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清官名录(唐宋)

 文化龙乡 2023-04-03 发布于河南

#大有学问#

1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人,唐朝宰相,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早年跟随李密,参加瓦岗起义,成为幕僚。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9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与李神通等人被俘虏,召为起居舍人。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支援王世充。5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将其生擒,授太子洗马。辅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闼和山东地区。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629年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历迁侍中,封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次年拜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643年2月去世,谥号文贞。参与修撰《隋书》《梁书》《陈书》等,著述《论治道疏》《谏太宗十思疏》等文。

内容图片

魏征

家庭成员

曾祖

魏钊:名显义,字弘理,北魏时任义阳太守,建忠将军。

祖父

魏彦(468~535)字惠卿,魏钊子,巨鹿曲阳人。博学善文,赵郡王元干府参军,转广陵王羽辟记室。陈留公李崇对其器重,引为镇西参军事。中山王元英讨淮南,召为记室参军。随后,历迁著作郎,负责编修晋书,兼知主客郎中,书遂不成。肃宗时拜骠骑长史,官至光州刺史,535年去世,享年68岁。

父亲

魏琬(518-591)字长贤,魏彦子,北齐官员。博涉经史,初举秀才。北魏时任汝南王元悦参军,入齐后转著作佐郎,改撰写《晋书》。564年间因讥讽时政,贬为上党屯留县令。武平年间因病辞职,不再复仕。北周武帝率军灭齐后,多次征召,以患病辞谢,591年病死,享年74岁。

妻子

裴氏(596~652)山西临汾人,魏征妻子。18岁嫁魏征,贞观初封郑国公夫人。生子魏叔玉,魏叔瑜,魏叔琬,魏叔璘及两女。

子女

魏叔玉(623~705)字汝玺,名相魏征长子。贞观时与新城公主定下婚约,婚事取消后,娶房氏女为妻。其父魏征死后,继承郑国公爵位,官至光禄少卿。705年去世,享年83岁。

魏叔瑜(633~683)字思瑾,魏征次子,唐朝大臣。善于草隶,初任太子千牛备身,转洛州司兵参军,历任太子洗马,怀州长史等职。官至豫州刺史,683年去世,享年51岁,生子魏献,魏华。

魏叔琬(634~678)魏征第三子,擅长书法,官至国子司业。

魏叔璘(637~691)魏征第四子,唐朝官吏。初任秘书监,官至礼部侍郎。武则天称帝后,为酷吏来俊臣所杀。

魏氏,嫁霍王李元轨。魏氏嫁薛仁伟,生子薛稷。

孙子

魏膺:魏叔玉子,官至秘书丞,705年袭封郑国公。

魏载:魏叔玉子,官至怀州司兵参军。

魏献:魏叔瑜长子。魏华:魏叔瑜次子。

魏殷:魏叔琬子,官至汝阳县令,赠颍州刺史。

2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号德英,山西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宰相。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高宗时任大理寺丞,侍御史等职。历任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豫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691年拜相位,先后举荐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人。随后,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被贬为彭泽县令。在营州之乱时被复职,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拜纳言。后屡次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李显为太子。700年拜内史,9月病逝,享年71岁,谥号文惠。

内容图片

狄仁杰

3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河南偃师人,徐文远孙,唐朝名臣。初举明经及第,历任蒲州司法参军,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职。689年宣诏进京,担任大理(司刑)寺丞。691年调任秋官员外郎,迁为秋官郎中,负责复核司刑寺的判决。因与酷吏周兴不合,被劾免职。693年重新起用,召为左肃政台侍御史。次年迁为司刑寺少卿,702年因病去世,享年63岁,追赠越州都督。

4陆贽(754~805)字敬舆,浙江嘉兴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政论家,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773年考中进士,授华州郑县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唐德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负责起草诏书。791年拜兵部侍郎,次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794年遭到构陷后罢相。为人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805年病死于忠州,享年52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著有《陆宣公翰苑集》等传世。

5刘温叟(909~971)字永龄,河南洛阳人,刘崇望侄孙,北宋初年官员。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五朝,以清廉著称。补任国子四门助教,河南府文学,后唐时任左拾遗,改任监察御史。召任右补阙,后晋时任朝散官,历迁主客员外郎,广晋府巡官。942年授刑部郎中,改任都官郎中,充任翰林学士,次年加知制诰。946年辽军攻入汴京,随辽军迁到北边,与张允等人调离京城。次年授驾部郎中,后周时任左谏议大夫,改任中书舍人,转史馆修撰。954年迁礼部侍郎,959年任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事。入宋朝后,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官至吏部尚书,971年去世,终年63岁。

6寇准(961~1023)字平仲,陕西渭南人,北宋著名大臣,政治家与诗人。980年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历任巴东和成安县令,991年任枢密副使,994年升任参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改任三司使。1004年拜宰相,同年契丹率兵侵宋境,包围澶州等地。坚持反对南迁,促使真宗亲往澶州督战,订立两国澶渊之盟。1006年被奸臣排挤,辞去相位,出知陕州。1014年调任枢密使,拜同平章事,1019年恢复相位。次年罢为太子太傅,封莱国公,后遭奸臣丁谓诬陷,贬为司户参军。1023年病逝于雷州,享年63岁,谥号忠愍。

内容图片

寇准

家庭成员

祖父寇宣:五代时期文人,陕西渭南人,寇准祖父。

父亲寇相(~968)名湘,陕西渭南人,寇宣子。善于诗文,颇具盛名。945年考中状元,后晋时召任魏王府记室参军。

妻子宋氏 嗣子寇随(寇准侄)

7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江苏吴县人,北宋杰出政治家与文学家。990年其父范墉病死,母亲谢氏改嫁朱文翰,取名朱说。1015年考中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直言而屡遭贬斥。1040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与韩琦采取巩固西北边防措施。宋夏议和后,召其回朝,授枢密副使,后拜参知政事。不久,推行庆历新政受挫,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1052年出任知颍州,后在途中逝世,享年64岁,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岳阳楼记》《灵乌赋》等。

内容图片

范仲淹

家庭成员

曾祖范梦龄:吴越官员,曾任节度使推官,追封徐国公。

祖父范赞时:仕吴越,官至秘书监,赠太师,封唐国公。

父亲范墉(938~990)初仕吴越,随吴越王钱俶降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至太师,封周国公,990年去世。

母亲谢氏:范墉妻子,范墉死后,改嫁朱文翰,生子范仲淹。

继父朱文翰:长山人,曾任平江推官,范仲淹继父。

兄弟范仲温:范仲淹长兄,其余兄弟早卒。

儿子

范纯祐(1024~1063)字天成,江苏吴县人,范仲淹长子,北宋官吏。1040年随父在陕西军中供职,参与对西夏作战。庆历二年修筑马铺寨,防御西夏入侵,率兵驰据其地。范仲淹罢政,以荫守将作监主簿,迁司竹监。1043年随父亲至邓州后,患病多年,1063年正月病死,享年49岁。

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次子,北宋名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师从胡瑗,1049年进士及第。父亲死后,出仕知襄邑县,历任江东转运判官,殿中侍御史,知制诰,知蕲州等职。1069年任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历任知和州,知庆州等职。哲宗即位,召任给事中,历迁同知枢密院事。1088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次年任颍昌知府,改知太原,河南两府。1093年拜宰相,后贬为武安军节度副使。1100年授右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迁观文殿大学士等职,1101年病死,享年75岁,谥号忠宣。

内容图片

范纯仁

范纯礼(1031~1106)字彝叟,江苏吴县人,北宋时期名臣,范仲淹第三子。皇祐初年补任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判官,出知陵台令兼永安县。历任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历任给事中,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亳州知州。1100年宋徽宗即位,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授礼部尚书,次年升任尚书右丞。后因元祐奸党案,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1102年任试少府监,贬为静江军节度副使,迁单州知州,复任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1106年逝世,终年76岁,谥号恭献,其子范正己官至右朝奉大夫。

范纯粹(1046~1117)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北宋官员。出生于邓州,以荫迁至赞善大夫,检正中书刑房,出知滕县。历迁提举成都诸路茶场,元丰年间任陕西转运判官。1082年权陕西路转运判官,进为副使。1085年调任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1091年召入朝,升为户部侍郎,后出知延州。绍圣初入元祐党籍,宋徽宗即位,起知信州,旋贬为常州别驾。元祐党禁解,复徽猷阁待制致仕。1117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

孙子

范正臣:范纯祐长子,官至太常寺太祝。范正鼎:范纯祐次子

范正民(1052~1084)字子政,范纯仁长子。以父荫为单州节度推官,1084年去世,享年33岁,其子直彦官至朝奉郎。

范正平(1056~1112)字子夷,范纯仁次子。绍圣中任开封尉,为蔡京所嫉。蔡京当政后,逮其入狱,后得以释放,官至忠武军节度判官,著有《荀里退居编》等书,子直雍,直清,直举。

范正思(1064~1125)字子默,范纯仁第三子。为人至孝,父亲死后,以荫补朝奉郎,加武骑尉。1119年致仕,著有《惜养集》1卷,编纂《忠宣公言行录》,1125年去世,享年62岁。

范正路:字子口,范纯仁第四子。少有逸才,游学浙东,居于兰溪上竺坞。后来入赘鲍氏,隐居山林间。

范正国(1089~1150)字子仪,苏州吴县人,范纯仁第五子。初以荫补承奉郎,知延津县。1126年避兵蔡州,1129年从隆裕太后至洪州。历任广西转运判官,湖北转运判官,官至荆湖北路转运使,1150年去世,享年62岁,其子范直筠官至朝奉郎。

8包拯(999-1062)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清官。1027年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因父母年迈,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授和州监税。随后,辞官照顾父母,几年后双亲去世,在墓旁筑草庐。1037年赴京任职,授天长知县,1041年调任端州知府。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1050年授天章阁待制兼任知谏院,1052年任河北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后移知瀛,扬州,历任知开封府,御史中丞等职。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世称包龙图。1062年逝世,享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著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为官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申冤,故有包青天之美名。

内容图片

包拯

家庭成员

高祖父:包业 高祖母: 刘氏,生子包袭,包显。

曾祖:包袭(太子少保) 曾祖母刘氏:追封荥阳郡夫人,生子包启祖,包思祖,包光祖。

祖父包士通:字世忠,名启祖,原是乡村塾师。官至朝仪大夫,尚书屯田员外郎,赠太子少傅,生子令仪,松德,植德。

祖母宣氏:包士通正室,追封冯翊郡太夫人。

父亲包令仪(960-1033)字肃之,名树德,安徽合肥人,北宋官员。自幼刻苦攻读,24岁考中进士,授予朝散大夫。1012年任惠安知县,曾任虞部员外郎。先后做过南京留守等职,晚年致仕,1033年病卒,享年74岁,赠太保,生子包播,包振,包拯。

母亲张氏:包拯生母,追封阳郡太夫人。

妻妾

原配李氏:包拯嫡妻,早卒。继室董氏,后封永康郡夫人。

媵妾孙氏:原为崔氏陪嫁女,后侍候包公,生子包绶。

子女

包繶(1033~1053)包拯长子,生母董氏。19岁娶崔氏为妻,崔氏是宰相吕蒙正外孙女。 因父亲官居高位,赐封太长寺太祝,通判潭州。婚后不久,1053年病故,时年21岁。

包绶(1057~1105)幼名綖,包拯次子,北宋大臣。1062年父亲包拯去世,授太常寺太祝,升任大理评事。哲宗时期,经过文彦博推荐,任濠州团练判官,历任宣义郎,少府监丞,国子监丞,宣德郎等职。累迁通直郎,汝州通判,六品朝奉郎,1105年前往潭州任上,死于途中,享年49岁,子康年,耆年,彭年,景年。

内容图片

包绶

包氏嫁硖石县主簿王向,包氏嫁主簿文效。

儿媳

崔氏(~1087)包繶妻子,1051年嫁包繶,生子包文辅。丈夫早亡,数年其子包文辅夭折,抚育包永年。后收养包绶长大,哲宗即位后,册封永嘉郡君。

孙子

包文辅(1053~1058)包繶独子,包拯嫡孙,母崔氏,早夭。

包滨(1069-1120)原名滨,字延之,包经次子,包繶嗣子,北宋官吏,安徽庐州人。改名永年,元丰间进入仕途,历任咸平县主簿,袁州分宜县尉,将仕郎,处州遂昌县令,金州司工曹事,政和八年官至宣教郎,知鄂州崇阳县事,生子包完。

9陈希亮(1014~1077)字公弼,四川眉州人,祖籍京兆,北宋大臣。1030年考中进士,与侄陈庸,陈谕皆进士及第,时称陈家三俊。初任大理评事,后在长沙当知县,办案严明。不久,升任殿中丞,调任鄠县知县。1057年任开封府判官,改任京东转运使。1063年正月任凤翔知府,历任知州,转运使等官,曾权知开封府,为百姓所称颂。英宗时任太常少卿,后辞官还乡,1077年病死,享年64岁,著有《陈希亮文集》10卷。

10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030年进士及第,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留守推官。次年与梅尧臣,尹洙等人为友,1034年授宣德郎,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1036年贬为夷陵县令,1040年复任馆阁校勘,奉命知谏院。1043年任右正言兼知制诰,积极推行庆历新政。1045年贬知滁州,改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等地,1049年任翰林学士,1054年与宋祁监修《新唐书》1057年任主考官。1060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迁刑部尚书,兵部尚书。1072年逝世,享年66岁,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等。

内容图片

欧阳修

家庭成员

曾祖欧阳郴:字可封,仕南唐,历任武昌令,吉州军事推官,官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赠太师,生子俊,伸,仪,伾,信,偃,佺,仿。

祖父欧阳偃:曾任南京街院判官,生子观,旦,晔,赠中书令兼尚书令。妣李氏,追封吴国太夫人。

父亲:欧阳观(952~1010)江西吉安人,欧阳修父亲。1000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历任道州判官,泗州,绵州推官,泰州判官,追封崇国公,妻郑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妻妾

薛氏(~1089)欧阳修继室,户部侍郎薛奎之女,生子发,奕,棐,辩四子。1089年8月卒于京师,葬于文忠公坟茔。

儿子

欧阳发(1040~1089)字伯和,江西庐陵人,欧阳修长子。少时好学,师事胡瑗,得古乐钟律之说,研究历朝天文,地理等书。以父荫补将作监主簿,赐进士出身,官至殿中丞等职。

欧阳奕(1043-1085)字仲纯,欧阳修次子。1065年考中进士,官至光禄寺丞,后监陈州粮科院。

欧阳棐(1047~1113)字叔弼,吉州庐陵人,欧阳修第三子。初补秘书省正字,1067年考中进士,授审官院主簿,迁职方员外郎,礼部员外郎,历知襄州,潞州,蔡州,哲宗时坐党籍。1113年因病去世,享年67岁,著有《文集》《九朝史略》等。

欧阳辩(1049~1102)乳名和尚,字季默,欧阳修第四子。官至承议郎,监澶州河北酒税。1102年去世,享年53岁。

孙子

欧阳逊(1064-1094)字谊伯,欧阳奕长子。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官至行政假承务郎,任陕州司户参军。历任齐州临邑县尉等职,1094年卒于任上,享年31岁。

欧阳愬(1071-1105)字元直,欧阳奕次子。初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瀛州防御推官,迁宣义郎,后改知虢州朱阳县事。崇宁四年卒于任所,享年35岁。

1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王益子,江西抚州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思想家,改革家。1042年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出任鄞县知县,1051年任舒州通判,1058年调任度支判官。1067年改任江宁知府,1069年迁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开始主持变法。后来遭到守旧派反对,1074年被迫罢相。次年再次被起用,旋即罢相,退居江宁府。1085年哲宗即位,拜司空,起用司马光为相。次年病逝,享年66岁,谥号文,著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内容图片

王安石

12王安国(1028~1076)字平甫,江西抚州人,北宋时期诗人,王安石同母弟。1068年赐进士及第,历任武昌军节度推官。历迁西京国子教授,崇文院校书郎,后改任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官至大理寺丞。为官清廉,1076年去世,时年48岁。

13赵子潚(1101~1166)字清卿,宋代宗室,孝靖公赵令奥子,南宋大臣。七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宣和中进士第,调为真州刑曹掾。历任吏部郎中,户部郎中,总领江淮军马钱粮。历迁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曾经疏浚太湖河流。曾任直敷文阁,知临安府,诏权户部侍郎,升任敷文阁待制,复知临安府。孝宗嗣位后,志图恢复,负责练兵事务,上观于便殿,赏赐金带。寻擢敷文阁直学士,后移知泉州。1166年去世,享年66岁。

14马光祖(1201~1273)字华父,号裕斋,渐江金华人,南宋名臣。1226年考中进士,授新喻主簿,从真德秀学习。后改知余干县,差知高邮军,迁军器监主簿,充任督视行府参议官,历任处州,镇江,临安府,建康府,户部尚书,浙西安抚使,江东安抚使,宝章阁学士,资政殿学士等职。1255年任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加宝章阁直学士,后出任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节制和州,无为军,安庆府三郡屯田使。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建康府,户部尚书,大学士,1267年拜参知政事,1269年授知枢密院事,后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1273年病死,享年74岁,谥号庄敏。

15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仪子,江西庐陵人,南宋末年政治家与文学家,抗元名臣。1256年考中进士,中举后回家守丧。1258年出任海宁节度判官,次年蒙古率军南侵,反对宦官董宋臣建议迁都,免职回乡,官至刑部侍郎。1272年自请致仕,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招募士卒勤王,出任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在援救常州时,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即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面斥元军主帅伯颜,将其拘留,在押解途中逃归。后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准备聚兵抗元。1277年攻打江西,兵败退守广东。次年拜少保,封信国公,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虏,押至京城大都。1283年正月英勇就义,终年47岁,谥号忠烈。

家庭成员

父亲:文仪(1215-1256)字士表,号革斋,赠太师,封惠国公。

母亲:曾氏(~1278)曾珏之女,文天祥母亲,封齐魏两国夫人。

兄弟

文璧(1238-1298)名天球,文天祥之弟,江西庐陵人。1256年考中进士,1262年任新昌知县,官至惠州知府。1279年献城归附元朝,任临江路总管,广东宣慰使司事等职。1282年加赠通议大夫,历迁秘书卿,追封雁门郡侯,谥号文惠。生子文隆子,文升子,文京子,文新子,文斗子,文维新。

文霆孙(1240~1256)文天祥之弟,文仪第三子,早逝。

文璋(1249-1317)字宋仁,号文室,又名天麟,文仪幼子。娶妻胡氏,生子文真子和文宁子。

妻妾

欧阳氏:文天祥嫡妻,生子文道生,女定娘和寿娘。

颜氏:侧室,生子文环生,女奉娘,环娘。

黄氏:妾室,生子文佛生,女柳娘,监娘。

儿女

文道生(1260-1278)母欧阳氏,文天祥长子。1277年随父转战广东潮阳,次年病卒于惠州。次子文佛生,三子文环生,嗣子文升,女定娘,寿娘,奉娘,环娘,柳娘,监娘。

内容图片

文天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