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周的政治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体系的演变

 思明居士 2023-04-04 发布于河北

引言

后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其政治文化是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周的地方行政体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地方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行政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图片1

一、 后周的政治思想

传承和发展早期政治思想

后周的政治思想传承和发展了早期的政治思想,如孔子思想、道家思想等。其中,孔子思想成为了后周政治文化的主流,强调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认为天下为公,君子为人民服务,提倡仁政。

注重皇权和中央集权

后周政治思想中强调皇权和中央集权,认为皇帝是神权的代表,有神的授意。皇权是稳定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该集中权力,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官僚机构体系。

文章图片2

二、 后周的法律制度

科举制度的建立

后周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强调考试能力,而不是门第和家族背景,为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广泛的机会。这也为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奠定了基础。

礼法并重的法律体系

后周的法律体系注重礼法并重,强调礼制对法律的影响。礼制是一种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社会规范,与法律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文章图片3

三、 后周的礼制和宗教信仰

礼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后周的礼制是指对社会礼仪和行为的规范,具有明确的等级和尊卑之分礼制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也可以增强统治者的权威。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后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也是一种力量,可以凝聚人民心力,也可以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的基础。

文章图片4

四、 后周政治文化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持续影响

后周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制度在明清两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制度,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礼制和宗教信仰的影响

后周的礼制和宗教信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礼制的影响可以在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社会阶级制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看到。宗教信仰则对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图片5

政治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后周的政治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思想、中央集权思想、皇权思想等都成为了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基石。

五、 后周政治文化的缺陷和局限

治理能力不足

尽管后周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背景和其他原因,后周政权的治理能力并不足够强大。在治理国家和统一全国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文章图片6

社会阶级制度的固化

后周在建立官僚制度的同时,也继承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阶级制度的固化导致了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为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埋下了隐患。

官僚主义的蔓延

后周的官僚制度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官僚主义的问题。官僚主义的蔓延使得官员们更加关注权力和地位的维护,而忽视了为民众服务的初衷。

文章图片7

六、 后周政治文化的启示

政治思想要与制度相结合

后周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政治思想必须与制度相结合。一方面要有清晰的思想指导,另一方面要有科学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实现政治制度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民众参与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周政治文化的另一个启示是,民众参与是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不仅来自于权力机构的掌握,也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和认可。在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民众的意见和参与,增强政治制度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文章图片8

制度建设要防止滥用权力

后周政治文化的第三个启示是,制度建设要防止滥用权力。尽管权力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是政治体系的必然过程,但是滥用权力会导致社会不公和权力腐败。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要注意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以避免权力滥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官僚制度和其他制度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影响尽管后周政治文化存在着一些缺陷和局限,但是其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后周政治文化的启示对于现代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章图片9

后周的地方行政体系及其运作

一、后周地方行政体系的建设

后周的地方行政体系可以追溯到唐朝末期。随着唐朝的衰落,地方政权的割据和军阀割据现象愈发严重,地方行政体系也面临着严重的瓦解和分裂。

后周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在地方行政体系建设方面,后周借鉴了唐朝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结合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模式。

文章图片10

1.设立州、府、县等行政单位

后周在建立地方行政体系时,设立了各级行政单位,包括州、府、县等。其中,州作为地方行政的最高单位,负责管理和监督下属的府和县。

府则是地方行政的中间单位,属于州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监督下属的县。县则是地方行政的基层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当地的百姓。

这一行政单位的设置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分层和分权,有助于政府实现对各级行政单位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文章图片11

2.设立地方官吏机构

为了实现地方行政的正常运作,后周设立了地方官吏机构。这些机构包括州、府、县等各级官吏,分别负责管理和监督本级行政单位的各项事务。

在这些官吏中,州官是地方行政的最高领导,府官则是州官的下属,县官则是府官的下属。各级官吏机构之间协作配合,有助于地方行政事务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文章图片12

3.实行州县制

后周在地方行政体系建设时,采用了州县制。这种制度,相对于唐朝的郡县制,更加注重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和行政管理的灵活性。在这种制度下,州、府、县之间的权力关系更加明确,行政管理更加分散,对当地百姓的服务和管理也更加精细化和贴近化。

二、后周地方行政体系的运作

后周的地方行政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组织结构,更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在这种模式和方式下,地方行政机构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地方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繁荣。

文章图片13

1.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

后周在地方行政体系运作中,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的改革它实行“科举制度”,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通过考试选拔的官员,能够保证其能力和素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有助于促进政治清明和社会公正。

文章图片14

2.赋税制度的改革

后周在地方行政体系运作中,也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它取消了唐朝时期的“均输法”,改为“折役法”。折役法是一种按照户口数量和田地大小分配赋税的制度。这种制度对贫困地区的减负和富裕地区的增负,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促进了社会的均衡发展。

文章图片15

3.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下放

后周在地方行政体系运作中,还采取了权力下放的政策。在这一政策下,州、府、县之间的权力关系更加明确,县级行政机构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种权力下放,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文章图片16

4.财政和农业政策的改革

后周在地方行政体系运作中,还进行了财政和农业政策的改革。后周设立了“度支使”机构,专门负责财政和税收的管理。这种机构能够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发展。

同时,后周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如加强水利建设、减轻农业税负等,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文章图片17

5.地方行政机构的实践运作

后周的地方行政机构在实践运作中,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行政管理中,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在税收方面,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人口状况,灵活调整税率和税收对象,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文章图片18

在法律制度方面,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当地的法律传统和社会文化,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和条例,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法制建设。

作者观点:

后周的政治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周的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礼制和宗教信仰对后代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图片19

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的演变、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向荣. 后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赵东升. 后周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

3丁海涛. 后周礼制研究.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4鲁迅.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位. 北京出版社, 2004.

5赵静. 后周政治思想与制度建设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06(3): 93-96.

6刘学华. 后周政治文化的价值与启示[J]. 中州学刊, 2005(5): 101-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