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李大爷从去年开始偶尔出现头晕、头痛的症状,起初他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即便后来症状加重,感觉到身体乏力、记忆力衰退,李大爷也认为自己只是年龄大了,休息会就好了。 于是原本就患有三高的李大爷依旧我行我素,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跟朋友在一起抽烟、喝酒,有时甚至忘了服用降压药。 ![]() 一天傍晚,李大爷在与朋友饮酒后独自一人回家,突然感觉眼前一黑,李大爷便晕倒在了马路边上。 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下,李大爷被及时送往医院,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李大爷清醒后,被告知是因为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中风,医生告诫李大爷今后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服用相关药物。 ![]() 一、为什么会出现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一项针对老年人群中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调查中,有66.7%的老年人有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更可怕的是有85.6%的老人对脑供血不足的危害全然不知。 据统计,在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80%的人发生过脑供血不足,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 ![]() 可以看出,老年人群需要格外注意自身健康,防止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发展。 人脑的能量代谢几乎全靠血液的供给,当完全阻断脑的供血时,随着意识的逐渐丧失,最终会导致不可逆性损害。 若脑的供血量减少至正常值的50%以下时,大脑的功能只能维持数分钟。 研究发现脑供血不足的病因多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其主要的病因可分为四大类:动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痉挛、血流动力障碍、血液粘稠度增高和微血栓的形成。 ![]() 当然,三高、心衰、低血压及颈椎病也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使动脉发生硬化,阻碍血液向大脑输送,出现脑供血不足。 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在频繁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群中,在之后几年内几乎所有人都被最终确诊为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脑梗死”。 早期的脑供血不足是可逆的,老年人群要正确认识脑供血不足的危害,为自己负责,同时,在发生脑供血不足时,不要进行盲目治疗,要及时就医找到脑供血不足发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二、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那么脑供血不足到底有什么表现呢?相关研究根据其病症严重程度,总结出以下不同的临床表现。 1.头痛,头痛的性质和位置因人而异,患者往往是钝胀痛,大多发生在体力及脑力劳动与吸烟饮酒后,室内环境及天气因素也会影响头发的发生。 ![]() 2.眩晕,可能是全身性或非全身性,造成头晕的原因有很多且很复杂,有可能是由于人体内颈动脉狭窄或其他原因导致颈动脉受压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 3.失眠,许多脑供血不足患者都发现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日常生活中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稳、早醒、多梦等情况时有发生。 4.记忆力减退,老年患者可能对回忆最近的谈话有困难,忘记完成重要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注意力和进行日常活动则不受影响,最终可能逐渐发展为痴呆。 5.嘴歪、流口涎、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吞咽困难、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走路不稳等,这类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6.部分人会出现面麻、舌麻、肢体发麻、视物不清、耳鸣、听力减退,严重者甚至出现肢体自发性阵痛,这是因为脑供血不足所导致的感觉功能障碍。 7.许多患者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意识障碍,如嗜睡、短暂的意识丧失、智力减退、丧失自我判断能力,有些人的性格甚至彻底发生变化,可能变得孤僻、易怒、多愁善感等。 上述临床症状只能作为一个自我判断的参考,若存在以上症状且长期没有好转,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防止疾病继续发展。 ![]() 三、不想脑梗或痴呆,提前做好4件事1.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 日常三餐中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限制高盐、高糖、猪油的摄入,晚餐不要过饱,防止夜晚睡觉时血液的粘稠程度过高。 建议少吃肥肉、肝脏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芹菜、海带、黑木耳等对血管有益的食物,适当吃一些鸡蛋、鱼虾来保证每日蛋白质的摄入。 ![]() 2.规律作息习惯,保持良好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早睡早起,避免出现过度疲劳、失眠等不良现象,还要适当控制午睡时长,避免白天睡觉时间过长,导致晚上难以入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脑供血不足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如广场舞、下棋、书法等,陶冶性情,在闲暇之余同他人积极沟通,使大脑思维活跃起来。 ![]() 3.坚持运动是重中之重 适当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流速会加快,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血管变得更加通畅,保证血液的流通。 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合理的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改善颈椎病与腰间盘突出。 ![]() 4.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老年人作为高风险发病人群,更要注意烟酒的摄入,尽早做到戒烟戒酒,不仅可以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几率,也可以避免其他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脑供血不足作为一类中老年的常见多发病,是脑卒中、痴呆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发现相关问题,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确定病因,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逆转脑供血不足的诸多问题。 ![]() 由于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明确疗效的药物,现多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控制血压、增强脑细胞活性的目的进行相关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氟桂利嗪等。 在此也建议患者不要乱服药,需要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遵从医嘱服用相关药物,避免出现药物滥用的情况发生,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参考资料
|
|
来自: 淡然3a89r15snv > 《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