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的诗(绝句)如何写

 山花烂漫oqq2hn 2023-04-03 发布于山东

清明的诗如何写

冯祖华

    岁岁清明泪眼茫,坟头默默寄哀伤。声声杜鹃心啼碎,黄土一堆话凄凉。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农历仲春与暮春之交,公历一般在四月五日。清明兼具着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用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杜牧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这首《清明》,是杜牧诗作里较有名的一首。

    借古喻今。下面,我们通过杜牧的这首诗,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写《清明》:杜牧的《清明》意思是:清明这个时节往往是细雨纷纷,在路上行进的人个个落魄断魂。请问在此地何处可有酒家买酒用来消愁?牧童笑而不答手指向杏花山村。

    清明节既是二十四节气的迪桑节气,又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这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这天,不一定是霏霏细雨,也许是艳阳高照,风清日丽。清明这天下雨的正常的天气变化。清明节这天杜牧在行走的路上,遇上了小雨。梁代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闹天气”。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说法叫“泼火雨”。杜牧正是遇上了这样的天气。

    杜牧的这首诗 起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诗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妙不可言。“纷纷”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这“雨纷纷”,又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的意境。将祭祀者的心情描写的恰到好处。

    承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旅行之人。“断魂”,“魂”多半指的是精神、情绪方面。“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一种情感。人们遇到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用“断魂”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有”,向人问路了。

    转句“借问酒家何处有” ,是向谁在问路,而在问谁呢?诗人并没有告诉我们,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巧妙的把“问谁”告诉了你。“牧童”在语法上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诗人将“画面”给予读者,让读者欣赏了那一“指”的优美“画面”。

    “遥”从字面看是“远”。但我们读诗,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这一“指”,使我们隐约看到红杏梢头挑出一个“酒望子”来了。若“杏花村”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而且“杏花村”不一定是真的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雨中行路的人。

    燕子传言莺送信,过了惊蛰就是清明了。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节令,在这个美得令人心悸的时节里,有明丽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花枝招展的田野。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还有田坎上扶犁持鞭的壮汉。第四课我们写《清明》,很大程度上赋予《清明》浓厚的感情色彩。青山深处纸钱飞,黄土深埋埒岸圻。若问人间何最重,生前尽孝暖心扉。

    清明,是凭吊踏青的时节,郊外微风中,到处都是猎猎飘飞的纸钱和哔啪作响的鞭炮。红男绿女携着佳肴提着美酒,祭悼完先人后,或在菜花丛中喝酒划拳,或在碧草红树间翩飞嬉戏。她们在饱览乡村风景的同时,不知不觉自己也成了一道艳丽的风景。几只流莺隐绿丝摇弱柳曳东风。雨飞细润芳心醉,且看坟前一点红。

    清明的梦,沿着山道,顺着花溪,随着一阵阵甘甜清丽的鹃声,无遮无掩破空而来。把藏在心间软绵绵、热辣辣、剪不断理还乱的悠悠心曲演唱得淋漓尽致。站在山岭上,沐浴着阳光、春潮,遥望着远处的绿波麦浪、绿树黄花,遥眺遥远的故乡,是不是突然热泪盈眶?这个时候,故乡的袅袅炊烟,是不是会揉碎那思亲的心。

    清明时节雨绵绵,细雨清风润陌田,带纸携花黄土祭。两行热泪挂胸前。牧童何须指杏丛,梨花带雨此心同。休言酒醉神游去,娇莺燕舞蝶争风。直言问柳在桥东,何故光临如此匆。莫怪骚人遮口笑,手把玉壶说不忠。春深解语正花红,我约春天十万重。只为诗朋留美话,新枝鹊语意相同。清明时节鹃声凄切、蛙声凄厉,清明时节,雨也纷纷、泪也纷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