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鸳鸯都是相依到老同生同死,烈女可贵在为丈夫殉身,而且发誓妾的心就像枯井一潭死水般,永不泛起感情波澜。 不太喜欢这首诗,因为一个字:贵──贞妇贵殉夫的贵! 如果说此诗只是描写当时封建礼教约束下的殉节女性的生存状态,倒也无妨,毕竟那是一个客观事实。 但是,诗人说“贞妇贵殉夫”,分明是以男权思想提倡和颂扬烈女信守名分、保持节操、不再嫁人的行为,让女子摒弃身为“人”的未来和人生。 早年看过一部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讲述的是上世纪末至抗日战争初期,方圆百里的老少寡妇齐聚围屋“清洁堂”,用幽闭来保持她们的名节,上演了一幕幕挣扎在情感与生死线上、悲惨又坎坷的故事。 一个高大的贞节牌坊就树在围屋去往外面世界的路上,反复出现在剧中,暗示了人物悲惨又坎坷的命运。 一个寡妇在被沉潭前,面对众人向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发出了呐喊: 为什么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休妻再娶,为什么女人同样是人,非要从一而终不能再嫁呢?! 在封建时代,所谓的守节,无非是灭人欲;所谓的贞德,分明就是“吃人”。 除了阿芸婆和铁板嫂,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美丽妩媚的五娘。五娘深爱曹副官,但曹副官后来沦为汉奸,成了日本鬼子的走狗。 曹副官想让五娘和他一起为日本人演戏,换取利益。面对这样的无耻之徒,五娘心如死灰,对曹副官掷地有声地说:“我是贱,可我再贱也不会替日本鬼子当狗!”随后直接手刃了曾经心爱过的人。(曹副官可是沈腾演的嘞,英俊的很呐,哈哈哈) 五娘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平等、自由、美好的生活,在清洁堂,她充分展现了一个正常人的天性,想唱就唱,想喊就喊,做了围屋里其他女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再看孟郊这首《烈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不仅要烈女同鸳鸯梧桐样为丈夫舍生忘死,还要发誓心如枯井一潭死水不起波澜。 越发给人一种阴森、冷酷、寒苦的感觉,除了对女人深深的同情之外,很难对这种名为节操实为枷锁的行为产生美好的感觉。 苏轼说“郊寒岛瘦”,意思是说孟郊的作品风格清寒枯槁、清奇深僻,从这首诗也许能看出来一二。 |
|
来自: 昵称503199 > 《菜鸟学唐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