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栗子:在横向与纵向的维度中不断裂变

 阿特网 2023-04-04 发布于北京

栗子在艺术上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裂变式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禁锢和阻碍,如果将时间比作横向的维度,空间比作纵向的维度,那么栗子便是从横向到纵向进行多维度的裂变。



图片
给布努埃尔先生致敬  2022  综合材料  400x600cm

在横向与纵向的维度中不断裂变
文/郭映娜

如果一个艺术家的相貌过于出众,人们往往就容易忽视他(她)们的才华,显然,栗子就属于这一类艺术家。

很多人对于栗子的作品的直观感受多是充满神秘感,带有宗教气息,史诗般的梦境等诸如此类的描述,实际上观者的感受与艺术家本人的心性极为吻合。能够形成这些艺术气息显然与她的生活和成长经历有关,是经过日积月累和积淀而形成的。艺术家对于艺术极高的敏感度,从她幼年时期便已初见端倪。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很早就表现出与众不同和天赋异禀,比如,她从四岁起就将涂鸦式的绘画融入故事情节,故意打乱正常的叙事逻辑而使画面看起来匪夷所思,她的目的是让大人们猜不出她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在她12岁时,同龄人还在画着石膏、静物,她却已经接触到超现实主义,开始欣赏雷尼·马格利特、保罗·德尔沃等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加上她喜欢阅读和善于思考等因素,使她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早熟,显露出一种智慧、神秘的气质。

图片奥勒留的瀑布  2022  综合材料  250×200cm

栗子曾表示,虽然她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却对于各种宗教的经书充满了好奇,甚至着迷,从圣经、佛经,到古兰经,她都曾阅读过。目前,各大宗教的经书早已被视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的珍贵宝藏,因经书中涵盖的领域和范围之广,既博大精深,又包罗万象,充满了智慧与超脱,很难用有限的语言进行精准的概括。对于艺术家而言,阅读这些经书不仅能丰沛知识,更能开启宏大的宇宙观和哲学观等,受益良多,这些都成为后面滋养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养份,对艺术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是栗子作品中表现出的神秘感的根源之所在。

图片
阿尔忒弥斯之吻  2022  磁悬浮艺术装置

图片
阿尔忒弥斯之吻  2022  磁悬浮艺术装置

从栗子早期的作品来看,她对于探究人类的精神性和灵魂深处的潜意识、肉眼所看不见的未知世界抱有极大的兴趣,也表现出女性视角下对问题的审视和对宗教精神的追问。如她早期的《爱比死更冷》系列中,那些被去除性别特征的人物形象,或亲吻、或拥抱、或依偎着对方,看似好像在表达情爱或与性有关的主题,实则是在探讨灵魂与肉体,自我与外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等,这也是她早期探索绘画与多维空间关系的艺术实践。这一时期从艺术家本身而言,作品中表现出了彷徨、迷茫、困惑,甚至愤世嫉俗等复杂而纠缠的心理状态,就如同叛逆的青春期,要通过艺术来表达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渴望和向往,同时找寻一种她所期许的灵魂之间的对话;在《般若心经》系列中的《彼岸花》,画面中那个看上去性别模糊、骨瘦如柴的人体,犹如灵魂出窍般地飘浮和迷失在混沌而无限的空间中,充满了绝望与死亡的气息,这种气息甚至已经延展至画布以外,传说中,“彼岸花”可以连接阴阳两界,花香具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艺术家相信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借由这些想象与隐喻,除了表现出艺术家的深度思考,同时也表明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在思考和追问柏拉图所提出的人类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图片
普罗米修斯  2022  综合材料  80×75cm

在经历了《黑色大丽花》中的痛苦、狰狞之后,艺术家于2011年开始创作《迷失》系列,此系列可视为她在艺术创作上的首次转向。在开始的几幅作品中还是以人为主体,主人公像梦游般地漫步在幽暗的森林或是梦境中,仿佛在找寻出口,这表明艺术家此时仍然处于迷茫和困惑的状态中。但在之后的作品中开始发生明显地转变,画面的主体由人转换成残破身躯的石膏像,石膏像被赋予了灵魂,背景由以往的混沌空间转换到现实的场景中,如幽暗的黑森林,密闭的室内空间、罗马柱组成的西方神庙、古罗马斗兽场的残垣断壁……这些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和过去,又颇像诗意化的哲学在梦境中的演绎。当物像不再模糊和虚无缥缈时,表明艺术家已经走出了迷惘的状态中,开始更加关注现实中的问题,包括历史与当下的关系等层面的深入思考。

图片
普罗米修斯  2021  纸本综合材料  96×65cm

2013年,艺术家在创作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也是她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此时她创作了《160分贝》系列作品。她在艺术上的重大转变主要源于生活上的重大转变,她经历了结婚、生子这个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人生经历。这也成为她与很多女性艺术家最大的不同,她不仅没有因为怀孕生子影响自己的艺术创作,反而发生了神奇的转变,“我能感受到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我体内酝酿。”正如她所言,她的作品变得充满了厚重感,极富张力,从作品的命名到视觉呈现都充满了爆发力,画面中出现的狮子如灵兽般气势逼人,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它自由穿梭于任何时间与空间中。除了主题和内容,在画面构成上较为突出的变化是画面中开始出现起伏的肌理,改变了以往在平面中塑造形体和空间关系的方式。那些多层面孔的叠加,有动物,也有人物,每张面孔薄而透,反复叠加之后最终形成一张独特的面孔,艺术家希望通过这种呈现形式表达一种历史中的轮回;画面之外配以厚重的立体画框与材料的叠加,制造出一种山峦起伏之感,同时有一种延展性,通过这些呈现方式来比拟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都是经过不断叠加、挤压、积累等过程而形成的。

图片
普罗米修斯  2022  纸本水墨综合材料  60×57cm

近两年,艺术家在创作上又完成了一次新的转向,她的作品变得更多元,开始出现一些装置、雕塑、影像等形式的作品,多元的材料、媒介的使用更充分地表达了她的创作观念,使她的作品变得更加自由、奔放、气势磅礴。装置、雕塑、影像等作品的出现强化了她对于空间关系的探讨,更加突出她对于历史、政治、现实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在视觉呈现上显得更加直观和更具冲击力。如装置作品《喷泉》中,几支枪对着雕塑发射,喷出来的却是水,艺术家以此来消解暴力,倡导民主、和平;影像作品《第五类森林》系列更像是她的绘画作品的延展,是比绘画更具代入感的视觉与空间的延展;雕塑作品《普罗米修斯》,是由水泥铸成的男性躯干,在右侧肩胛处植入仿真皮肤似的硅胶,并在硅胶表面刻有图腾纹身,这种看上去既牵强又不和谐的植入,不由得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疼痛感,又如同给了现实一记重拳,虽然疼痛,但不刺激就激发不出能量。

图片
斯多葛学派  2021  石膏,丝绸  195×75×55cm

在栗子近期的作品《博物馆》系列中,是将残破、断裂的男性石膏躯干堆砌而成,这废墟般的场景和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辛波斯卡的诗歌《博物馆》。辛波斯卡在她的诗中描绘了众多博物馆中的文物,餐盘、戒指、剑、王冠、手套,右脚上的鞋等,通过对这些文物的描写来表达人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人最后被时间所打败……这与栗子一直在探讨的历史中的轮回,对于现实的思考、时间与空间的思考等,都高度契合,而艺术家所擅长的是将这些诗意化的表达用视觉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具力量感,同时也延伸和强化了她此前的艺术创作与思考。

图片
Norma  2019  布面综合材料  400x250cm

纵观栗子作品的脉络,早期她还带有明显的女性视角和特质,自从她经历了结婚生子这一系列生活上的变化后,使她的作品完全剔除了女性特质,充满了一种不亚于很多男性艺术家作品中的力量感。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两性之间开始越来越平等,但对于女性艺术家而言,人们还是在强调女性艺术家的性别身份,而不是重在强调和褒扬她们的作品,栗子并没有刻意摆脱女性特质,而是在蜕变和进化的过程中褪去了性别的衣钵,表现出胜于部分男性的艺术创造力。她在艺术上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裂变式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禁锢和阻碍,如果将时间比作横向的维度,空间比作纵向的维度,那么栗子便是从横向到纵向进行多维度的裂变。
请横屏观赏
图片
祈祷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250x1000cm

究其根源,艺术家在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变化下进行成长与蜕变,而这些变化与她在知识结构和社会认知等层面的影响都息息相关,由于她时常往返和游走于世界各地,使她的视角更加宏观,使她对于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都具有更全面和系统的认知,早已经跳脱东方和母体文化的语境,而是站在了世界文化的语境和视角中去思考、审视问题。当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时,希望通过艺术作品给世人以哲学提示,她将艺术也视为一种精神信仰,将观者引入或穿越到她所营造的精神世界中,在她的作品中诉说着历史的沉痛,被欲望所吞噬的人类,在世俗中迷失的灵魂……“或许我们人类是在不断的轮回中进行自我救赎”。她希望通过艺术表达内心的真、善、美。
写于2019年6月

图片

栗子简历
2003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7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受邀在国内,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 美国,举办十几次个展和参加重要群展。作品被法国泰勒基金会、罗马艺术基金会、筑中美术馆、K11 艺术机构、深圳美术馆、法国东方艺术协会等公共艺术机构和国内外私人收藏家收藏。
主要个展
2023 再现浮士德,Carte Blanche Art Space,北京,中国
2022 栗子个人艺术项目,正在发生——160 分贝,Morning Art space,北京,中国
2020 栗子个人艺术项目,诺玛的魔术,北京,中国
2019“LiZi ” , Visionarea Art Space,梵蒂冈,罗马
2018“LiZi”当代艺术展,拿破仑私人博物馆,巴黎,法国
2018 直刺灵魂,洛桑,瑞士
2017 时间的复现,筑中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6 第五类森林,e 当代美术馆,深圳,中国
2015 影子的影子,桥舍画廊,深圳,中国
2014 浮沉,Fabrik Gallery,香港,中国
2014 影子的影子,桥舍画廊,北京,中国
2013“160 分贝”,悦·美术馆,北京,中国
2012 迷失,Directors House,柏林,德国
2010 阿修罗,中邦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7 般若心经·彼岸花,深圳美术馆,深圳,中国
主要联展
2017 形态之谜,TOTEM-‖ CANALE 画廊,威尼斯,意大利
2017 160 分贝——栗子个人项目,巴黎大皇宫,巴黎,法国
2016 The-solo- project 当代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
获奖记录
2019年由法国“At& Design”杂志举办的世界艺术大赛获得金奖。
2017年——2018 年“现在青年杂志”选举得最受欢迎青年艺术家奖。
2016年“南京国际艺术节”获得最受欢迎艺术家银奖。
2003年作品“伊梦儿”获得全国美展湖北省优秀奖。


栗子创作早期以架上绘画为主,近几年扩展至装置,影像等多个纬 度的创作。

“神秘感”是栗子作品的最大特点,这应对了哲学上人 在世界中存在的基本体验。“这个世界是无限大的,也是无限小的,只是我们在这个点上相遇了”,她认为人有无数个前世今生的积 累,这构成了绘画中的“异次空间”,仿佛有“无数维”,由此视 觉看见的和没有看见的以一种“幻影”的方式“罩染”在她绘画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