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武则天的姿色和才干,她不可能扮演李世民才人这一角色长达十二年之久。只能说,唐太宗从内心里根本就没打算重视她。 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驾崩之后,唐太宗作出了一个决定,召武士彟十四岁的女儿进宫,以为才人。按照太宗的说法,武士彟这个十四岁的女儿不仅颜值在线,而且还特有才。 没错,武士彟这个女儿正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 贞观十一年(637),武则天一脚迈入了大唐的皇宫,成为了天可汗李世民的女人,级别为五品才人。(当时才人的编制是九人) 但是,从入宫的那一刻起,武则天就被李世民当作了一盘凉菜,而且至死都没有再和武则天发生什么深度链接。 因为此后,武则天的职位既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她也没有给李世民生下一儿半女,而且,也没听说她和太宗之间有什么新闻。两人虽然同处一个屋檐下,但几乎就是路人的相处模式。 也就是说,在贞观十一年(637)到贞观二十三年(649)这个时间区间内,武则天的生活其实就是不断复制一盘凉菜的过程。 那些年,武则天的状态只能以两个字来定义:煎熬。 如果不是后来顺利搭上了太子李治这趟车,她人生的结局肯定会是在青灯下演完剩余剧本。 对,还是不断复制的模式。 按照正常逻辑推理,以武则天的姿色和才华,她在李世民后宫成员中拔尖的可能性很大,但事实却完全相反,武则天好像被世界抛弃了一样,根本没人重视她。 ![]() 图源/剧照 这种反常现象只能有一种解释:李世民根本就没想过和她怎么样,自然就不会有什么故事了。 而答案却是在武则天父亲武士彟身上。 武士彟是跟随李渊太原起兵的功臣,武德三年(620)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德八年(625)转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发生于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的玄武门之变是许多人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李渊成为了太上皇,李世民升级为大唐的实际话事人进而成为皇帝,作为李渊核心人员的武士彟也走上了他人生剧本的下行线—— 贞观九年(635),武士彟于荆州都督的任上去世; 可以看出,武士彟至死都没有再回到朝廷任职,而唐朝当时的官职制度是内重外轻,就是,无论你在外任官的品级有多高,都比不上在长安打卡上班的朝廷官员。 另外,武士彟后来历任的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都督都不能与扬州大都督府相比,豫州和荆州都只是都督府而不是大都督府,利州都督府还属于下都督府。 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武士彟不属于李世民的核心人员,太宗根本就没有要重用他的意思。 追根溯源,原因很可能是,武士彟对于发生于贞观九年(626)的玄武门之变的态度问题,武士彟没有表态,又是高祖李渊的嫡系,自然会被接棒的李世民排除在核心之外。 那种常年被皇帝打上标签的日子,武士彟过得肯定会非常郁闷。 人类的悲伤都是相通的,虽然李渊是太上皇的角色,武士彟是一般员工,但两人都是被李世民彻底屏蔽的那种人。 只是,李渊在长安城的大安宫蹉跎人生,武士彟在频繁的职场调动中过得也是一点也不开心。 贞观九年(635)五月六日,在做了十年太上皇之后,李渊于大安宫垂拱殿驾崩,享年七十岁,葬于献陵。 ![]() 图源/剧照 李渊之死深深刺激了一个人,那就是常年被郁闷包裹的武士彟。在李渊去世的那一刻,武士彟被感情上与高祖的特殊关系和个人常年的不得志以及未来无望这三重因素共同作用,心态一下子就崩了。 这种绝望的外在表现就是,武士彟一下子就病了,而且是不停吐血的节奏。 很快,武士彟就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九岁。 相信,武士彟之死一定在当时的大唐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骚动,成为一个被大家激烈讨论的话题。因为,武士彟是当时的一种现象,他的状态是那些共同被打上高祖标签群体的一个缩影。 想想,李渊是自然规律下的正常老死,武士彟不至于如此悲伤,大家肯定会往别的方向去想。 而李世民又不得不关注这拨人的动态。 贞观九年(635)十一月,在将李渊下葬于献陵之后,李世民下诏,给予太上皇的姻亲、故旧、太原从官以优待。 已经去世的武士彟也被太宗追赠以正三品的礼部尚书的官职。 是的,人心的团结对于太宗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当年他在杀死大哥和弟弟之后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局势一样。 而之后,武士彟十四岁的女儿武则天就进了宫成为了皇帝的女人,这完全可以看作是李世民团结武士彟这一群体的后续动作。 既然是政治上的需要,武则天的命运在进宫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在太宗的心里,她已经被当成了一盘凉菜。 所以,武则天的人生被按下暂停键长达十二年就很好理解了。 但这对武则天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她在值班陪李世民办公时可以亲眼见证李世民是如何处理公务待人接物的。(唐朝后宫有值班制度) 李世民是顶级的老师,而长安又是个大道场,武则天的认知和能力想不提升都难。 怎么说呢,人是环境的产物,武则天也是这一规律的结果。 有了这十二年的沉淀,武则天后来才能成为唐高宗李治的亲密战友,一出手就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彻底送入了历史,她后来也才能冲破重重阻力将自己的人生切换到皇帝这一角色上。 ![]() 图源/剧照 呵呵,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可能连武则天自己当年也没意识到,这十二年其实是自己生根的过程呀。 想想,十二年,武则天打的地基得有多牢固? 这样看的话,武则天的能力也是长期学习,再经过后来的实践最终形成一个体系的过程。 而那一套体系最终成就了女皇武则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