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观音古刹周边的清代八旗衙署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松花江畔的吉林市不仅山清水秀、风光秀美,而且古迹众多、人文气息浓郁。由于自清康熙初年开始,直到1954年,吉林市长期为吉林地方的“省城”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使得城内长期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照片翻拍于吉林市新兴园史话博物馆

一、观音古刹的空间定位

建筑往往是一个城市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历史上的吉林城城内,衙署、寺庙、民居建筑精致,纵横交错的街巷上三合院、四合院鳞次栉比,幽然典雅,一度为这座边塞城市赢得“小京师”的美誉。可惜三十多年来,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几乎吞噬了旧吉林城内所有的老建筑。目前,不算北山寺庙群,仅就平地而言,保存最好、修建年代最久远的建筑群,当属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也有资料称建于1753年、1783年)的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今光华路与昆明街交汇处附近。传说乾隆初年,有身为总管的某位官员在一条清水溪流中得到一尊观音像,供奉之后,这位总管出征疆场,屡蒙庇佑。得胜回吉之际,决定为观音大士修建一处道场。几经斟酌勘察,最终选在巴尔虎门内侧。是时,恰逢吉林城扩建不久,原本属于外城的巴尔虎门内侧,已云集了大量八旗衙署及仓廪府库。

观音古刹旧影

然而观音堂的选址却剑走偏锋,偏偏挤在城门内“裤裆岔”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坐南朝北”的“倒座”寺庙——庙门一反旧时民间风水惯例,对准了“煞气”很重的巴尔虎门。有人说这么建造,为的就是借助观音大士的法力,挡住东北方位的“煞气”,确保周围一众衙署的平安。

受观音堂“护佑”的衙署首推八旗关防处。在清代的巴尔虎门内,有满洲镶黄旗、满洲正白旗、满洲镶白旗、满洲正蓝旗、满洲正黄旗、满洲正红旗共六个关防处衙署。《永吉县志》记载:满洲镶黄旗关防处,在巴尔虎门内之东;满洲正白旗关防处在城东北隅,镶黄旗之东;满洲镶白旗关防处在镶黄旗路南;满洲正黄旗关防处在观音堂后身;满洲正蓝旗关防处在镶白旗路南通天街东口路北。满洲正红旗关防处在正黄旗路西。

吉林八中已成为如今胡同上的地标

二、勤劳胡同上的两个衙门

如今,进入清代巴尔虎门旧址,向左为南北向的昆明街(解放前的永远胡同,有的旧时地图标为永达胡同,当有误),第一条与之相交的为勤劳胡同(《吉林市地名志》记载曾名德富胡同有资料标注为广居胡同,通常认为广居胡同是解放后的天北胡同),清代满洲镶黄旗、满洲正白旗两个关防处衙门就坐落在这条胡同上。同时在这条胡同的最东侧,靠近清代城墙,还有一南北走向的胡同,叫官菜园胡同(今时代广场西临的胡同)。按清代吉林十旗关防处都有箭道和官菜园的标配,这个胡同两厢即清代某个或某几个关防处的官菜园。

《永吉县志》上的十旗学堂被标注为八旗小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镶黄旗、正白旗两个关防处(退出历史舞台的实际时间应为1907年设立旗务处)所在衙署,“改筑十旗学堂,嗣改为警校”(《永吉县志》。十旗学堂为招收吉林满族子弟的新式小学堂。至于警校,则创立于1906年,最初名为巡警学堂,由李树恩担任监督(校长),1908年改称吉林省高等巡警学堂,招考贡生或中学以上的毕业者,培养巡官,教习人才《吉林市公安志》

据《永吉县志》记载,在警校之后,今勤劳胡同北侧“现驻陆军”。结合《吉林市军事志》、《吉林旧影》等资料,今勤劳胡同驻扎陆军的时间应为1925年前后,即设立吉林陆军训练处前后,当时在今吉林八中附近建有训练处大营,为吉林城内外六大兵营之一,也是唯一驻扎在城内(清代城墙)的兵营。训练处在九一八事变后又变为伪警备司令部,后来又改为伪第二军管区司令部和伪地方司令部。正白旗关防处则在九一八事变后改为军械厂善后办事处伪司令部马号

原正红旗胡同西口现状

三、留下地名的三个关防处

观音堂附近原本为最早版本的吉林城外城,乾隆初年扩建后,旗人的衙署威仪兀立,乃是不二地标。因此在观音堂周围,有一些古老的胡同,便以八旗关防处命名。结合《永吉县志》的文字描述以及解放前的一些地图标注,至少有三条胡同有与之相关。

在今天船营区实验小学附近华南小区农行10号楼南侧,是一条被新地图忽视的无名小巷。几十年前,这条胡同名为正康胡同,此胡同在解放前叫做正黄旗胡同,就是因满洲正黄旗关防处在这条胡同上而得名。据《永吉县志》记载,关防处撤销后,此处“后改为地方审判厅,今为陆军测量局”。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可知这句表述颇有瑕疵。地方审判厅即地方法院,这个机构与地方检察厅直到伪满后期,一直没有迁址,同时,民国时期的测量局也不在正黄旗胡同。清代满洲正黄旗关防处就在如今的船营区实验小学内,解放后,这里曾为老八中、船营二十五小等学校使用。

1934年吉林城地图中的三条胡同情况

在今天华南小区26号楼北侧,华南胡同与昆明街之间的一段小巷,已被划入安长胡同。解放前这条胡同有自己的名字,叫做镶(厢)白旗胡同,清代的镶白旗关防处就设在这里。据记载,关防处撤销后,“光绪三十四年设筹划全省旗族生计会,其西院为会议厅及办事处”。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这里在民国时期,基本上为民宅区域。

在今天华南小区14号楼和19号楼之间的一段胡同,在解放后被划入珲春街西侧的吉太胡同。解放前这条胡同因满洲正红旗关防处而得名正红旗胡同。《永吉县志》记载,“满洲正红旗关防处在正黄旗路西,今为审判厅”。满洲正红旗关防处的确在正黄旗路西,但正黄旗胡同西侧并非十字路口,而是丁字路口:路口西北侧是北仓东胡同(前一张地图标作北仓南胡同),即今天岭北胡同,民国时期吉林省高等审判厅(今司法住宅和华南小区6号楼)就坐落在那里;路口西南侧是正红旗胡同,胡同口就是伪满时期的伪测量。这个测量局是不是《永吉县志》中提到的陆军测量局尚不得而知,但其后倚北仓南胡同,南邻正红旗胡同,西大墙恰是正黄旗胡同与仁义胡同(今华南胡同)的丁字路口。因此个人认为满洲正红旗关防处不在民国时期的审判厅的位置,而是位于审判厅南侧的伪满测量局

孟恩远像

四、变为孟将军府的关防处

环绕观音古刹的六个关防处中,满洲正蓝旗关防处位置最靠南。据《永吉县志》记载,这个关防处位于“镶白旗路南通天街东口路北自孟恩远将军收为住宅,择迎恩门内翠花胡同南口路西官房为办公处。史载孟恩远1907年到吉林城担任巡防督办(有资料记作1908年),其到任时,虽旧旗制尚未退出历史舞台,但在权势熏天的孟恩远将军(随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到达东北)面前,还是乖乖腾出旧衙署,另外择地(今毓文中学北侧)办公。

关于孟将军府的位置,按“镶白旗路南”的记载,大致应该是在今天解放大路北侧华南小区26号楼一线。从清代直到解放后,如今的解放大路曾名通天街,道路两侧多为旧式宅院。和今天改为常宁胡同的局子街一样,通天街靠近商业闹市河南街,是城内以闹中取静闻名的一流住宅区,深受达官显贵钟爱。尤其是在当时的通天街上,自西向东有电话局、电报局、巡警局、禁烟局、文报局、民政司,政治影响远非局子街可比,居于此处,身价更无形中被抬高。

孟将军府大致位置,图片取自互联网

作为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培养起来的北洋嫡系,孟恩远在民国建立后,先后担任了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吉林护军使、镇安右将军、吉林督军等职务,掌控着吉林省最高权力达十年之久。不过此人因参与张勋复辟,并在任上有许多经济问题,在张勋复辟失败后,被张作霖设局扳倒。1918年(也有资料说是1919年),孟恩远被迫离开吉林城,回天津寓居。风光一时的孟将军府也归于寻常。

清军列阵场面

五、关防处与清代的操练、校阅

对于清代吉林十旗关防处的职能,《永吉县志》中记载:春秋两操,甲兵胥集。由此可知,关防处最主要的工作是集结本旗官兵,进行操演。据《吉林外记》记载:“吉林与京城及各省驻防绿营兵弁情形不同,吉林兵丁散处各屯,率以务农、打牲为业,唯春秋两季调集省垣,先令本管协领督率各佐领演练步射、骑射、枪阵各技艺,又复专派协领轮看后,乃择日分旗于校场大操,分别奖赏责革,其春季有差使外出者注册,秋季补课,毋许两季不到”。

吉林驻防八旗春秋两次操练,绝非如今的春秋两季运动会可以类比。在《吉林市军事志》中对春秋操练有比较详细的记述:春季操练于每年开春后开始,至五月十五日停操,大概40天左右;秋季操练于七月十五开操,大概60天左右。操练之时“各营将弁率其所属,按日督练……将军亲临阅操”。为此,各关防处均设有自己的操练场所——箭道,同时也因操练时间较长,故而各关防处都设有自己的官菜园子,以自产蔬菜作为操练时期军粮之外的副食。

早在吉林城建城伊始,吉林城北一片开阔地就被辟为校场,校场上还建有一座演武厅。每年春秋两季操练后,由将军和副都统在这里检阅佐领以下官兵的操练成果。另外,通常在每年冬季,吉林将军还会在校场校阅省城全体驻防旗兵,“先阅阵势,次阅弓马、鸟枪打靶,再阅技艺……了解兵勇技能优劣和训练虚实”。为此,各关防处皆认真准备。检、校当日,先在关防处集结将士,一时间,观音古刹周边,“车粼粼,马萧萧”,队列齐整后,浩浩荡荡奔赴校场受阅。

另外,有清一代,无论是跃马西域、平叛川藏,还是鏖战滇缅、征讨教匪,每逢关内战事吃紧,清廷均会征调吉林八旗劲旅入关作战。当时各旗兵甲集结,也常由十旗关防处协理,组队出发。回望二百多年的时光,不仅轻易可见出征时的豪气干云,也不乏马革裹尸的别样凯旋……

观音古刹周围八旗关防处分布图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而今,行走在昔日的巴尔虎门内,非但八旗关防处旧迹难觅,就是解放前那些旧官署也亦已不见。与观音古刹悠悠钟鸣相伴的,早不是箭道呼啸的利箭镝鸣,而唯有中小学传出的朗朗书声了——如果神明尚在,受庇佑的也已有了新对象。

了解更多吉林十旗关防处往事,请点击下方文章链接:

吉林市庆丰小区的陈年往事(上):八旗衙门、官吏住宅、回族油坊

从蒙古八旗衙署到文教卫生要地:吉林市公安街南段的历史变迁

从清代吉林府、鸟枪营到永吉县政府:吉林市七中附近的历史变迁

吉林市八中西侧,原中级人民法院办公楼在解放前一直是军事机构

吉林老城:吉林巴尔虎门和倒座观音堂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特别鸣谢贾大为(易林学馆)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