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侯镜如回大陆才知,傅作义早知他起义但没告发,一阵后怕

 铁血老枪 2023-04-04 发布于上海

1952年,率部起义后避居香港近两年时间的侯镜如,突然接到周总理的批示,他可以返回大陆了。

避居香港这段时间,侯镜如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始终坚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他心中一直向往着,能够结束这种避居生活,早日重返大陆,继续为新中国发光发热。

文章图片1

侯镜如的双脚踏在大陆的坚实土地时,目光所至,无不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这位昔日的国民党中将顿觉百感交集。

是啊,他应该庆幸,自己当年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时,做出了无比正确的选择。及时悬崖勒马,摆脱了蒋介石罪恶战车的裹挟,站到了人民的一边。想到这里,侯镜如再次神采奕奕起来,脸上重新挂满了笑容。

但很快,侯镜如得知了一个和他当年率部起义有关的重要消息,令他不寒而栗。原来,当年他暗中策划起义期间,虽然事事谨慎小心,保密工作也十分到位,却还是走漏了风声,传到了傅作义的耳中。

彼时,侯镜如起义之事尚在谋划之中,傅作义有足够时间揭发或者阻止此事。届时,毫不知情的侯镜如势必难逃一死,却最终有惊无险的渡过了难关,顺利率部起义,这才有了如今重返大陆的机会。

尽管起义之事已经过去很久,但侯镜如得知该消息依然心有余悸,甚至惊出了一身冷汗。其实也不怪侯镜如吃惊,他当年对自己谋划起义的事情很有自信,如今得知当年竟然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怕也属于人之常情,换作其他人,表现也未必比他更好。

但问题是,侯镜如当年率部谋划起义时,到底处于一个怎么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傅作义得知他要率部起义的消息后,又为何没有采取行动?

坎坷经历

侯镜如和我党的渊源很深,周总理早在1927年领导工人武装起义时,侯镜如就已经是主席团成员之一。

侯镜如出身黄埔军校,是第一期学员,与同时期的很多名将都是同学。由于侯镜如的资历很高,也颇具能力,与周总理一起进行武装起义时,深受周总理的重视,将工人纠察队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了侯镜如。

3月21日凌晨,起义打响第一枪以后,如同一缕亮光刺破了黑暗,武装起义势如破竹,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顺利占领上海。然而,蒋介石很快调集大批正规军队,对上海进行了全面反扑。

激战之中,侯镜如跟随周总理一起,亲自率部杀敌。激战进行整整两小时后,敌人的反扑越来越猛烈,侯镜如不幸被流弹击中,血洒上海,幸亏周总理全力掩护,安排他撤入了英租界,这才得以保住性命。

数月之后,枪伤未愈的的侯镜如,得知了南昌起义的消息,不顾身上的枪伤,立刻率领部分保安总队官兵逃出武汉,并入贺龙的麾下,出任军官教导团团长。

文章图片2

南昌起义打响以后,侯镜如率部勇猛作战,并在南下的过程中,将敌人埋伏途中的两个团击退。

侯镜如率部进抵瑞金时,敌人为了阻止起义部队进入会昌,专门安排钱大钧率部守在起义部队前进的途中。钱大钧乃蒋介石嫡系将领,麾下的敌三十二军的武器装备要远优于起义部队,兵力又高达万余,来势汹汹。

军官教导团在侯镜如的率领下,与钱大钧部接上了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展开了一场恶战。敌人虽然势大,军官教导团的全体指战员却毫无惧色,侯镜如更是亲自上阵,冲锋在前,与敌人拼命。

侯镜如明白,狭路相逢勇者胜,此刻若想在劣势之下取胜,不豁出去性命是赢不了的。因此,侯镜如手持德制20响驳克枪率部向敌人发起冲锋,军官教导团的官兵见此情景,备受鼓舞,纷纷响应,顿时杀声震天。

经此一战,军官教导团在侯镜如的率领下,实现了逆转,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创造了歼敌4个团的壮举。当然,军官教导团在此战中也遭到重创,侯镜如也身负重伤,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臂后,从后背的位置射出来,鲜血瞬间喷溅而出,侯镜如应声倒在血泊之中。

侯镜如受重伤以后,被身边的战士连忙护住,带离了战场。侯镜如这次受伤很重,生命垂危,他受伤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总司令耳中。朱德闻听侯镜如受伤,心急如焚,密切关注着他的伤情。

同时,朱德又专门派人赶往前线,将侯镜如送往汕头。汕头当时相对安全,那里有一家同仁医院,里面有我党的地下党员。侯镜如被秘密送进同仁医院以后,得到了妥善治疗,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朱德闻讯,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同仁医院虽然隐蔽,但医疗条件还是有限,想要完全治愈侯镜如的枪伤,还是要去更先进的医院才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多数上规模的医院都被国民党掌控着,去香港医院治疗,成了最好的选择。

就在侯镜如即将动身前往香港治疗时,张发奎突然率兵包围了潮州,原本比较容易的香港之行,一下子就成了千难万难的坎坷路。为了帮助侯镜如前往香港治疗,组织几番商议,最终决定让陈赓亲自护送侯镜如前往香港。

文章图片3

陈赓亲自肩负起护送侯镜如去香港的任务,仅此安排,就足可见组织上对侯镜如的重视。而且,陈赓与侯镜如都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员,两人既是战友,又有同窗之谊。组织的这个安排,可谓是用心良苦,令侯镜如十分感动。

国民党大军来势汹汹,在潮州与外界联系的大小路口,全都设了卡。无论谁想在此时离开潮州,都难逃被国民党盘查的命运。陈赓见状,也不禁犯难,幸好他头脑灵活,又为人乐观,在看到成群结队离开潮州的难民时,立刻就想到了假扮难民避开国民党关卡盘查的办法。

侯镜如听了陈赓的想法,立刻表示赞同,两人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以后,与真正的难民并无二致。倒不是因为他们的易容术有多高明,只是因为他们征战这么多年,早就看惯了百姓疾苦。况且,他们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刻意打扮以后,混入难民群中,自然很难分辨。

反动军队的士兵,往往都贪婪成性,能在军队中谋得在卡点搜查职务的人,大多背后也都是有点靠山的人。这些人好逸恶劳,虽然也盼着立功,但对于那些衣衫破烂,长期流离失所的难民却很反感,甚至连仔细搜查一下也不愿意,一般只是匆匆看一眼,就放行了。

如此一来,陈赓和侯镜如混过关卡就更容易了,虽然有几次也险些被敌人发现破绽,还好最终全都有惊无险,总算是突破了敌人层层的封锁和盘查,顺利逃离潮州,进入香港。

香港方面的地下党员早已经准备好一切,等他们来到香港,就立刻有人前去接应,将侯镜如安排到香港的医院治疗枪伤。由于香港医院的医疗条件更好,侯镜如在这里得到了有效治疗,枪伤很快就痊愈了。此后,侯镜如在党内历任要职,在此期间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侯镜如在党内的地位很可能会很高。但这个时候却发生了意外,由于叛徒的出卖,侯镜如被捕入狱,在国民党的监狱中度过了整整14个月,才得以重新恢复自由。

侯镜如出狱以后,与组织断了联系,为了重新建立联系,他按照入狱前约定的办法,在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寻人启事”。由于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他担心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便化名侯志国见报,最终却没能与组织取得联系。

周总理的来信

彼时的侯镜如,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方向。不得已之下,侯镜如利用自己黄埔军校的出身,在同窗好友的帮助下,进入到国民党军队中暂时栖身。只可惜,一晃过去十余年,他都没能找到与组织重新联系的合适机会。

1947年底,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蒋介石与人民背道而驰,逐渐显露败局。很多爱国人士心中向往和平,却因为遭到蒋介石的裹挟,一时间无法脱身,只能身在曹营心在汉,盼望着能够尽早迎来弃暗投明的机会。

侯镜如在国民党军队中这么多年来,始终隐瞒着自己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更没有表示过任何“退党”的举动,他比任何人都向往着重新回到人民阵营的机会。幸运的是,他在这个时候收到了周恩来派人转交的信件,在信中表示:

“如能回来,表示欢迎,过往是能够原谅的。”

短短的一句话,对于当时的侯镜如而言,却无异于是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让侯镜如大喜过望。为了不再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他直接将地下党员李介人安排在自己身边当副官,作为自己与组织联系的中间人。

在组织的帮助下,侯镜如一边传递重要情报,一边开始着手谋划率部起义。侯镜如当时已经今非昔比,在国民党军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麾下更是有着数万兵力。他若能顺利率部起义,将对未来战局产生很大影响。

当然,此举风险极高,若谋事不密,后果不堪设想。

文章图片4

1948年,国民党军在东北频频失利,趋向失败的形势越来越明朗,令蒋介石心急如焚。为了逆转东北局势,一向养尊处优的蒋介石也不得不亲自出马,频繁来往于葫芦岛、北平、沈阳等地,企图谋划一次东北大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蒋介石似乎在面对复杂局势时总是显得力不从心,这也导致他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下,就希望简化局面,押宝在一次大决战之中。然而,蒋介石这种看似“力道千钧”的战法,却总被我军轻松化解,最终无功而返。

这一次对东北的决策也是如此,在不利于我军的情况下,蒋介石想要决战却始终无法得逞。随着形势扭转,决战对我军有利之时,困守大城市的国民党军避无可避,只能被动与我军展开决战,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这种被动局面之下,蒋介石虽然马不停蹄地谋划,却始终不能扭转战局,反而令东北的国民党大军越陷越深。东北国民党军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只能盼望着援军进入东北救援,蒋介石在这个时候,任命侯镜如出任国民党军十七兵团司令员,命他率部救援锦州。

时任东北“剿总”总司令的卫立煌,得知蒋介石任命侯镜如当救援军总指挥后,十分不悦。在卫立煌看来,侯镜如虽然具备指挥作战的能力,但他对东北的局势并不熟悉,若将救援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甚至交给范汉杰,都要比侯镜如更合适。

卫立煌的想法,是从整个东北战局来考虑,而蒋介石的思路,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蒋介石当时对卫立煌十分失望,自然不愿意再将重兵的指挥权交给他,这才最终慎重选择了侯镜如来当这个总指挥。

但蒋介石和卫立煌都没想到的是,侯镜如接到蒋介石的任命以后,并未对蒋介石的器重表现出感恩戴德,反而以自己要去唐山接手部队为由,婉拒了蒋介石的任命,令国民党军中所有的高级将领大跌眼镜。

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侯镜如的做法实在令人意外。要知道,接受了蒋介石的这个任命以后,侯镜如将手握39军、54军、62军、92军,以及独95师的指挥权。将近5个军的指挥权,多少国民党将领处心积虑也无法得到,却被侯镜如给轻描淡写的推脱了,如何不让他们意外呢?

相比于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更为意外的人是蒋介石,在他的眼中,自己手里掌握的兵权、金钱,是自己多年来让各路军阀俯首帖耳的重要手段,无往不利,被婉拒这种情况,实在罕见。

若是放在平时,蒋介石定然不会轻饶了侯镜如,但当时的情况特殊,他还需要侯镜如替他卖命,并未因为此事和侯镜如撕破脸。为了稳住局面,蒋介石安排54军军长阙汉骞暂代侯镜如指挥军队,等待侯镜如从唐山归来,再行接任。

当时大多数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想法是,侯镜如此举,其实是为了拖延赴任的时间,这样就可以确保他麾下所辖的第62军和第92军的完整性。

可见,当时的国民党将领普遍存在军阀思想,每个人在第一时间考虑的都是如何保存实力。在他们眼中,手中的兵权就是他们手中财富、权力的根基,只要不将手中本部人马打光,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但事实上,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种各自为战、明哲保身的做法,并不适用于大厦将倾之时,而侯镜如推脱上任之际,正好是这个时候。侯镜如是在拖延时间不假,但却不是为了保存实力,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起义。

艰险的起义之路

受到周总理的感召之后,侯镜如下定决心起义。但他却并不打算率领大军在塔山阵前突然倒戈,因为这些国民党嫡系军队,阵前倒戈的风险太高,不如退一步更加稳妥。

侯镜如决定延迟赴任,本想着利用这个理由拖延一些时间,给东野多争取些战前安排的时间。但没想到蒋介石急不可耐,没有继续等他赴任,就直接将指挥权暂时交给54军军长阙汉骞来代理。

文章图片5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因为54军当时所处的位置最接近东野的防线,由他来代理可以迅速对锦州之围发起救援。侯镜如听闻这个消息以后,反而更加不着急了,阙汉骞代为指挥,救援锦州的速度更快不假,但战力却不足,侯镜如认为阙汉骞必败。

阙汉骞得知此事后,果然侯镜如所料,他急不可耐地对塔山防线发起进攻。本想着攻破塔山防线,驰援锦州,却严重低估了塔山防线的坚固程度,以至于屡屡碰壁,最后不得不灰头土脸的撤了下来。

侯镜如这时不紧不慢地赶来赴任,又趁机将阙汉骞狠狠批评了一番,给他扣上了“贪功冒进”的大帽子,令他不敢再与侯镜如作对。侯镜如出任第17兵团司令后,开始提拔亲信,增强自己对第17兵团的掌控,为起义做准备。

只不过,侯镜如虽然已经决定起义,但率军进攻塔山,以解锦州之围,此战避无可避,还是要打。此前,54军在塔山吃了大亏,4纵利用藏在大坑里的战法,让敌人始终无法突破塔山防线,反而损伤惨重。

侯镜如虽然军权在握,但也不敢擅自下达让国民党军送死的命令。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引人怀疑,还要对战败负责,恐怕会影响起义的进程。为此,侯镜如专门开了一个会,与众人商议下一步进攻的方案。

在这一次会议上,主要商讨出两个方案,一个由是54军参谋长杨中藩提出来,他建议国民党军不再继续进攻塔山,因为塔山的地形不利于国民党军队展开。若是暂时放弃进攻塔山,转而利用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将兵力迅速转移至白台山地区。

白台山地区地势平坦,利于国民党军发挥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可以迅速攻占白台山。白台山位于塔山防线侧翼,若得此地,可从正面、侧面两翼,同时对塔山发起进攻。届时,任凭4纵战斗力再坚韧,两面受敌之下,恐怕也难以抵挡。

另外一个想法,则是由第17兵团参谋长张伯权提出。他认为,如今锦州之危迫在眉睫,已经没有时间再去节外生枝,不如继续调集重兵,从正面继续进攻塔山。毕竟自己一方仍占据着兵力和火力两方面的优势,继续猛攻很快就可以拿下塔山。

不得不承认,杨中藩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会给当时守在塔山的4纵带来很大的麻烦。而张伯权提出的方案,则完全是为了迎合侯镜如的想法,他是侯镜如的亲信,又是侯镜如的连襟。

原本他只是一个师长,是侯镜如破格将他提拔到第17兵团参谋长的位置,他自然要帮着侯镜如说话。

文章图片6

很明显,侯镜如是希望采纳张伯权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坚守塔山的4纵。但问题也在这里,杨中藩的方案明显更好,在场的很多人都是久经沙场的将领,又岂会分辨不出来呢?所以,侯镜如自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不顾众人的想法,直接拍板。

没想到,就在侯镜如左右为难之际,蒋介石派来的参军罗奇开口表态,坚决支持张伯权的方案,并愿意率领独95师充当先锋。

这个罗奇是独95师的师长,出身黄埔军校,是蒋介石的亲信。蒋介石将他安排在侯镜如身边,既有协助之意,也有监督之意,这一点军中众人心里都明白。

因此,罗奇的话很有分量,他开口以后,侯镜如自然就可以伪装成附和罗奇的样子,立刻拍板采纳了罗奇的建议,让他率领独95师率先冲锋。而其他人,包括杨中藩在内,看到罗奇站在了张伯权一边,并得到了侯镜如的赞同,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去触这个霉头,全都选择了默认。

就这样,阴差阳错之下,侯镜如又成功的拖延了不少时间,也算是从侧面帮助东野取得了锦州之战的胜利。此战过后,侯镜如率318师驻守塘沽,开始和李介人着手实施92军起义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由于东野入关,北平告急,傅作义麾下的主力部队被困。为了增强北平防守力量,他将第92军的3个师调往北平一带驻防,仅留了318师给侯镜如。原本傅作义此举并无特殊意图,却让密谋起义的侯镜如心惊肉跳,误以为傅作义对他起义的事情有所耳闻。

但接连过了几天,傅作义那边始终不见动静,侯镜如这才放下心来,继续暗中准备起义。当时傅作义确实不知道他准备起义,但对侯镜如和李介人暗中准备起义的事情,也确实有所耳闻。

文章图片7

因为傅作义手下有很多特务,在92军中也有不少,侯镜如和李介人来往密切,难免惹人怀疑。若是傅作义此刻将此事告发,蒋介石必然会派人调查,侯镜如起义之事极有可能失败。但傅作义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当时自身难保,也有起义的想法,自然不会去做揭发侯镜如的事情。

这背后发生的一切,侯镜如并不知情,只以为自己的谋划隐秘,并未被人察觉。直到1952年重返大陆以后,这才得知傅作义当年知情,但没有告发他的事实。才知道自己当年起义前,曾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自然会感到一阵后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