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军三大突击炮王牌,个个独当一面,战绩不输虎豹精英

 新用户1909nhLx 2023-04-03 发布于上海

(温馨提示:本文约3000字,配图10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言及二战德军的装甲车辆,最出名的当然是虎式坦克、“黑豹”坦克,有“德意志军马”之称的IV号坦克也是军迷们耳熟能详的,但是战后很多评论家认为,二战期间德军最佳的装甲车辆并非上述著名坦克,而是基于III号坦克底盘设计的无炮塔战车——III号突击炮。这种装甲车辆最初是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开发的,用以伴随步兵作战,提供支援火力。随着战争的推进,III号突击炮换装了强力的穿甲火炮,逐渐演变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反装甲车辆。尽管装甲相对薄弱,但凭借低矮的外形,优良的机动,III号突击炮在防御战中大显身手,同时造价低廉、易于制造,便于补充战损,因此在战争后期III号突击炮的产量超过所有坦克,达到11300辆,是德军制造数量最多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1942年9月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III号突击炮,为短身管炮的早期型号。

突击炮的概念起源于一战,当时德国陆军意识到步兵在进攻敌方坚固阵地时缺乏伴随直瞄火力用于摧毁压制火力点和堡垒工事,当时的野战火炮大多笨重,难以跟随步兵运动。基于一战经验,德军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新型步兵支援武器。1935年,当时还是上校的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提出开发一种机动火炮,在履带式底盘上搭载一门大口径火炮,具备一定装甲防护,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得到总参谋长路德维希·贝克的赞同,曼施坦因由此被称为“突击炮之父”。

■这幅彩绘表现了“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在东线作战的德军III号突击炮。

1936年6月,戴姆勒-奔驰公司奉命启动了新型机动火炮的研发工作,以最新型的III号坦克底盘为基础,用固定式装甲战斗室取代了坦克的旋转炮塔,搭载一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24倍径Stuk 37型75毫米火炮,于1937年12月由阿尔凯特公司制造了5辆原型车,交予第1装甲团试用,后经过改进后于1940年1月投入量产,以“III号突击炮”的名义列装服役。不过,作为一种履带式自行火炮,III号突击炮的兵种归属却让德军着实头疼了一番,不论装甲部队,还是步兵部队都不适合接收这种武器,之后只好纳入炮兵部队,为此成立了独立的突击炮兵,以突击炮营为基本作战单位,战争后期又扩编为突击炮旅。同时,在战争中期后,在装甲师、装甲掷弹兵师和步兵师编制内也会编入突击炮营,作为机动力量。

■1943年4月,德军“大德意志”师所属突击炮营在举行检阅,该营装备了长身管型III号突击炮。

III号突击炮的早期型号装备一门短身管、低初速的75毫米火炮,主要发射榴弹用以摧毁敌方防御工事,封闭式战斗室和正面50毫米厚的装甲可以为车组成员提供良好的保护,因此从法国战役开始,III号突击炮在支援作战中颇受步兵好评。然而,短身管7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较弱,而在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T-34、KV-1的威胁,III号突击炮必须提升火炮威力,由步兵支援车辆向反装甲车辆转变。1942年春季,III号突击炮换装一门43倍径Stuk 40型75毫米火炮,到同年秋季又升级为48倍径Stuk 40型75毫米火炮,在发射高初速穿甲弹时可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30毫米垂直装甲,足以抗衡当时战场上大多数苏军和盟军的装甲车辆,其正面装甲厚度也增加至80毫米。

■这幅彩绘表现了战争中期装备德军的III号突击炮F型,配备48倍径75毫米炮,注意炮管上的击杀环。

实战证明,III号突击炮由于装甲相对薄弱,射界有限,不适合执行进攻任务,但无炮塔结构带来的低矮外形使其非常利于隐蔽,不易被发现和摧毁,在防御作战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战争中后期德军转入防御阶段后,III号突击炮成为抵御苏军钢铁洪流的中坚力量。此外,III号突击炮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单车造价仅82500马克,而IV号坦克造价超过10万马克,至于黑豹、虎式更是达到17~25万马克,1辆虎式坦克相当于3辆III号突击炮,易于量产对于快速补充战损,保持部队实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III号突击炮相比其他德制战车最突出的优点。

■1943年阿尔凯特工厂的III号突击炮生产车间,该车产量超过11000辆。

在战争期间,III号突击炮广泛服役于德军的所有战线上,从东线到北非,从西线到意大利,都能看到III号突击炮的身影,在难以计数的战斗中,III号突击炮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即便在早期装备短身管炮时,III号突击炮就展露出在反坦克方面的潜力,比如著名虎式坦克王牌“装甲战神”魏特曼早先就是一名III号突击炮车长,他在1941年9月的一次支援任务中伏击了苏军一支T-26坦克部队,在半小时内击毁6~7辆坦克,自身毫发无损。在换装长身管炮后,III号突击炮更显露出坦克猎手的本色,常常在伏击中打出很高的交换比,比如党卫军“帝国”师所属突击炮营在1943年7月到1944年1月间击毁129辆坦克,自身仅损失2辆。陆军第667突击炮营在1942年8月到1943年11月间累计击毁了1000辆坦克。据统计,在战争期间被III号突击炮击毁的坦克超过21000辆,而其他车辆也是数以万计。在经历漫长又激烈的战斗后,突击炮部队和德军坦克部队一样产生了诸多王牌,下面就大家介绍三位来自突击炮部队的顶尖装甲猎手。

■这幅彩绘表现了在北非战场作战的III号突击炮早期型。

胡戈·普里莫茨:于1942年6月调入突击炮部队,以军士长军衔在第667突击炮营担任排长,该营被部署在中央集团军群战区内的勒热夫突出部,负责为步兵进攻提供火力支援,并在防御中担负反坦克任务。1942年9月15日,苏军向第667营防守的阵地发起猛攻,普里莫茨指挥3辆突击炮依托地形顽强狙击,灵活机动,挫败了苏军的进攻,击毁了大量坦克,其中普里莫茨的战车就摧毁了24辆坦克,他因此获得骑士十字勋章。11月24日,苏军发动著名“火星”行动,试图歼灭勒热夫突出部的德军部队,普里莫茨在防御战中再度扮演了关键角色,曾在一天内击毁7辆坦克,到12月底其战绩已经提升到60辆,于1943年1月25日被希特勒亲自授予橡叶饰,成为少数获得这一高级荣誉的基层士兵之一,以“橡叶军士长”之名被广为宣传。此后,普里莫茨被调往后方从事训练工作,再未参战,并晋升至中尉,他的最终战绩为68辆,是最出名的突击炮王牌。

■普里莫茨军士长获得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标准照。

约瑟夫·布兰德:他很早就加入突击炮部队,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作为第202突击炮营的一员初次参战。在1941年至1943年间,布兰德在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一名王牌车长,于1943年6月晋升上尉,并在同年9月15日因为累计击毁45辆坦克而获得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战争后期,布兰德升任第912突击炮旅旅长,参加了库尔兰桥头堡的战斗。在1944年12月的第三次库尔兰战役中,他指挥部队击退了苏军的主要攻势,单日击毁26辆坦克,获颁骑士十字勋章。在1945年1月的第四次库尔兰战役中,第912旅继续其出色表现,击毁77辆坦克,布兰德的个人战绩也提升到57辆。在2月20日的战斗中,第912旅又创造了两小时内击毁45辆坦克的战绩。布兰德于1945年4月30日被授予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后,布兰德被苏军俘虏,于1948年获释,其个人战绩为66辆。

■约瑟夫·布兰德的个人签名照,注意他衣袖上的库尔兰战役袖标。

弗里茨·阿姆林:与布兰德一样,阿姆林同样来自第202突击炮营,于1941年11月加入该营,并且参加了勒热夫突出部的战斗。和普里莫茨一样,阿姆林在1942年12月的“火星”行动中展露头角。在12月11日的战斗中,第202营的2辆突击炮奉命阻击苏军进攻,阿姆林是其中一辆突击炮的车长。2辆突击炮面对优势之敌沉着应战,频繁转移阵地,以精准的炮火给进攻者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在战斗中,阿姆林的战车中弹受损,飞溅的碎片打伤了他的脸部,但他坚持带伤战斗,到当天战斗落幕时,阿姆林的突击炮已经击毁了24辆坦克,其中5辆是在一分钟内连续击毁的。尽管有伤在身,阿姆林和他的车组仍然坚持在前线,在次日的交战中又击毁了18辆坦克,创造了两天内累计击杀42辆坦克的神迹,因此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和普里莫茨一样,阿姆林在成名后也被调往后方担任教官,幸存在战争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