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真相”,不过是相信与否的问题

 尉迟上九 2023-04-04 发布于湖南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to die as a good man?”(画龙点睛的一句话,让人浮想联翩)

(以下涉及剧透)时隔十一年,我终于看完了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之作的《禁闭岛》,当年斯科塞斯搭配小李子的黄金组合,居然没有让我有足够想看的动力,现在想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看了几部他们合作的电影都觉得一般(斯科塞斯的高光时刻还是八九十年代那会);另一个原因是往往被追捧得过高的电影反倒有种莫名的抵触心理,不想凑热闹,“冷”了以后再看更有感觉,结果就忘了。

刚开始阶段,觉得配乐异常抢戏,有种让观众能迅速聚精会神的感染力,甚至营造出了一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恐怖片的感觉,接着就是各种“故弄玄虚”和“虚实切换”。相较于林奇的晦涩烧脑,这片其实很直白。

就在小李子换上病号服以后基本就已经大致猜到导演的意图和设计了,妥妥的67号病患在此。为了重点凸显出角色复杂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在梦境和幻想的视觉呈现上下足了功夫,绚烂而高级,但悬念倒还真没有太出乎意料。

看得出来斯科塞斯不疾不徐地精心暗示和布下迷局(侧重细节),希望后续的转折会让观众大呼过瘾,可惜这招在我这没有凑效。“无知”真的能提供更多的观影乐趣,看多了这类题材,一边看,脑子就会一边不自觉地试图揣测和揭露导演的“诡计”,而命中率会随着你观影数量的增加而越来越高。

这片出彩的地方除了小李子更加精进的演技外,就是赋予了观众思考的能力。哈内克曾说过:“电影一旦拍出来,其实解释权全交到了观众的手上。”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或者空间去思辨和遐想,其实是抬高整部电影主旨内涵的一则妙计,如何理解和分析全在于观众的视角。

没有绝对的界限,陷入了一种貌似都说得通的灰色地带中(模棱两可)。当最后小李子看似恢复正常后开始回忆所谓的“真相”,那一段的确让人很动容,感动于小李子的演技和现实的残酷,但我更多的是联想到了《发条橙》,仿佛被洗脑后回归“正常”的阿厉斯再次在我眼前重现。

从此不少人会开始笃定小李子的确就是个精神病患者,而之前一切的剧情走向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角色错位不过是他想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但反之,按照洞穴里的医生所言貌似也说得通,这就涉及到两种“真相”,阴谋论(环境)和精神病(个人),真实与虚幻来回切换、跳转,甚至形成了一种可以相互置换的对等关系,相当微妙。

看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楚门的世界》,或许我们都自以为是的正常不过是一种虚构。所谓的不正常片面点看是违背所谓的秩序和道德准则,而正常的体现如同人人必须要遵守的游戏规则,一旦鉴定的标准和原则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也许都会成为第67号病患,如同傀儡一般,按照一种既定的走向在行进和生活,清醒成了一种蒙蔽的相信,实际并不自知。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对于“真相”会有一种执念,总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有个确切的结果,而这部电影就会让观众开始思索所谓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特别是小李子最后说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是你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真亦假时假亦真,没必要绞尽脑汁去计较出个所以然,究其根本就是个相信与否的问题,所谓“真相”有时候就在于一念之间。

——谢谢大家的支持——

——欢迎多多关注和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