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宝钗的结局是什么?

 伴读红楼 2023-05-28 发布于黑龙江

关于薛宝钗的结局,有这几种观点,一是宝玉出家后,宝钗孀居,孤独终老;二是宝钗改嫁贾雨村;三是根据脂批展开联想、猜测、揭秘。我的回答就从这些方面展开。
   

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的薄命女子,所谓薄命,命运坎坷,要么青春早逝,要么孤独终老,黛玉属于前者,宝钗属于后者。高鄂续写的第一百二十回就可以看到宝钗的结局,孤冷终生,说宝钗有了身孕,自然也就不能回薛家了。
    薛宝钗与林黛玉代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姿容不差上下,才情不分伯仲,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深爱着宝玉,一人收获爱情,一人收获婚姻,不过,林黛玉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薛宝钗的婚姻更是绝望的婚烟。有一点可以肯定,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人生,最后都以悲剧告终。
    薛宝钗也是不幸的,成为宝二奶奶之后,她最终没有赢得贾宝玉的心,她无法取代林黛玉在贾宝玉心里的位置,贾宝玉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撇下她出家了。薛宝钗终究无法避免孤独终老的凄凉人生。
    宝钗婚后的处境凄凉,就像金簪本该簪在头上的,却被无情的大雪埋起来。正是终身误,不止误了宝玉,更是误了宝钗。命运如此无情的打击下,薛宝钗仍然坚持着,她承受着精神的无比煎熬、命运的无情把玩。
    宝钗不会改嫁,她是个封建社会的完美淑女,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她站在自己正统的立场上,断不会改嫁他人令家族蒙羞。山中高士晶莹雪,守身如玉的薛宝钗,就是再落魄,以她贞洁的品性,就算再嫁,也绝不会嫁给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
    金簪雪里埋,是宝钗冷清凄凉的独身生活写照。宝钗在惨淡的现实中继续独自坚守她的宿命姻缘。不弃不离,芳龄永继的金锁是对她一生惨淡的现实生活苦苦支撑、苦苦坚守的祝福。
    金钗雪里埋,薛宝钗这个最后结局,也暗合红楼梦的大结局,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作为贾家媳妇,自然也就埋没于这白茫茫之中了。薛宝钗回娘家有一定合理性。但是说薛宝钗死于薛家的意思却不可能。
   

有些人纠结于《红楼梦》未完,就说真正的结局我们无法得知,于是就把前八十回当作线索进行所谓推测,例如很多人在看到钗黛的判词,认为玉带林中挂暗示黛玉自缢而亡,薛宝钗不但回到了薛家,也死于薛家。死于一个凄惨的雪天,金簪雪里埋暗示宝钗冻死埋在雪中。这种理解未免太过简单、直白。简直把《红楼梦》当作低幼读物了。
    黛玉死,宝玉出家,都在前八十回暗示清楚。薛宝钗在宝玉离家出走后怎么样了?宝钗的命运就只能猜测一二了。
    第一回甄士隐的好了歌注有这么一句,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有人据此猜测薛宝钗的结局只能是所嫁非福,晚景凄凉,孤独终老。这句话很好理解,说的是红颜老去的情形,这句话后有句脂批:宝钗、湘云一干人。其实滚滚红尘中,谁没有人生的秋天?
    元春省亲回宫后的那年元宵节,贾母拉着一家老小玩猜灯谜,贾政也来凑热闹。这群女孩的灯谜,都是她们命运的谶语。贾政看完,心里更觉不祥,觉得皆非永远福寿之辈。他认为这群孩子都不是福寿之辈,我们看,黛玉、元春、迎春都死的早,宝钗可能也不会活得太久,如果能像贾母这样,活到八十多岁就不是薄命的了。据此猜测宝钗青春早逝也有一定道理。
   

小说文本中有很多文字游戏,但不是每一句文本都是文字游戏。很多学者注意到贾雨村表字时飞,就把钗于奁内待时飞作为证据,认为最后宝钗嫁给贾雨村。
    那副对联是否有其他特殊含义?是不是在交代谁的命运?我们必须分析此话及其出现的背景。
    上下两句各暗含典故,玉在椟中求善价:典出《论语·子罕》:“于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椟是匣子。钗于奁内待时飞:源于一个神话故事,言汉武帝元鼎元年起招灵阁,有神女留玉钗与帝,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共谋欲碎之,明旦视之,匣唯见白燕直升天去。故宫人作玉钗因改名玉燕钗,言其吉祥。
    总体来说,
联中的玉、钗,乃贾雨村自诩,指他自己。意为就像宝玉在盒子里,宝钗在匣子里装着,等待时机被人发现一样,表示求官若渴怀才不遇的心。表达了贾雨村心高气傲,有朝一日定会飞黄腾达的情怀和雄心壮志。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
    这时的贾雨村,还是个寄居僧房,向和尚讨粥吃的穷书生。为了展现才华并借得盘缠资助,便借咏月施展才华和抱负。他所谓口占的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用典藏头都很巧妙,说明他很有才学。这副联语把贾雨村的姓和字巧妙地嵌了进去。求善价的价谐音贾;时飞恰是贾雨村的字。颂与甄士隐听后,收到预期效果,获得五十两银子及冬衣,得以进京赴考。此后在全书贾雨村再无诗作。反观此联,如果说其间暗示了谁的命运,只能说蕴含着贾雨村的日后飞黄腾达。他的诗才刚好够最初谋得前程。
    说此联有意交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其一,贾雨村是什么人?是个典型的名利熏心的无耻文人。担当如此使命他不配。就算由他口中说出了,也是假语存焉,不必当真。
    至于联中还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巧妙地藏于其中,我们只能佩服作者的本事。读来好玩。

   

有根据脂批展开联想、猜测、揭秘者,说什么晴有林风,袭乃钗副,晴雯与黛玉的体态容貌性情极为相似,二者结局皆为早夭,而袭人之风范及处世颇有宝钗之韵,袭人结局是再嫁蒋玉菡,宝钗再嫁者非雨村莫属。此观点首先错在读红楼梦不看红楼梦文本,而把所谓脂批奉为法宝,不读不看,专门去猜想;其次错在思维形式属于类型形象思维,而非典型形象思维。不可理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