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食记④姬公尖柿饼

 新用户2420aRkV 2023-04-04 发布于安徽
图片

·  姬公尖柿饼

·  安徽歙县

柿饼里的“山味”

图片

徽州的村落各有各的特色,一山复一山,每个山头都能遇见不一样的景色。比如塔川的红叶,比如阳产村的土楼,比如木梨供的云海,再比如姬公尖的柿子。

姬公尖村又名姬川村。姬公尖”是姬川村的土名。姬公尖村人几乎姓汪,而天下汪氏出徽州。120余户人家散落在海拔600余米的高山之巅,是花海之村、柿子之乡。所产的柿子因为形与色都酷似红灯笼, 所以人们称之为“灯笼柿”。据悉,明代万历15年间就开始种植灯笼柿子了,村内三四百年历史的老柿子树至今依旧随处可见。

图片
图片

采摘

虽说有句老话叫做:柿子要挑软的捏。但是姬公尖柿饼所用的柿子可不能是软的,那得是硬的柿子,看起来是青黄色的。

高高的柿子树,需要采摘他们可是个麻烦事。把梯子搭载柿子树旁,人爬上梯子,一只一只地把是柿子从树枝上摘下,放入随身的口袋中。

而高处的柿子就考验摘柿子的人的功底了,长长的竹竿将头部削成两半,去把头部的树枝折断卡在主干上然后拿下来,千万不能让柿子掉到地上。

一颗颗硕大的柿子采摘下来之后,需要村民们肩挑单子被运回家。一个灯笼柿六七两,一担柿子七八十斤,满篓子的黄绿色果实,看起来异常甜美,其实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挑回来的柿子需要进行细致的处理,不需要水洗,用小刀刮除柿蒂与皮,再用绳子绑在柿子的蒂上,一个个挨个的串好,而柿子皮要保存好,留着捂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捂霜

一排排的柿子和柿子皮被挂在太阳下进行晾晒。如若晚上不下雨则不需要收起来,柿子中的水分被蒸干,柿子变小变硬后就要进行捂霜了。

图片

晚上将挂在外面的柿子收起来捂霜,用竹筐放一层晒干的柿皮放一层柿子串一层柿子皮,如此反复。第二天再将柿子和柿子皮分别拿出来继续晾晒,晚上用这种方法收起来如此反复10-20天,直至成霜。

至此,一个个完美的姬公尖柿饼就形成了,挂在姬公尖村的每户人家的庭院中,喜庆又独特。

从柿子的采摘到柿饼上市,整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半月的持续不断地工作,所以说只有“好柿多磨”后,才能让“好柿承霜”。

灰灰的柿饼,看起来是个沉沉的睡眠,一口下去,露出浓浓的暗红。反差太大,里面都醒着,是开了窗子,烈焰之后的新容。有点惺忪,有点慵懒,还带着怕冷的矜持。扑鼻的清香,很强势。忽轻忽重的松弛,是破题之后的欲说还休,丝丝缕缕在归纳着什么、嘀咕着什么,往着清澈里来。

图片
图片

霜雪不同来,特产才能色香味居上。姬公尖的柿饼引发的话题,就像绿意一样漫山遍野。初冬里,徽州的味道,在被无数的生命低吟浅唱。

图片
图片

·  徽州食记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