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下《学写读后感》学生优秀作文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23-04-03 发布于湖北

八下《学写读后感》学生优秀作文∣《寻向所志》《阴阳穿越记》《做人生的舵手》《生命是一条无止境的长河》《生命永不言弃》

宇欣云梓妍 张明霞 2023-04-02 22:16 发表于湖北收录于合集#学写读后感1#诗经2

你在思想,老师在倾听

  ——与同学优秀读后感对话

          张明霞

     3月24日,张老师和大家交流如何写读后感,并让大家回家写读后感。3月25日,张老师下水写读后感。

    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下水作文∣张明霞:好豆、好戏,缘因“童系治愈” ——读《社戏》有感

     3月29日下午,张老师对大家的读后感进行评讲,其中我评出了6篇优秀读后感。今晚,到现在为止,我的邮箱收到了5篇优秀读后感。

    你在思想,老师在倾听。

    你在努力,老师在赞赏。

    你的梦想,老师在收藏。

    简短评语,陪你,在你的文后。

     经年后,回头看看你努力的履痕。你会微笑,初中时,我是这样子的啊?图片

    从邮箱下载5篇文章,修改一下错别字,然后编辑出这篇文章,老师大约用时3小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寻向所志

——读《蒹葭》有感

    赵天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蒹葭》中的“伊人”最引人深思。从中,我找到了我的“伊人”。

   初读《蒹葭》。“伊人”是什么意思呢?不就是主人公追求的人吗?不就是表达主人公对心爱之人心心念念之情吗?可老师却露出了似笑非笑的神情。

   重读《蒹葭》。“伊人”中的“人”给了我启发,“伊人”或许可以泛指,也许是君王追寻贤能之人吧,可老师又露出了似对非对的笑容。

   再读《蒹葭》。诗中描述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我的眼前仿佛呈现出主人公在水中奋力游着,两只手用力拨着,两只脚用劲蹬着。无论是逆流还是顺流,无论道路是长、高、陡还是迂曲,它都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是什么让主人公这样努力呢?是心爱之人还是贤能之人?我想答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两个。

   周恩来从小努力读书为的是当官吗?为的是挣钱吗?答案明显不是。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罗素在他的作品《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也将他“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一理想同“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并列在一起。

   让主人公这么努力的原因,或许还有理想。所以“伊人”,或许也指理想。

   那么我的“伊人”是什么呢?

   妈妈想让我当医生,爸爸想让我当银行行长,爷爷想让我当大官,可是这些是他们的“伊人”,并不是我的“伊人”。语文老师曾说过,文学曾是她的“伊人”。

   每个人心上,都应有个“梦想”之伊人。

   从小,我就想当一名科研工作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的成熟,才发现这是一个艰巨的梦想。当别人问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时?我却难以启齿。

   直到有一天,一次奇妙的化学实验,一个科学的发明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才发现,原来科学是这样神奇,科研工作是这样有趣,原来,我对科学的热爱从未消失。

   站在阳台上,望着漫天的繁星,我眼中仿佛有了一条星光小路。我摸索着爬上去,但愿我能像《蒹葭》的主人公那样砥砺前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一直一直,去追寻我心中的“伊人”。(849字)

   评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道阻且长(跻)(右),溯洄从之。脚踏实地,寻向所志。(张明霞)

图片

图片

阴阳穿越记

——读《桃花源记》有感

    卢嘉欣

   我们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一词,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陶渊明借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可随着我的阅读,却发现了几处不寻常……
   
第一个疑点:衣服。
  《桃花源记》中说,“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表明了桃花源中的人已有许久未和外面的人来往了,但“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却表现了桃花源里的人紧跟潮流。这与前面矛盾了,过了几个朝代却衣着紧随潮流,完全不合理。
   
第二个疑点:食物。
   文中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也不合理。怎么可能每家每户的人都有酒肉来接待渔人呢?就算那里物资丰富,可也有懒人的存在。
   
第三个疑点:桃树。
   文中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意思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在古代,桃树有辟邪的功能,种一大片桃林,确定不是阴阳两界的屏障吗?所以不合理。
   
第四个疑点:桑树。
   文中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郭璞曾在《葬经注》中写道:“门前桃桑,大患之兆。”所以古人是不会在自己家附近种植桃树和桑树的。所以不合理。
   以上种种不合理,让我十分困惑。我想,桃花源里的人是不是纸扎人或鬼魂,因为每年清明节都有人烧纸人,烧衣服,烧纸饭菜,烧金元宝等。这样也就能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桃花源里的人与世隔绝了这么久,却紧随潮流,且每家每户都有大鱼大肉吃;门前还敢种桃树、桑树。
   所以,我认为《桃花源记》讲的是——阴阳穿越记。
记叙的是:渔人误穿阴阳两界,在阴界待了几天后发现不对劲,然后急忙告辞离开。渔人在返回路上做记号,并报告给太守。太守遣人随其往,却迷了路。南阳刘子骥, 在寻找时,也因病去世。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蕴含着《道德经》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的思想,呈现出人们生活安康,心情舒畅,安静自足的理想境界。
   虚构的故事,表达了陶渊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陶渊明向往桃花源中人生活——有美景可供欣赏且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973字)
    
评语:读书、读生活、读世界,做有思想的人,你会是越来越优秀的嘉欣。(张明霞)

图片

图片

做人生的舵手

——读《再塑生命的人》有感

    晏祥云

   七年级,我们学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

   海伦·凯勒幼年时,一场突发疾病夺走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但是她不断地去寻求“光明”。

   沙莉文是海伦·凯勒的老师,沙莉文通过在海伦·凯勒手画字母的方式来教海伦英语。因海伦·凯勒的勤奋学习,更因沙莉文耐心的教学,海伦·凯勒终于学会了英语。后来,海伦·凯勒又学习了四国语言,出版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考入了哈弗大学。要知道海伦·凯勒可是一个盲人,这样璀璨的成就,许多健康人都无法做到。无法想象,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有如此成就!她用自己不屈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这不公的“命运”。

   我不禁想起了张桂梅,她是一名教师,也是“2020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她在深山中建立了一所完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与学生同吃同睡,亲自指导学生。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她身体透支了,她患上了各种疾病,其中包括癌症。纵然这样,她仍然坚守着工作岗位,不被病魔打败。望着照片上她贴满膏药的手臂,不禁叫人心疼。她坚决践行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一个聋盲哑人,一个身患疾病的人,她们能做到的事;我们许多身体健全的人,却做不到。她们都用自己不屈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去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却不行。我们有着健全的身体,有着“吃喝不愁”的生活,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比她们更幸运。但反观我们身边的,有人做事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一点挫折就将他们压得抬不起头,甚至结束他们自己的生命。这是懦弱的行为。一味的逃避,只会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堕落,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更不应该这样。

   我们应像海伦和张桂梅一样,以不屈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乐观地面对生活,做自己人生的舵手,永不服输!(744字)

   评语:唤醒生命,未来可期。(张明霞)

图片

图片

生命是一条无止境的长河

   ——读《紫藤萝瀑布》有感

     赵梓妍

  初学《紫藤萝瀑布》,被其中的写作手法而吸引。《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也让我感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末写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宗璞一家深受迫害。父母相继离世,弟弟身患绝症,这一切,让宗璞受到了十分大的打击。直到看见了紫藤萝花,宗璞受到了它顽强生命力的鼓舞,从而精神振奋,表达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慨。文章也引发我对生命的思考——生命永无止境。

   作者将“紫藤萝”比喻为“瀑布”。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文章多处将花拟人化,语言生动活泼,表现紫藤萝的密以及它们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紫藤萝顽强不息的生命力,给予了作者对生命的信心;作者赞美紫藤萝的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生命本质的慨叹。

   “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不幸”,花会被摘下扔在地上,人会遇到苦难,但我们应该像花儿一样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像花儿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直面挫折,积极向上。

   生命是一条无止境的长河,宽阔有时,逼窄有时。我们的生命要像紫藤萝一样顽强、洒脱、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有憧憬,向前看,不纠结,快步走,这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当我加快了脚步,我就体会到了文中写到的,“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宗璞和宗璞的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同为女性,我心中想起宗璞、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屠呦呦……我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发掘自己生命的价值。(675字)

    评语:从文章中汲取力量,有了内驱力,步子更稳健。(张明霞)

图片

图片

生命永不言弃

——《带上她的眼睛》读后感

      陈妍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文中的“我”带上一位因事故而被困在地心深处无法回到地面的女地航员的“眼睛”去度假,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完成了她的最后一次地面探索,在度假结束的同时,她也永远无法看到地面了。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发现了作者与那位女地航员在面对大千世界上极大的反差。

   这位女宇航员面对一花一草,都会兴奋地忍不住惊呼,她渴望看到初升的月亮,也奢望看看草原的日出。

   对于这样的行为,“我”甚至有些不耐烦,在她热情请求下,才勉强行动。

   “我”以为这个世界是枯燥、乏味的,但在她的影响下,也渐渐懂得了珍惜看见。

   这种反差更突出了这篇科幻小说,“珍惜眼前能看到的,就是幸福”这一主题。

   虽然她渴望见到日出,但她再也见不到太阳;虽然她喜爱小溪的清凉,但他再也喝不到泉水;虽然她渴望草原上的一花一草,但那永远是她美好的回忆。

   因为被困在地府下,女地航员再也无法看到地面美好的世界,一个人在地府度过一生,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多么可怕,多么令人绝望。

   可是,她对这不幸的遭遇却毫无怨言,她坦然接受了这无能为力的现实。

   于是,她珍惜她能看到的一切,正是因为她,我也对这个世界改变了看法。

   现实生活中,我会因为生活上的一点不顺心就自暴自弃,否定自己,压力大时会产生悲观厌世心理。读完这篇文章,再看自己所经历的这些不顺心,比起那位女航员的遭遇,又算得了什么?

   整日面对恐惧、黑暗、炎热和孤独,但她依旧坚强地活着,始终不忘为人类做贡献。

   始终乐观向上,尽管她的生活范围不足10立方米;始终热爱生命,尽管飞行员在此至多能支撑5080年;始终坚信希望,尽管知道没有人救得了她。

   从中我学到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在困境中感受光明,寻找光明,好好珍惜这一切,享受美好的一切。

   评语:珍惜美好,做好当下。(张明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