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17航校和空军医专,吉林医药学院校园还曾被哪些单位使用过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在今天吉林市吉林大街南端路东,坐落着吉林医药学院的青青校园。这所高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75年的空军军医学校,尽管2004年由部队移交地方前,学校已升格为吉林军医学院,可吉林市百姓日常还以空军医专称之。另外在民间,这所学校还有航校等称谓,显然在空军医专之前,还有其他的军队单位使用过这座校园。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吉林市江南地区的南侧为人烟稀落的郊区,那里虽有村屋草舍布,农田阡陌纵横,却荒坟星罗,野草齐腰,狐狼野兔奔突,燕雀乌雅集群,不要说城市,连镇店的风貌也无法谈及。直到1941年,日本人圈占了由医药学院到二十九中一带的几十垧土地,开设了供富人娱乐的跑马场1944年,跑马场被关东军征用,建设了一处兵营。冥冥中,医药学院一带的土地竟与军队结下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部队工农出身干部的文化水平,以适应国防现代化的需要,人民军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活动。从1952年5月,中央军委在连续发布重要指示后,正式颁发《部队文化教育大纲》,在全军选配14万文化教员和文教工作人员,在各军区和军兵种建立起322所文化速成学校(中学和小学)。其中空军开办了6所速成中学。

1952年空军第五速成中学(师级)在吉林市。学校由东北军区空军后勤部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王洪模担任校长,招收东北空军系统团级以下干部、战斗英雄,开设军事、政治、语文、数学、几何、三角、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11门课程,学制为1年2个月(分3个训练期)。尽管叫做中学,可这所学校却非普教概念的中学,而是一种职业培训性质的学校。东北空军第五文化速成中学的校址就选建在原跑马场地区日本关东军留下的兵营内。

1954年10月,东北空军第五文化速成中学迁往长春。1958年10月1日,以空军第五文化速成中学为基础,在吉林长春重建新的空1军军部。2003年12月,改编为空军长春指挥所。值得一提的是空军第五文化速成中学校长王洪模,后来一直在吉林省工作,先后担任过吉林省司法厅副厅长,吉林省财政金融局副局长,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

东北空军第五文化速成中学迁出后的1956年,空军第六航空预备学校从中兴街迁往江南的落脚点,后来移驻黑龙江。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航空学校又在此处创办,并一直使用到1969年学校被撤校。后来,这个校园还曾被48野战医院、222医院、空军雷达训练团等单位使用过。七十年代末,随着17航校留守处并入军医学校,以及222医院迁出,多单位共用一个校园的局面才基本得以终结。

如今的吉林医药学院,除主楼门前广场北侧的飞机外,已很难寻得曾经军队单位的痕迹。学校所在的区域,也只有过街天桥东侧高墙内的青砖平房,或许才能算作由跑马场发展到医药高校的时代见证吧。

了解更多吉林市历史往事,欢迎点击下方文章链接:

盘点解放后吉林市的军校:十七航校、军医学校、航空工程学校,以及那所扑朔迷离的航校

建军节,介绍一下前身为部队医院的吉林市465医院沿革

五十多年前,吉林市的“209”被“222”换走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特别鸣谢网友雨润涛声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