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松花江边原来也有天坛,现在则变成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幼儿园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4-04 发布于吉林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一提到天坛,现代人首先会想到北京的天坛,那里是封建王朝皇帝每年祀天地、祈丰收的场所。其实在古代,非独帝都建有这种祭祀场所,在一些“省级”城市也建有天坛的“分舵”,由各地行政长官代替皇帝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因长期为清代管辖松花江流域的首府,吉林城也曾遵制建有天坛。

清代吉林城的天坛位于今天吉林文庙的东侧,据记载是由三座各有名称的“坛”组成。三座坛分别为“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山川坛”。所谓坛就是圆形带有石阶的高台,吉林城东关的三座坛以先农坛居中,社稷坛在左,风云雷雨山川坛(俗称“神祗坛”)在右。三座坛形制相似,均“坛高三尺,面阔二丈四尺”。其中先农坛建有殿堂和更衣厅,附设有耕地四亩九分,春日祭祀时,由地方官带领耆老、农夫驱牛扶犁,举行九推九返的春耕仪式。其他两坛春秋施祭,祭祀天地、风云雷雨、山川、城隍等神位。

关于吉林城天坛的建设时间,地方史料存有分歧。道光年间成书的《吉林外纪》说是雍正十年(1732年)建,光绪年间成书的《吉林通志》则记作建于顺治二年(1645年)。按吉林船厂建于顺治十年之后,吉林城建于康熙初年,顺治二年时,在今天吉林市主城区,还是一片荒莽野地,建设官方主祭的天坛根本无从谈起,因而个人认为《吉林外纪》的记载更为可信。

清朝灭亡后,吉林天坛逐渐荒废,只有以“天坛”为名的胡同还顽强地逞显着生命力。据地方史料记载,1926年,民国吉林省实业厅利用俄国商人开办煤矿的押金利息为启动资金,主持征用天坛一带(另含租用丰材公司场地),拆除先农、社稷、神祗三坛,创建吉林省立女子工厂。这个工厂南北长93.1米,东西63.4米,洋式楼房51间,青砖瓦房52间,设裁缝、织染、美术工作室、办公室、储藏室、浆洗室,教师、徒工宿舍、厨房等。在首任厂长韩予衡主持下,各县选送艺徒,在工厂(正式名称为吉林省立工艺讲习所女子部)开设裁缝、染织、美术等项目,一边学习一边生产,所产物品在河南街开设的售品馆专卖店)销售。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工厂停办。

工厂停办后,日伪时期最为臭名昭著的伪满协和会吉林省本部曾选定省立女子工厂的洋楼作为办公场所。吉林市解放后,洋楼由吉林省公安厅使用。1954年吉林省公安厅迁往长春后,这座民国建筑长期为吉林市市委第一幼儿园使用。后来,这座建筑被拆除改建。该处现为吉林市妇联托幼中心。

从清代祭祀天地神明的天坛,到民国的女子工厂,再到伪满的汉奸老巢,直至解放后成为政府机关和幼儿园,文庙东侧这块古老的土地,真的应和了不远处的滔滔江水,可以用风水轮流转来形容。对于那座精美的民国洋楼,我是有些印象的,但该建筑何时被拆除,则茫然不知。尽管现在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可胡思乱想如若此处真有风水暗涌,当下的这座建筑是否会顺风顺水,谁又敢随意断言呢……

清末民初地图中的天坛与伪满时期地图的比较

1933年女工厂正门

女徒工缝纫、刺绣

女徒工学习纺织技术

1985年吉林市市委机关幼儿园 

文庙广场上远望妇联托幼中心

正门近景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