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记 | 四下五单元阅读主观题+答题策略

 贾老师语文笔记 2023-04-04 发布于山西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常见主观题型

1.本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2.本文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重点解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在阅读要素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了解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有哪些。在单元的【交流平台】也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问题,让自己深入思考:

1.文章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

2.写了哪些景?

3.这些景都有怎样的特点?

4.作者是如何把特点写清楚的?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逻辑上,一个比一个更深入,这也是本单元阅读题目考查的重点内容。

答题思路

1

本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有两大类:

1.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景物

在游记一类的文章中,作者随着地点的转移来描写一处又一处的景物。我们似乎跟随着作者的游览路线领略不同景点的风光。

2.按景物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物

对于一些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观,作者在某个较为固定的视角,抓住景物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特征,观察其动态变化。

2

本文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作者为了写清楚景物的特点,一定运用了一些特别的描写手法,或者是一些特别的词句。

我们要回答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抓住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者词语进行分析。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在本单元,我们学到了这些:

1.抓住一些准确、形象的词语进行分析

可以是动词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课中,就有很多准确的动词。运用“负着”“冲破”“跳出”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缓慢升起的过程。

可以是表示颜色的词语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课中,也有描写颜色的词语,“浅蓝”“红是真红”“红得可爱”“深红”等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日出过程中,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变化。

2.抓住一些描写感受的词句进行分析

例如,《海上日出》中,描写“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中的“可爱”就写出了作者对日出美景的喜爱。

又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孔隙的狭小,是通过描写作者乘船通过孔隙时的切身感受,引导读者发挥想象,感受狭小这一特点的。

3.抓住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分析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描写溪流时,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溪流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

又如,《七月的天山》中,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野花比作锦缎、霞光、彩虹,突出了野花的五彩缤纷。

如何分析关键词?我们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提到了答题的格式可以借鉴:

......运用了......,......写出了......

第一处省略号:分析关键词/句

第二处省略号:填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或某类型的词语

第三处省略号:写法的作用

第四处省略号:结合文本的景物特点

答题示例

阅读

题目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53天天练》

1

阅读一

这两道题目,都非常简单,我们分析题目,对应前面讲到的本单元的重点考查内容

题目一:考查1.文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景?

思路:按游览顺序/按景物变化顺序,二选一。

题目二:考查2.写了哪些景?3.这些景都有哪些特点?

思路:原文中认真去找,边找边圈划,没有直接点明特点的,可以简单进行总结。

2

阅读二

以第五题来说明!

题目:从文中摘抄几个描写颜色的词语,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考查4.文中是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

思路:分析关键词,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它已经给我们点明了,分析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如何分析关键词?我们在前面的单元中,多次提到了答题的格式可以借鉴:

......运用了......,......写出了......

第一处省略号:分析关键词/句

第二处省略号:填修辞手法、写作方法或某类型的词语

第三处省略号:写法的作用

第四处省略号:结合文本的景物特点

答题步骤:

分析关键词

“暗红色”“墨蓝色”“灰色”,文中运用了非常多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日出的绚丽景象,表现了日出整个过程中丰富的色彩变化,突出了日出的色彩美。

关于“好在哪里”,这类题目,也都可以按照这种格式来答:

...运用了......,......写出了......

写在最后

本单元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目的也是为了运用,把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运用到自己的游记写作过程中。

本单元的习作,我在安排的过程中,给孩子们进一步具体明确了要求:

1.画出游览路线图(在路线图上标注景点,每个景点的特点写清楚,用🌟标注出你重点描写的景点)

2.完成习作:游_______

(1)按游览顺序写

(2)每个景点特点要明确,重点景点详细写(可以尝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意运用准确的动词写清楚动作变化,注意加上自己的感受写特点)

(3)注意过渡流畅(可以模仿《颐和园》中的过渡句)

你好,这是我

一位二胎妈妈,同时也从事了多年的互联网教育和一线教学,践行教学新理念,在学习方面异常爱“折腾”。

这里是贾老师的语文笔记,也是一个小小的成长联盟,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一起终身学习和成长!

我把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都当作一份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