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季的吉林早市,坚硬的粘豆包已开始热卖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早市上看到有商贩卖粘豆包。于是就开玩笑说他这是销售“反季”粘豆包。商贩一脸憨笑,承认按老习惯,农村还真没到蒸粘豆包的时候,不过现在有了冰箱冰柜等冷冻设备,早在入冬之后,冻好的粘豆包就已经上市了。虽然一直生活在城市,可我的生活不可能与农村完全割裂,对乡间包粘豆包的事多少有些耳闻。尤其是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长辈们,也早早就把“腊月到,蒸豆包,热气冒,香味飘”的顺口溜铭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于是我清楚冬季虽然寒冷,可是在没有冷藏设备的年代,若想把东西冻“实称”了,还须等到腊月数九以后。

粘豆包顾名思义,是一种豆馅粘食。不同于“忙年时”用饧发好的麦面包裹香甜豆馅蒸熟的豆包(小饽饽),粘豆包是用粘面为皮的食物。早市上出售的粘豆包,馅只有一种,而外皮却有粘苞米碴子、大黄米、白糯米和黑黏米等多个品种。其中使用浸泡等工序制成的大黄米粘面最为传统,因而在吉林,粘豆包也有“黄米团儿”的别称。

生黄米团外裹干粉而泛白

大黄米曾经是吉林地区老百姓最常食用的一种粮食。将大黄米制成粘面,衍生出的酸汤子、黄面饼子、豆面卷子、水团子、撒糕、打糕、玻璃叶饼,皆为老百姓喜食的特色食物。其中黄米面粘豆包是一种四季食物,尤其是在过去的农忙时节,这种美味又“扛饿”的食品在田间地头极受欢迎——“粘豆包就是干粮”。不过,制作大黄米粘面的过程中,有一道泡黄米的工序,这一过程产生的发酵气味为吉林本地人,特别是满族人民带来“臭糜子”的不雅称谓。

虽然四季都可吃到大黄米粘面食品,但考虑到储存,大批量制作粘豆包,往往要等到滴水成冰的腊月天寒冷天气的配合。极寒天气里,幕天席地的室外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冷冻、冷藏空间。借助农闲,猫冬的农户会抓紧时间烀小豆、“瓷”黄面,和黏面,再包出成百上千的粘豆包,放在帘子上,置于寒冷的天地间,冻成硬硬的豆包,再装入袋子,贮存在户外的大缸之中。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粘豆包不仅是自家调剂冬季单调饮食的美味,还往往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直到今天,许多农村亲友冬季到城内串亲戚,粘豆包仍是常见礼物。

熟制的冻黄米团

我童年时,经常会在冬季吃到天岗亲友赠送的黄米团儿:用兴奋而期待的眼神注视一个个坚硬的黄米团被摆放到笼屉里,几十分钟的灶火水汽历程后,再用激动而急切的眼神点数着一个个胀发得肥腻禤软的黄米团儿被夹到盘子里。拿筷子划开一个黄米团,夹起一瓣,轻轻蘸一下碟子里绵软的白糖,和着升腾热气中杂糅的小豆香、黄米香,投进口水潆洄的嘴里,用力咀嚼,让那香气猛烈地绽放,丰富了粘韧适中的口感,最终意犹未尽地把美味吞入腹中。

尽管是美味,长辈却告诫“不可多享”,而且还要督促吃些咸菜,以免吃“伤食”,引发“烧心”。而年少的我也一定会刻意让盘子里的黄米团剩下几个,我知道下顿再吃,长辈极有可能会用油煎这几个“漏网之鱼”。被豆油煎得焦香的粘豆包,味道、口感简直可与国营食堂里卖的油炸糕并驾齐驱。

想着想着,我几乎动了买几个粘豆包的念头。可恍然间,却发觉脑海里所有与粘豆包有关的回忆,无不夹杂着旧时亲友热闹往来,以及长辈对我的偏爱等特殊情愫。只遗憾在我即将踏入知天命的年纪时,那些激发陈年情愫的根由,绝大多数已然成为回忆。莫若再等等——马上就要进入腊月了,一定会有“常走动”的永吉亲友送来黄米团,咀嚼那种带着浓浓亲情的美食入腹,少年时粘豆包留在记忆中的余韵,才能让我的心更温暖。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