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才是学楷的首要人选,垄断后世300年的楷书创作,让董其昌“又爱又恨”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书法史上声望最高的一位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不过历史上亦有这样的说法,曰:赵子昂得王羲之虚处,董其昌得王羲之实处,两人加起来就是一个王羲之。

董其昌虽与赵子昂相隔200多年,但他却经常批判赵子昂,曰:“今人眼目,为吴兴(赵子昂)所遮障!”。

董其昌当时对赵子昂这般大肆批评,只是因为他早年书法鉴赏水平较低,眼界不够开阔,实际上赵子昂的书法,并非真董其昌所说一般,他在书法上下的功夫尤深,书写速度极快,一天能写两万字

五体皆通,尤善行、楷,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独创“赵体”,提倡“师法古人”,推崇“复古”之风。

开创了元朝别具一格的书法与绘画风,促进了元朝的文化发展,改变了当时的学书取向,影响元朝乃至后世明朝的书法发展。

赵子昂早年取法赵构,后又取学“二王”、李北海、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笔法,并将诸家笔法融合,因此他晚年的楷书最为精妙。

此时楷书既含有晋唐端庄典雅、妍美流畅之感,又融有李北海雄厚稳重之风,劲健挺拔,标志“赵体”发展已达成熟之境。

赵子昂传世的楷书真迹较少,如《三门记》、《胆巴碑》和《杭州福神观记》都是他较为著名的传世真迹,其中《胆巴碑》是目前认可度最高的传世真迹。

《胆巴碑》是奉元仁宗敕命而撰,共有125行,923个字,乃赵子昂63岁所书,全篇以大楷书写。

用笔沉着稳健,楷中带行,一气呵成,篇尾处还夹杂少量的行草,更显字体的自然流畅之感,减少了楷书的呆板之气。

点画精细,笔墨浓淡相宜,结体上效仿了李北海的《麓山寺碑》,字体端庄雄厚,四周开张,于庄重势态下展现潇洒风姿。

《清河书画舫》评价此作:“赵子昂楷书《胆巴帝师碑》卷,真迹,上上……古劲绝伦,品属第一。

董其昌晚年也改变了对“赵体”看法,在信中写道:“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赵子昂)书法之妙”。

“楷书四大家”中,欧、颜、柳传世墨迹稀少,唯有赵子昂传世真迹相对较多,因此学楷者从赵子昂的墨迹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此作融有晋唐多位名家笔法,是“赵体”的成熟之作,笔画灵活,书写起来顺畅,容易上手,可以作为楷书的启蒙范本,也可以作为学习“二王”的过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