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皇帝为何要如此刁难张廷玉

 liuhuirong 2023-04-04 发布于湖北

大老二爷 头像大老二爷

历史领域创作者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辅佐康雍乾三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谨慎小心,为官四十七年从未犯过一个错误。在朝堂之中虽位高,但却不结党;虽权重,但却非常清廉。雍正临终前留下遗嘱,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也很敬重这位三朝老臣,曾封张廷玉三等伯爵,破大清建国以来文臣不封伯的先例。但乾隆即位后,处处打击张廷玉,这是为什么呢?张廷玉被动卷入党争。张廷玉一辈子谨小慎微,异常低调。但在乾隆初期,他还是避无可避地陷入了党争。雍正去世后,鄂尔泰和张廷玉领遗命,同为辅政大臣。但两人关系不和,形同水火,经常互相拆台。表面上矛盾未激化,但在朝臣中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大派,形成了“满则思依附鄂尔泰,汉则思依附张廷玉”的局面。这也是清朝时期满汉矛盾的体现

但是大清国是满人开创的天下,包括皇帝所有的权贵是重满轻汉,信满防汉,纵满抑汉。满汉矛盾始终贯穿整个清朝历史,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更是大力推行,在用人上,乾隆也不例外,始终是“重满轻汉,信满防汉,纵满抑汉”。张廷玉再厉害,乾隆也不买账,更何况一朝天子一朝臣。军机大臣首任是张廷玉和鄂尔泰,鄂尔泰病逝,钮祜禄·讷亲接替,然而内阁行走列,讷亲在前,张廷玉在后。

在乾隆初年,张廷玉和鄂尔泰彼此较劲儿,甚至耽误了朝政。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张廷玉的张照,对苗疆地区的叛乱不管不顾,反而大肆搜集主持改土归流的鄂尔泰的黑料,最终激怒了了乾隆。这种事如果放在雍正时期,张廷玉也落不到任何好,没准被罚的更狠。乾隆十四年(1749),张廷玉祈求退休的时候,在奏折里竟然“以世宗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原来,雍正曾经允许张廷玉配享太庙,张廷玉担心乾隆不遵从,所以要求他下旨保证自己的待遇。乾隆自然是感觉不快的,但还是同意了。在颁布圣旨的第二天,张廷玉竟然不亲自到宫中谢恩,只交代自己的儿子去谢恩,乾隆自然是大怒,准备责问张廷玉。结果,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抢先给张廷玉通风报信,张廷玉立马入朝谢恩,却忘了当时还没下旨质问他呢。

虽然乾隆嘴上说如果张廷玉不听话天天嚷嚷着要回家,那就不让他尊享太庙,但是后来张廷玉死后还是按照他爹雍正的遗嘱,让张廷玉尊享太庙了。这样看来,似乎也没有对张廷玉大动干戈,想要整死他。唯一可能认为是被打击的就是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去了。至于这样做的做法也是很好理解的。 位极人臣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张廷玉的名片,张廷玉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这对于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乾隆来说就成了绊脚石,所以乾隆才会想方设法让张廷玉下台,但是出于对先皇遗愿的尊敬,又不能明目张胆的让张廷玉下台,所以只好通过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让张廷玉自己请求回家,而乾隆为了维护自己爱才不排挤先皇大臣的圣君形象,表面上非常惋惜的不同意张廷玉回家。于是两个人你要走,我不让你走,你偏要走,我就是舍不得让你走。两个人看似君臣感情深厚,实则都是给各自演戏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