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 国 色(外一篇)

 张帆的诗和远方 2023-04-03 发布于四川

【诗歌日记】

         《真 国 色》(外一篇)

                   葛禄生 国画

                   张   帆 诗文

大朵大朵的想象,又

丰满了四月

好花和好诗一样

可遇,而不可求

洛阳是去不成了

菏泽是去不成了

连最近的天彭

牡丹的盛开

也只是天边的彩霞

(家乡的丘陵宜栽芍药

这多病的世界,仰仗

你的根治)

而芍药啊,却是草本

千医万医,医不了自身

岁寒的凋零

因此那个被贬的故事

那个桀骜不驯的故事

成为我们软弱肉胎

唯一敬重的傲骨

在普遍诺诺的衰败中

给大行其道的庸俗

一点真正的颜色看看

你是丹

以一国之名

绚丽着人间正道

       2023年4月3日,读图有记。不见葛牡丹久矣,近日常于朋友圈观其牡丹近作,心神为之一振。又翻电脑手机旧文旧照,补录于此。不觉匆匆七年,流于指缝耳。愿世间之美好,如牡丹之盛开!

【远方诗话】

        《春来尤爱葛牡丹》

                            张 帆

早就听说德阳画坛盛开两朵牡丹:一朵汤牡丹,一朵葛牡丹。与他们近距离接触交往,却是我到德阳工作以后的事情了。这样算起来,我在旌城厮混,也大约15个年头了。一直在文艺、文化圈子里打转,虽然自身没啥建树,却也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书画妙手,也是心中一大快事。

葛牡丹姓葛,名禄生。虽说人不可貌相,但谈起葛牡丹,只要是见过他的人,哪怕只见过匆匆一面,也会立刻留下不可磨灭的良好印象。他是那种相貌堂堂、辨识度极高的人:雪白的长发、红润的脸庞是他最鲜明的招牌。这独有的、天然的风仪,使他绝不会淹没于茫茫人海。打眼一看,你就会默认,这肯定是一个资深的艺术家。我也是从看到他的第一眼起,才突然觉得,“鹤发童颜”这个词,绝对是专门为他这样令人叹赏的型男量身定制的。以前在武侠小说或者古典文学里,我们偶尔也会碰到描写某位旷世高人时惊叹那么一下,但因为现实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物与之匹配,人们大概也就只能缥缈的想象和神往而已……

转眼到了猴年正月十五,和文子碰面,想起说过约葛牡丹一起到广汉保保节采风的事,便给他打电话,才晓得春节期间,他一直身患重感冒,看来保保节是去不成了。又过了几天,微信上看到他发来的新作,既为他的康复感到欣慰,又为他病体初愈还奋笔创作而深深的感动。

       看似寻常却艰辛

匆匆赶到葛牡丹的家里,在他的画室落座,一壶红茶且斟且饮,我第一次有了和葛牡丹单独漫谈的机缘。关于艺术,关于人生,数十年悠长的画卷,在他的娓娓叙述中依依展开。

先生生于抗战胜利之际的1945年8月,肖鸡。动荡的岁月,加上沉沉的家世,使他的生涯从一开始就充满坎坷。因为父亲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革命军军官,解放初期,他们只得隐姓埋名,举家迁至德阳,靠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由于父亲生性豪爽,乐善好施,又喜欢结交朋友,因此铺子里隔三差五便有老友新朋相聚。这一情形被告密者揭发为企图聚众滋事、谋划反革命活动。这顶大帽子一戴,父亲就莫名其妙的遭遇了十年冤狱。少小的他究竟吃过多少苦,恐怕只有他自己心头清楚。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他14岁那年。当时,名动一方的德阳潮扇很受东南亚国家和前苏联方面欢迎。由于产品需求量大,一时间供不应求,人手变得紧缺,潮扇社面向社会招收10多名美术学徒工。几经周折,他才终于被录用,因此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刻苦钻研,发奋磨砺,进步很快,成为深受大家好评的佼佼者。潮扇,既是他人生迷茫时期的一抹亮色,也是他艺术启蒙阶段一层厚重的文化底色。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给了他纯正朴拙的法度,也给了他变化万千的灵感,让他从此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惜好景不长,后来中苏关系交恶,最大的客户断绝了订货。加之当时的潮扇存在一个致命的技术瓶颈没法突破,就是用竹篾制成的扇骨在长时间放置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潮发霉,成为卖不出去的废品。生意不好做,潮扇社只有不断裁员。最后,潮扇社难以为继,终于倒闭散伙了。

好在吉人自有天相,耐火厂招工,19岁的他又被招进了单位的工宣队。写写画画本来就是他的一技之长,因此在工宣队里,他感觉自己如鱼得水。但是,文化大革命,风云突变,一切都乱了套。喜剧的是,在那如火如荼的年月,造反派、保皇派都需要标语,有大量的大字报、宣传画等东西需要涂抹发布,他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专长侥幸受到各方的器重,免去了因出身问题带来的种种磨难,同时,他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书法艺术来了个突飞猛进的提升。有一次,部队上前来招兵的同志看到墙面上、宣传栏里那些出色的宣传及书画作品,指名道姓要将他特招入伍,但一问他的政治成分,部队的同志也只能叹息作罢。

一次次柳暗花明,一次次山重水复,他逐渐想清楚了一件事情:人生曲折难免,很多路都可能被无端的堵上,然而艺术这条路,虽然同样充满艰辛,但只要自己有定力、有恒心,就绝不会被任何外力轻易阻挡。于是,他潜下心来,一边努力工作,一边默默追寻自己难以割舍的艺术。

苦心人,天不负。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神州大地,伤痕累累的中国开始走向新生。1984年,凭着一份对艺术的赤诚坚守和递交的出色画作,他被上海外国语学院艺术教研室开办的美术专业培训班录取。年届而立,风华正茂。求知若渴的他在大师们的精心调教下,研摹了宋人花鸟以及明清名家名作,眼界大开,技艺精进,完成了从民间匠人向专业艺人升华的极其重要的飞跃。同时,随着国家的拨乱反正,各项政策逐步落实,早年蒙冤的父亲得以平反昭雪。并且,因为同为黄埔高材生的父亲的胞弟曾在国民革命军和台湾任高级军官、尚有亲属在台湾等缘由,他自然成为组织上十分关注的台属,加上自己人品人缘极好,葛牡丹还当选了市上台联会的会长。东方风来满眼春。政治上的清明,极大的释放了被禁锢得太久的艺术活力,艺术家的创作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了。那一时期,无疑是举国上下的一次文艺复兴。对于葛牡丹而言,也是他人生最为春风得意的日子。写写画画不再是偷偷摸摸的走资本主义道路,他终于可以理直气壮、专心致志的从事自己无比眷恋的国画艺术了。

    唯有牡丹真国色

我们的话题当然绕不开“葛牡丹”这个名号。

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漫长而苛刻的历史,往往只摘取零星而特出者记之,常常挂一漏万,因此恒河沙数,遗珠之憾多矣,默默无闻者多矣。也许正因为此,为了抵抗这冥冥之中的遗珠之憾或者默默无闻,许多人奋起一搏,成败得失之间,留下谈资无数。实际上,人们永远面临着这样的悖论:一方面,由于众生皆有灵性,就其混沌共性而论,本无区别你我之必要;然而另一方面,由于众生悉无自性,就其个体差异性而论,又必然引发致知格物。因此,睿智如老子,也只好在《道德经》一开始就纠缠于“名”和“无名”,絮絮叨叨的议论了半天。单从“有名万物之母”来看,是“名”赐万物以生机,推动万物向前发展。

因此,在葛牡丹面前,我在意的其实是“葛牡丹”之所以是“葛牡丹”而没有被冠名其他山水花鸟之类美誉的确切内因。葛牡丹却没有我想的那么麻烦,饱经沧桑的人常常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他爽朗一笑,谈了一段十分接地气的话:实际上,我可以画很多东西啊,比如我画的紫藤、荷花以及山水也不错,只不过我在画牡丹方面继承传统,力求创新,构图方面疏密有致,注重浓淡相宜、形神兼备和气韵生动、雅俗共赏,力求画出与他人的区别,画出自己的特色,主要是画出它的生命,画出牡丹润泽饱满的生命活力。

诚哉斯言。生命!一切真正的艺术,都是一种朴素的、开天辟地的创造,都是从无到有、从暂短直抵永恒的对于生命的不竭渴求与赞颂。这样看来,我也似乎摸索到了一点点探究“葛牡丹”艺术心源的秘径。

从他给自己所作的牡丹图起名来看,他称红牡丹为《富贵之春》《花开春色动》《春光无限》《春意盎然》;他画黄牡丹叫《黄玉争春》;《紫气东来》当然非紫牡丹莫属;而《墨色生香》说的是黑牡丹,《冷艳凝香》《月色》是白牡丹,还有异彩纷呈的《锦绣前程天地春》则是多彩牡丹的大合唱。在葛牡丹心中,墨之七彩,无异乎乐之七音,他用色彩织成的旋律,挥洒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牡丹之歌,给人以视觉的享受,给人以艺术的启悟,也给人以生命的感动。

可以说,他画牡丹,实际是在播种牡丹。他是在看似脆薄实则绵密的中华宣纸上一次次唤起牡丹魂魄的复苏。观其画作,不难发现,他的命意清澈高远,看似信手拈来、耳熟能详的普通词句,一旦与他的牡丹画图辉映,便获具勃然生机,令人眼前一亮。他讲究寓意,传统文脉在他的画幅间隐现。他注重对比、叠加,种种手法荡开了尺幅限制。他在乎诗书画印的严谨统一,在乎整个作品的精气神。他的构图端严大度,丰满而不张扬,留白处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背景山水的衬托,也往往让主体愈加风姿绰约。他的设色典丽空明,雍容温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他这里已变得不够临摹,他调遣了色彩家族最具组合效应的美丽基因,再造了想象世界千变万化、缤纷无尽的牡丹乐园。他的节奏动静相生,蝶舞与鸟鸣穿织花间,常常引人遐思自然的无穷妙趣。他的用笔精致简明,绝无拖泥带水。看他作画,总是胸有成竹。他信手拈来,却张弛有度。他行云流水,却抑扬顿挫。他惜墨如金,却落落大方,一气呵成。他表现灾后重建的代表作《美好家园风光无限》,整幅画作立式构思,上、中、下宏观布局,远、中、近三个层面有序展开。红牡丹作为前景极尽渲染,写实笔法铺排的如雪梨花在画面中部烂漫铺排,大写意的龙门山水苍莽挺立,作为远景遥相呼应。满纸烟云中,旖旎风光蕴含的无限感恩、励志奋进之情充溢画卷,给人以强烈的心灵触动。这件作品赴对口援建城市徐州展出,广受好评。后来,他将这件心血之作捐赠给极重灾区绵竹博物馆收藏。

他曾在一幅作品上题款,表露了他对牡丹知己般的理解、知音般的赏识:牡丹花,人称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古往今来,有数不清的诗人赞美它,有许许多多的画家描绘它。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香韵多姿,挺拔有致。每逢仲春时节,谷雨前后,牡丹花盛开之际,花田之中万花怒放,五彩缤纷,争奇斗艳,香气宜人。来到牡丹花丛之中,真使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也。

他更借唐代徐凝的一首七绝,道出了自己钟爱牡丹的心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

他喜欢穿着带有朱红或者大红色的衣服,他豁达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格由此略见一斑。他一边即兴现场挥毫泼写了一幅《大吉图》,一边侃侃而谈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可见他的内心深处,对自身品格秉性有着怎样强烈而准确的指认与追索。他足不出户行千里,每日在画案前奔忙不已、潜心修为,留给人间融融春意。他是园丁,古稀之年仍不忘扶掖后学,诲人不倦。他是文化义工,热心公益,常常带头义捐,组织送文化下基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说,一个人,不论什么身份地位,不管处于哪种境遇,最重要的是养心,不要在意太多,要有平和自然的心态。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喻示着这样一个真相:从一开始,就有一朵无怨无悔、愈挫愈奋、旷达深邃的“心灵牡丹”,一直涵养着他的人格操守,涵养着他的精神世界,涵养着他的艺术领空。

诚然,古往今来,画牡丹的人可谓多矣,但要脱俗却绝非易事。众所周知,牡丹花艳叶茂,自是艳美之至,但画牡丹却不能为艳而艳,须在野趣中寻求绝俗与雅俗。葛牡丹将牡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艳而不俗、浓而不妖的审美境界,探索了一条源于传统而又清新脱俗、个性鲜明的花鸟画之路。著名书画家钱来忠先生在10多年前曾为他题句称:禄生先生乃西蜀近年出现之牡丹妙手,其画满目生机,真力饱满。每每出手,实属佳构也。

天赐群芳慰我心,春来尤爱葛牡丹。是的,纵观葛牡丹人品艺德,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以真善美的启悟;他的为人,总是那样谦和,绝无骄矜;他在画牡丹方面的修为,确有独辟蹊径、令人钦佩的高妙之处。

葛牡丹将自己的画室命名为“不息阁”。是的,生生不息的牡丹将永远与春天同在。生生不息的牡丹,将永远召唤我们心底沉睡的春光,永远召唤我们心底对于春意、对于人间美好的无尽的热爱。

                          2016/3/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