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代大师菜的不可能是预制菜,而是食不甘味

 无犀之谈 2023-04-03 发布于北京
预制菜市场的火爆,极大地方便了都市人群的生活,节省了大量原本要用在烹饪及就餐上的时间成本。
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预制菜正在有精致化、大师化的趋势,甚至连大董这种级别的餐厅都加入了预制菜的研发,未来,有没有一种可能:
预制菜全面取代了堂食文化,取代了厨师的地位,成为城市炊烟的丧钟。
这当然是一个好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以味蕾体验为生活信仰的老饕——翻译一下,吃货——的视角,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如果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大师菜,大师是如何做菜的,一道中国菜的千变万化的刀工、勺工、火工,你肯定不可能问得出口,这样的问题。
——————
那么,我们先说结论,预制菜,永远,永远,永远,也不可能,还原大师菜。
不要说精准,就是达到接近的水平,也没有一点可能性。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如果说有一种可能,只能说,那些吃菜的人,那些试五味如走针、视美食为艺术的老饕们,已经失去了信仰。
下面说一道最简单的,最容易复刻的预制菜,事实上,也是目前预制菜市场最大份额的菜品之一:
宫保鸡丁
你当然可以在外卖平台买到十几块钱一份的宫保鸡丁套餐,不要怀疑,那一定是预制菜。
你当然也可以在某宝直接买到一些预制菜品牌的宫保鸡丁,你或许觉得,那就是宫保鸡丁?
可是,就这么一道国民下饭菜,它的做法,大师级的做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是这样的——
金字招牌的宫保鸡丁,汁红肉亮,香气吐绽,一公分大的肉丁像量过似的。葱粒蒜片、腰果杏仁、去皮花生,料配得也全,浸在棕色浆汁上,如同焦金流石一般。
宫保鸡丁的规矩是锅红、油温,爆上汁,上桌之时,只见红油不见汁。
现在有多少个馆子能做到这一点?
再有,宫保鸡丁里的主角鸡丁,要用剞花刀的丁儿,仔公鸡的嫩腿肉,火候讲的是刚断生,正好熟。
宫保鸡丁首先是爆芡菜,不能一味过油,要用煸的。这是川菜的唯一技法。
今天我们吃到的99%的宫保鸡丁,都是把鸡丁和花生米和辣椒块放一起杂烩,然后,就敢叫宫保鸡丁了。
大师版的宫保鸡丁,入口当吃到五种味道
浮在舌头尖儿上的一定是甜口儿,再往舌头根上走,微酸,略带些椒麻香气,等你开始吞咽了,就是咸鲜口儿,但会有辣椒的回辣。
这样,甜酸麻咸辣,五味层层递进,各自都有主张,但各自又不冲突,和平共处,五味杂陈,每一层味道与下一道味之间,一定是协作的关系。
别说预制菜了,就是北京上些档次的馆子里,做出的宫保鸡丁,能达到这要求的也不多了。
——————
话说回来,现在的人,对于口味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快速化,也变得不再那么计较。
以前的人活得糙,吃饱就成,有肉就是天堂,那是生活所迫。
现在的人活得糙,标准倒是变了,但从本质上,还是生活所迫。
以前的迫,是被动的迫,不富足,自然就没得讲究,只能将就。
现在的迫,是自找的迫,见天介拿着个手机刷视频,吃饭的时候眼睛也要看着手机,只把余光给了菜,只要筷子不杵鼻子眼儿里,就不算瞎,哪还有空儿去咂么五味?
——————
说完了宫保鸡丁,再说说滑溜肉片儿。
鲁菜里的滑炒菜,最在意的是油温控制。
大师的成色在三个功夫:刀工、勺工、火工,其中又以火工最为重要。
你想啊,你把肉片儿切得再薄,菜切出了花儿,颠勺再漂亮,你这火候没控制好,油温过,就糊了,油温低,就汤子了。
老年间北京城的鲁菜大师傅,一口锅,一个灶眼儿,十几道菜口味千差万别,那就是油温上的拿捏,这些事,预制菜怎么可能做到?
水的沸点是一百度,油的沸点是三百度。美食节目里常是张口就说:油温三成热下锅,几成热下锅……
这有标准吗?难不成你还要拿个试温器?那不是大师,那是实验室。
大师下厨,怎么试油温?
手掌离油锅半寸,油温全凭手掌上的灼感。
滑溜菜,要用四成热的油,也就是100度出头儿。
炸菜,五到六成热的油,不能超过200度,超过了,这菜要么就糊,要么就干,干而不松。
比如经典的干炸丸子,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吃到的,总说太干了,那就是油温没控制好。
到了爆菜,比如爆三样,油温就要推上去,到九成热,下锅不能贪,也不能太寡,要做到不贪不寡,说一分钟出锅,绝不多耽搁半秒!
这才是大师菜。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ps,上文中部分关于菜品烹饪的知识技巧,参考自北京作家常小琥长篇小说《收山》。
虽然是小说,但作者采纳的这些烹饪知识并非虚构,而是采集自老字号餐厅的厨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