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家庭和社会也鸡娃,最终把精英学生培养成痛苦的工具人

 春潮带雨晚 2023-04-04 发布于重庆

在崇尚独立个性的美国,精英学生也经历着父母鸡娃、高度竞争的痛苦,他们从小被告知自己是天选之子,经过了筛选之后,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是,常春藤名校的毕业生,仍然焦虑、胆怯、迷茫、缺乏求知欲、缺乏主见、与社会脱节,只是朝着学校和家庭设计的方向前进,名校毕业生多数成为了华尔街流水线上的高级螺丝钉。

耶鲁大学教授William Deresiewicz 在《优秀的绵羊》中指出,美国精英教育,从学校到家庭,只是在培养一群温顺而优秀的绵羊,更准确地说,是表面光鲜亮丽的工具人,实际上和普通人一样,被推进了另一种人生牢笼而已。

文章图片1

美国中产阶级父母鸡娃的现状让人寒栗,平均每10个美国大学生里就有1个出现抑郁倾向。 Deresiewicz 教授指出,许多美国父母表面上说为了孩子好,本质是为了自己好,把孩子变成自己意志的工具、附属品,用孩子的成就来补偿“脆弱的自我”,于是孩子从小就默认了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不断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就,才能被爱。学校和父母关心的不是孩子真正的学习,而是把他们变成特权再生产的机器。家长们总是陷入你死我活的竞争思维,然而没有必要,“你认为你在搞别人的孩子,但你最终也搞死了自己的孩子。”

教授写道:“许多父母在一个失去理智的系统中努力做到最好。但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举手投降。不管这股潮流多么强大,我们都不能继续随波逐流。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的孩子变得不同,我们就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抚养他们。”

大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它不仅仅意味着一份工作,它更意味着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人告诉你,教育的唯一目的是获得可转让的技能,他是在试图把你变成工作中高效的员工、市场上容易受骗的消费者和国家的顺从对象。当我们问上大学是为了什么时,最重要的是我们保持完整人性的能力。”

Deresiewicz 教授还发现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一旦他鼓励自己的学生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迎合父母和社会的期待时,耶鲁精英学生们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试错成本”。教授提醒到,你们可是家庭收入水平为全美前1%的人,这是思维的懒惰 —— 从小习惯了确定的人生,一点也输不起,生怕偏离精英职业路径就抬不起头,永远在和别人的比较中活着,无法直面人生的不确定性。

教授警告精英年轻人不要陷入地位比较,因为它永无止境、永远无法让你满足。“你想出人头地吗?没有顶的。不管你爬得多高,总会有人在你上面……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最终会到达哪里:在中间的某个地方,和我们其他人一样。具体在哪里真的重要吗?”

他说,年轻人应该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就算没有外部奖励和结果,也能一次花几个小时沉浸在其中,你是否得到认可并不重要,因为这是你无法控制的,人生的最终考卷不是看你的社会地位、物质财富,而是看你的生活是否过得开心。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需要年轻人重拾道德的勇气

在本书的最后两章, Deresiewicz 教授抨击了精英主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伪装,核心利益者宣传这种意识形态以证明其合理性,教育的目的是贵族制的翻版、特权符号的再生产。这个体系培养出的精英们没有勇气和远见,一心一意只关注一己输赢。近三四十年来的政治和金融海啸就是精英教育无效的证明,毕业于精英私立学校的政客和企业管理者是一群“只忠于自己野心的管理精英”,越来越离地、腐败、无效,更是一群“高智商的白痴”。

Deresiewicz 教授写道,美国精英教育体系已经过时,它是战后时代的产物,当时建立大型官僚机构,急需填补社会机器的空缺,必须培养一批淡定、温顺、高智商、迷茫的高级工具人;然而,现在美国这套体系已经失去了合法性和权威,“现在是时候想象一个不同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并鼓起勇气实现它。”

文章图片4

这本书,我打5星好评 —— 如果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读到它,相信这十多年我的精神创伤会少一点。

20岁出头时,我懵懂地羡慕呼风唤雨的现代“贵族”群体,在一些活动中见到了所谓的重磅人物,甚至觉得自己要上天了,有朝一日能成为他们,教授们也时常称赞我勤奋又“ambitious(有上进心)”。

到了25岁左右,我走访了一些危险社区,报道了社会不平等的议题,向下看,看到太多无奈、黑暗和不公,夜里常常以泪洗面,向上看,又捶胸顿足,凭什么别人大学一毕业就能回家接管传媒巨头,而我出生在一个没有经济资本的教书匠家庭。于是,我拼命读相关社会学和经济学著作,想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法,越看越痛苦,越看越抑郁……

直到快30岁时,见过站在金字塔顶端一夜跌死的人,也见过一夜崛起的人,见过站在经济链顶端却天天焦虑鸡娃父母,也见过家财万贯还想富可敌国的人……

看着看着,有种抽离感,这似乎是一场无尽的人类游戏,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人似乎都无法满足,鞭笞自己成为竞争棋子。

青年时期的我的痛苦,主要来源于我不假思索地接纳了这个世界给我的精神架构,不自觉内化了外部的价值感和认同,“物化”人本身的价值。如果一直向外索求,我永远得不到自由吧。

文章图片5

内心自由才是抵御人生风暴的有效途径。就像爱默生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发动一场私人革命,将自己从现有精神结构的暴虐中解放出来,从而赢得精神的独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