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格局和旺衰,四柱的学习可以少走几年弯路

 云中浪子 2023-04-03 发布于贵州

四柱八字的判断方式有很多,主流的目前有四五种,比如传统的格局派,传统加现代衍生的旺衰派,调候派,古今的盲派,纳音派等等。这些方法本来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判断清楚四柱的组合和结构,但随着近现代命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出现,类似于填补窟窿的方式,使得理论变得繁琐和真假难辨。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景象,一个人发了四柱,然后一大堆人围着谈理论,争个面红耳赤,各种格局叫法,特别是从格:真从,假从,从气,从势,从旺,从官,从财,从杀……取的用神五花八门,各种符号的旺衰判断一通,可能个把小时过去了,还在争究竟是什么理论。一旦答案揭晓了,错了没关系,事后附会的能力再次发挥,搞不懂没关系,天干和地支的各种生克刑穿关系总能附会出几个,最后给出一大堆的自圆其说的文字来论证自己的结论猜想。

这,就是四柱的活动日常。外行听起来仿佛高深莫测,各类术语不管古书有没有,信手拈来,全都堆在一起,也不知道究竟在讲什么东西。不单是外行,内行看起这些东西来都会瞬间头大,洋洋洒洒几百字全在讲客套话,做无用功。

四柱八字的发展历史

干支历的使用时间很早,干支历即我们常用的六十甲子历,有上万年历史。尽管干支历更符合太阳历,在干支历的基础上又产生二十四节气。只要采用闰月方式,比如十九年七闰,那么干支历就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干支历本身就是天干和地支的结合,而天干和地支可以粗略表达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其本质也属于阴阳结合。

图片

干支历作为四柱八字的底层模型,八字以其为主体,也就是原四柱结构。最早的预测多是神煞类,神煞更像是一种大数据统计,比如古代某个术数家统计了部分人的生活遭遇,然后在此基础上得出某个神煞结论,只是这种统计并不一定能建立海量数据的基础上。

直到了唐时期,才开始有了命理的最初模型,这时期的书籍有《李虚中命书》。这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四柱书籍,无论该书籍是否成书于唐代,至少这个时期,已经有了四柱八字的最初模型,也有了此类活动。《三命通会·论年月日时》:“唐李虚中独以日干为主,却以年月时合看生克制化,旺相休囚,取立格局。此发前贤所未发,故今术家宗之。”《渊海子平·论日为主》:“予尝观唐书所载,有李虚中者,取人所生年月日时干支生克,论命之贵贱寿夭之说,已详之矣!”这两部典籍明确的记载八字术是源于李虚中。

可见最早的论命方式并非以日为主,年日作为四柱的一个体系,最早应该有以年干为主,论年月日三柱。模型上以纳音结合天干和地支,创造出身命宫和胎元。正是由于纳音五行将易象变少了(由二变一),所以才创造出其它的符号来增补易象。

四柱八字最早的方法被称作纳音派,实际上在清之前没有什么这派那派,也是多由清代开始,才出现了派别之分。纳音重象的联想发挥,纳音五行自带丰富的易象体系,但是易象这东西没有标准,所以在判断形式上往往讲不出道理,因为“象”是千千万万的,可能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所以一直到宋初子平时期,为了将这门学术进行完善,于是从模型上调整了四柱八字的体系,开始设置大小运,替代纳音五行。由于天干和地支的易象分开了,在判断上为了将两者进行联系,创造出了十神,地支藏干和十二长生的模型。渐渐地,身命胎成了可有可无的符号,你要用它们也可以,只是新模型应该足够完善和精准了,身命胎并不像现代有些不懂的人吹的那么神乎其神,实际上你可以不用它们,只不过是多些易象符号,可以让你更好的发挥些易象的关联而已。

所以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四柱八字的模型建立在宋初,甚至更早已然完成,后面就是判断方法的延伸,从宋后一直到现代,尽管不少人将四柱八字玩来玩去,也不过是判断方式上的不同,并没有模型上的变化。无论是分不分早晚子时,还是以冬至换年,还是格局,旺衰判断等等,仅仅是在下层应用层面搅来搅去而已。

四柱八字的判断方法的变化

从宋初徐子平时期,四柱八字的模型建立完毕之后,之后的数千年,模型不再变化,而全部是预测判断方法的变化。

从《李虚中命书》之后,宋末有《渊海子平》,《渊海子平》算是四柱命理的开山之作。它为此学而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此书诞生之前也有相关的著作,但由于体系不完善,理论不精细,方法不到位而被遗落在历史的角落。以至今天,提起四柱命理,人们都把《渊海子平》放到命理学宗主的地位上。

《渊海子平》的内容就很丰富了,卷一基本在论述四柱八字的模型设置和理法。卷二开始介绍四柱的判断方法,并且出现了各种格局的名称,大体分作内十八格。卷三主要为六亲的不同论法。卷四和卷五就主要为当时人使用的不同歌诀收集。整本书大而全,很系统,唯一的遗憾就是案例少。

传统格局的分析思路也是从《渊海子平》开始,有人说格局派始于《子平真诠》,因为沈孝瞻在自己的书上加了一个“真”字,那无疑是针对其它的“假”来说,这算是挑起了派别之争。沈孝瞻是清代乾隆期间的进士,对八字命理学的贡献较丰,属于命理学书房派。其著作后经民国命理大师徐乐吾的评注,才被世人广为知晓,自此对后代、包含当代都影响较大。可见八字的派别之争在清时期已经很明显了,沈孝瞻作真诠,大有拨乱反正之意,可惜的是徐乐吾的注释,又让学习格局派的人在用神的判断上产生了分歧。沈孝瞻的原作是“用神只从月中出”,而徐乐吾的评注却是“用神要从全局找”,这差别可就大了,所以取什么格,取什么作用神就让学习者很困惑了。而这些方法,非要取一个格,非要取用神,不然不能进行下去,所以开头说的景象就很常见了,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四柱在那里绞尽脑汁的想着怎么取格,怎么取用神,然后搞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加上一大串的理论来附会。

清之前,其实四柱论命没有什么这派那派的,无论是格局,还是旺衰,本质都是为了分析清楚四柱的结构以及由此结构产生的应事。清朝以前的论命方法,绝大多数都是以格局为主,兼顾日主旺衰,派别之争始于清代,在此之前没听过一定要用哪种方法,而不用哪种方法。

八字的旺衰派也是这个时期兴起,旺衰派的代表人物为道光年间的任铁樵,代表作为《滴天髓》系列。以日主为中心判断旺衰,简单明了易学好用,符合初学者的口味。当然这是好处,至少很容易由此踏入八字的门径。派别之争归其根源,无非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使用这门学术,发现实际运用时,依据某些方法,判断某些四柱不准确,然后研究原因,开始学习其它方式。对于现代命理的发展,民国时期的袁树珊、徐乐吾及韦千里三位前辈绝对是最大的功劳,尽管出现了众多派别,也算是好事,至少学的人越来越多,人多就会有各类江湖。

现代的盲派,实际上是脱离了最初盲派的体系,最初盲派无非是由古书记一些口诀,用于行走江湖。现代的盲派属于一种自创的形式,借用了盲派的名义来推行,当然也不能否认,当这些行走江湖的人发现理论不能满足于实际运用时,一些聪明的人会去完善这门四柱的应用。

四柱八字判断的真正方法

标题用的“不用格局和旺衰, 四柱的学习可以少走几年弯路”,实际上并非全盘否定格局和旺衰的理论,只是现代的格局和旺衰,加入了太多当代人自身的认识,这些认识假如不从四柱八字的模型象数原理角度去理解,不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去运用,就会很偏,就会造成各种局限的判断使用方式,给学习这门学术的人带来太多的困惑。实际上跟四柱的判断,并不一定非得取个什么格局,也不一定要分析每一个符号的旺衰情况。各种的判断方法,无非是想搞清楚四柱的结构,在原有四柱天象、易数的基础之上,原四柱的结构决定了人生的气象,而大运和流年激发了原局的“易象”产生,于是出现了各种人生经历。

那么只要你能真正清楚四柱八字模型内所有设置的象数根源,只要你搞懂了下面问题,你自然会清楚各种的派别产生的原因以及这门学术的真正用法。

四柱代表的天象易数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大小运?

为什么会产生地支藏干?

为什么会有十二长生?

为什么要设置十神体系?

这些符号到底是根据什么原理创造出来?

如何去复刻和创造这些模型?

为什么古人以月为提纲?

为什么论命以日为主?又为何还有以年干为主?

四柱的结构如何模拟一个人的一生经历?

人的一生如何由原局和大运流年激活应事?

人的命运到底由哪些因素影响?

四柱的真正使用范围?

……

搞懂了这些,自然就清楚怎么用了,也不必去局限于这派那派,也不一定要去取格和论旺衰,也清楚这么多的“派”为何产生,具体应用在哪。

对于大多数学习这门学术,并且非常执著的人来说,前面有无数陷进等着,很难跳出,除非花费数年,甚至更多物质精力才会真正清楚,甚至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也不明白,有些动则学了十几二十年的人,除了专业术语掌握不少,理论熟练一点,其它的似乎也没什么两样。不仅是四柱八字,其它的预测门类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