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点、线、面等要素,相对其理想位置的准确状况。位置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于理想位置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三要素:基准,理想位置,位置度公差 ![]() 示例:公差带前加注记号Φ时、公差带是直径0.3mm的圆内区域。圆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是相对于基准A、B及C的理论正确尺寸。 ![]() 公差带(以理想位置为中心的对称区域) ![]() 公差带计算 ![]() 1. 点的位置度公差 如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内的区域。圆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和B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 两个中心线的交点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3的圆内,该圆的圆心位于由相对基准 A 和B(基准直线)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点的理想位置上。 ![]() 如公差值前加注SΦ,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 t的球内的区域。球公差带的中心点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A、B、和C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 被测球的球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的0.3的球内。该球的球心位于由相对基准A、B、C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上。 ![]() 2. 线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以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线对称配置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中心线的位置由相对于基准 A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此位置度公差仅给定一个方向。 ![]() 每根刻线的中心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由相对于基准A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的诸两平行直线之间。 ![]() 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为 t1和t2且以轴线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轴线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此位置度公差相对于基准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 各个被测孔的轴线必须分别位于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为公差值0.05和0.2,由相对于C、A、B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则公差带是直径为 t 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公差带的轴线的位置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Φ0.08且以相对于 C、A、B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 每个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Φ0.1,由以相对于C、A、B基准表面(基准平面)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为轴线的圆柱面内。 ![]() 3.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 t 且以面的理想位置为中心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面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对于三基面体系的理论正确尺寸确定的。 ![]()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由以相对于基准线B (基准轴线) 和基准表面 A (基准平面) 的理论正确尺寸所确定的理想位置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 4. 最大实体状态位置度 标注示例 ![]() 利用检测量规进行合格判定 ![]() ![]() 5. CMM测量位置度 设定基准,通过探针在被测特征上进行碰点测量。 ![]() a 基准平面A(XY面) b 基准平面B(ZX面) c 基准平面C(YZ面) d 工件 |
|
来自: blackhappy > 《技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