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与神的关系

 寻道布衣 2023-04-04 发布于内蒙古

     精是先天之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神是后天之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神与精同为先天之精,但不同于精的是,神可以在人体不同部位出现。精神意志的变化,可以使人体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一、精与神精有有形和无形两种形态。

      有形之精就是指我们常说的有形之肾,而无形之精就是指我们常说的精气神。肾中精气充实于五脏六腑,能够营养脏腑、统摄血液、温养筋骨、四肢百骸,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因此,肾中精气不足就会出现如阳痿、早泄等病症。精与神虽然都是先天之精,但精是有形之物,而神是无形之物。精化气为神,神是精化的结果。精足则神全,精衰则神散。所以说精与神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精与神相为表里,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精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形式,神是精的功能表现。精足则神旺“夫精者,身之本也。”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命活动皆源于肾中精气。精气充沛、元阴元阳充足则能充养五脏六腑,使各脏腑功能协调活动,使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精气充足则能充养骨髓、脑髓、内脏;同时精气又为神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形式。

精是神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形式,神旺则精足。精足则神旺,其原因在于精能生血,血能生气,气能生神。精血充足则气血充盈,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活动正常。因此说“精足神旺”。“气能生神”是指气能生神,即指人的精神意志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基础。生命活动的开始与结束都依赖于精的化生。人出生以后,先天之精不断地化生为后天之气,这就是精气不断生长的过程。如果后天之气不足、肾气亏虚,就会导致精气不充,以致精气虚弱、神不足或精虚气耗、神疲体倦等不良后果。

因此,精与神都是先天之精,都具有物质基础和存在形式,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精衰则神散

“夫精者,身之本也,气之源也”。精为气之母,精气充足则能化生一身之气,故称“精生气”。精气充足则能够充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髓、毛发爪甲等组织器官。可见精血相互为用,相互为充,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衰神散”即精气衰竭,精神意志衰退,人的生理活动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减退和全身气血衰少。精虚则神无所养,会出现精神恍惚、少言少语、易忘等症状。

“精气为神之母,精气内藏,精血同源”。精血之间相互转化,精能够化气,气又能生神。精血之间具有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精血不足,则精血生化不足,气血亏虚,不能濡养五脏、四肢百骸、皮毛骨髓,从而使人体失于濡养而出现形体羸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眩晕健忘等病症。由此可见精血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精与神的转化精是形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神意志活动的表现。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精的生化,精化气为神

“夫生气之源,以养形也”。“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能量,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灵枢·邪客》说:“故善气者,能活肌肉;能活精神,皆归于精。”所谓“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精是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而水谷精微就是从脾胃所运化而来。

人出生后,先天之精不断化生为后天之气,即“精气乃生”。精气是后天之气的基础,后天之气是由先天之精化生的。因此,在人出生后的第一年,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气二者同时存在于体内。

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又藏于肾中,故后天之气可从肾中化生而来。

精为生命活动的根本,精能够化气。因此,后天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又能化生后天之气。肾气足则化生的元气充足,元阴元阳充足,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和充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如果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失养,则气虚则化生血虚,则化生精血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肾主骨生髓”等,都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肾精的重要作用。肾中精气充足,则身体强健;肾中精气不足,则出现早衰。

“精能生血”、“精血互化”等均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精血的相互转化关系。

精血互化,精与血相互促进,精血同补则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协调正常。精血互生,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互化则气血充沛。

肾为先天之本,命门之火在肾中产生。肾中的先天之精藏于命门,又称真火。真火源于命门,为肾精的一部分。命门为元阴之根、元阳之本、元神之府。命门火旺则身强体健;命门火衰则身弱体弱。肾藏真火在命门之中不断地产生和输送精气到全身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

真火与元阴元阳为阴阳两气,阴者为阴,阳者为阳。肾藏真火,真火推动肾水不断地升清降浊,并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肾水又能够濡养骨髓、脑髓、内脏。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脑髓充足;肾精不足,则骨髓空虚、脑髓失养。

精血互生是指精血互生的结果是气血旺盛。精血互生,相互转化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的后天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而后天之气又来源于先天之精。

二是脾胃运化精微水谷以输布脏腑,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是气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相互转化的重要条件是气血旺盛,若气血亏虚,则精微化生的气血就会不足。

精血互化的实质是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互化的最终结果是气血旺盛。气血旺盛的表现为精神饱满,面色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呼吸均匀,四肢有力。若精血亏虚,气血不足,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唇甲不荣、精神萎靡、手足麻木、心悸健忘等症状。

精血互化是精血同补的结果。精与血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气血旺盛则脏腑功能正常,新陈代谢旺盛;气血不足则脏腑功能减退。

“血能化精”说明了精血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和重要意义。血能化精是指精血在互相转化过程中能够互相化生、相互补充的结果。

精血互化的条件是气血旺盛,精血互化的目的是气血同补。

精与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补,气血充足。

精血互化是精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重要过程和重要意义。精血互化的结果是气血旺盛,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精血互化的目的是气血同补、气血充足。

“精化气”是指“气能生神”的意思是说精气旺盛,则神旺。若肾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素问·痹论》说:“肾痹者,半身不遂,腰脊强不得屈伸,气不得旋复,善忘,好卧,眩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者水脏,其华在发”,说明了肾精对人体的重要作用。肾精充足则髓海充盈、精神饱满、呼吸均匀、四肢有力;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养,精神萎靡、肢体麻木、心悸健忘等。

“肾藏精”是指肾中所藏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和根本。肾中的精气来源于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如果先天之精不足或后天失养则会导致肾气亏虚;如果肾气亏虚则会导致肾精不足或肾阳不足。

肾阳充盛则人的机体处于温暖状态,可防止寒冷的侵袭。若肾阳亏虚则机体处于寒冷状态,可引起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腰酸腿痛等症状。

肾为先天之本,真阴藏于肾,故称“肾藏精”。所谓“精能生髓”,是指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可通过肾精不断地生成新的骨髓和脑髓,从而充养人体的骨髓、脑髓、内脏。“肾主水液”是指肾精又通过肾精不断地化为新的尿液,并通过输尿管、膀胱排出体外,从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