反复。我就见过一个这样的患者,房事后第二天必然咽喉痛。这个就属于相火不藏了,我就用收敛相火的方法治疗好的,这样还能用清热解毒?肯定不行了,就得收藏相火了。

还有个患者头痛,后来得知就是平时经期经常洗头,一点不在意这件事。以为别人没事,自己也没事,结果发作了严重的偏头痛。经期发作起来后那几天啥都干不了。后来从少阴寒证入手,才逐渐改善和解决的。头痛的问题本质上还是跟内在的脏腑气化有很大关系。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汇聚的地方,此地应该阳气充备,机能旺盛,但也是最容易受风寒刺激的地方。

我们一定要悉心的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知道这个过程是怎么来的。如果草草的就下个诊断那肯定是不行的。很多病机的发现并不难,而不能耐心的听患者陈述,就无法发现。别自以为是的认为那些病很简单,中医治疗对人,不只是对病。只有西医才只看指标,内科的诸多疑难问题就是束缚了西医的手脚。

你能想象的到一个患者总发作鼻炎,就是因为经常运动后冲澡吗。还有的过敏性咳嗽自认为是体质问题,去锻炼身体,结果导致运动型咳嗽发作。这些病因一定是悉心问诊才能获得的。而就在人体虚弱的时候,你认为没事的时候,这个病因就发生了。同样是干一件事,这样的处境下就极其容易发作问题。

因虚而致病又致虚的案例比比皆是,导致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中医一直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方式方法都很重要。扶正固本,固护胃气,肾气,以及一切生理气化。而不是徒伤这些气化。

止观 明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