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5 好奇:十万个为什么?

 王肖杰 2023-04-03 发布于山东
孩子,你对什么好奇?自然?机械?宇宙?人们都说做事要专注,最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才更容易成功;又有人说,人要保持好奇心,东瞧瞧、西望望再追问个“为什么”,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可能会说:这不是矛盾吗?
矛盾是成人世界的常态,但明确了范畴就不矛盾了。专注的目的是把事做成,好奇的价值在于内心丰富。好奇心让人常葆年轻。一般孩子的好奇心会很强,好奇自己是从哪来的,疑惑天为什么是蓝的、草为什么是绿的,随着年龄、见识、经验等的增长,好奇心不断减弱,孩子眼中的不同寻常慢慢变为成人世界中的稀松平常,当一个人对一切都见怪不怪的时候,也就失去了探索的欲望,日渐封闭以至于狭隘,甚至固步自封。比如有人意见跟自己不一样,一个有好奇心的人会问:“你为何这样想呢?”而固执己见的人会说:“你怎么能这样想!”。
正因为这个规律,好奇心的价值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升。好奇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知道得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因为知道得越多,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
如果把知识比喻成一个海岛,未知是岛外的海水,海岸线是已知与未知的交接线,那么知道得越多,就相当于海岸线越长,就会知道不知道的越多,即海岸线以外越宽广。乔·哈里视窗把人的知与不知分为四个象限,知道自己知道就像海岛,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像海水,还有两种,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都是好奇的范围。
假如一个人的知识范围是一个村庄,那他最多知道王家庄、刘家屯的情况自己不知道;如果一个人的知识范围是一个省,比如山东省,会知道接壤的河北、江苏的情况自己不知道,而不会知道有新疆那么个神奇地方;如果知识的范围是一个国家,那不仅知道新疆,还会知道台湾,但不会知道还有海外。乾隆当年不知道英国就是这样,马戛尔尼访华遇到的尴尬也源于此。如果乾隆皇帝好奇心强一点,可能历史会改写。所以好奇会让人丰富,而丰富会让人有智慧,智慧的价值就不必多说了。
那要怎么培养好奇心呢?
一是不要轻易下判断,先了解了解再说。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判断,但这些判断对吗?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细究起来,这些判断里包含了太多的模糊和偏见。很多时候,你的不假思索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所以不要先入为主地下结论,而是先听对方说,把每一种评判都当作一种可能性,最终不一定有结论,但过程很有趣。
二是别怕丢人,凡事皆问“为什么”。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比无知更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的无知,盲目自信。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说过:“彻底的有意识的无知,是取得所有真正进步的科学发展的前提。”社会科学研究中也一直强调“比解决问题更难的是提出一个好问题”。所以做一只“好奇的章鱼”吧,多问一句“为什么”,可能收获意外之喜,也可能戳破一个骗局,何乐而不为呢?而不懂装懂,才是真的贻害无穷啊!
三是多学习,越多越好。学得越多,就越能满足好奇心;学得越多,也越能激发好奇心,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且增加了自信心:只要学,就能会。西方有句谚语:“好奇害死猫。”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但从终身发展来看,好奇的好处远远大于坏处,它更有利于人的内心丰富,生活多彩。
读到这里,你有没有好奇?“好奇害死猫”这句话是怎么来的?那就去查一下吧。如果你真的动手查了,说明你的好奇心强度足够。如果说“以后再说”,那我很为你担忧。因为“以后再说”意思是“不了了之”。每次都不了了之,结果只能走向狭隘和封闭。

好友需要,分享给TA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