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收藏 ,是一种审美享受!

 念其余 2023-04-04 发布于陕西

《诗经》这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丰富,给我们留下了先秦时代社会诸多方面的信息。其中和玉有关的诗句,也很好的反映了几千年前玉文化的发展情况,可以说是除了考古出土玉器以外,最直接也最早的能反映中国人爱玉惜玉的文字材料了,其价值意义不言而喻。

图片

《诗经》 书影

纵览《诗经》305篇诗文,和玉有关的诗歌近40处。这些诗歌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佩玉用玉、赐赠玉器、以玉比人等方面很好地展现了数千年前玉文化的基本面貌。对比玉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情况,除了琢玉材料技术上的进步,人们对玉的认识和崇尚角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凤纹玉剑璏 战国上海博物馆

长7.2cm、宽2.3cm、高3.1cm。此器为青玉质,比较厚重,通过浅浮雕的手法勾勒了盘曲交织的龙、凤、虎、虺等形象,琢工奇巧。在目前所见的同类型器物中属极其繁复精美的一件玉器。

从诗文的内容来看,分别涉及了当时人们以玉喻人,以玉赠人,以玉装饰、祭祀、象征身份和琢玉方法等几个层面。在此划分出四个主要类别分别进行阐述:

琢玉成器

《诗经》中有少数诗歌已经涉及到了玉器加工的知识,反映出数千年前人们的琢玉技术和创作理念。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也向大众揭示了琢玉不是用刀雕刻、而是用砣机配合解玉砂碾磨而成的原理。

《小雅·鸿雁之什·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指不产玉的山。错:磨石。意思是那山上的顽石,还可以做磨玉的磨石。顽石虽不能自成宝器,却可以琢出美玉,粗鄙之物也有用处。人们也常用这句话自谦虽无大才,但还是可以小派用场。也可比喻小人肆虐,可使人经受磨炼而有所成就。

图片

玉绞丝纹瑗 战国 故宫博物院

直径8.3cm,厚0.3cm。瑗呈内、外双重环状,环面饰扭丝状纹饰, 两环相连之6处,其中3处饰横向的扭丝纹。两环间有细长的透孔相隔,共6处,其中3条透孔中部开圆形小孔,应为穿绳悬挂所备

《国风·卫风·淇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将一块不规则的玉料做成设计美观的器物,自然需要经年累月的反复磨制,恰如《淇奥》中比喻君子加强自己的学问、品德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图片

图片

青玉珩 战国 荆州博物馆

先秦时代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走向统一的时代,人们希望和平、富裕的生活。对于寄托希望的圣君贤相、能臣良将通常用美玉去赞美他们,因此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玉成为君子的贴切象征。

图片

双龙玉佩 战国 浙江省博物馆

《大雅·荡之什·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诗中虽然说得也是玉器的加工琢磨,但它涉及到了更进一步的琢玉加工原则--剜脏去绺。“白圭之玷”中的“玷”意味白玉上有斑点瑕疵,为了保证人们心目中玉的“纯洁”和美观,在琢制玉器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它们去除。

图片

白玉双龙形珮 战国 天津博物馆

事实上在今天,“挖脏去绺”、“遮瑕避裂”仍旧是众多玉雕艺创作的重要法则。但后世工匠也有不少人跳出窠臼,在设计创作中借助巧妙的创意构思,将“瑕疵”“杂色”转化为作品的独特所在,让人发出“化腐朽为神奇”、“巧夺天工”的赞叹。

图片

蛙形墨玉兽 战国 河北博物院

白玉质地,间有烟色,圆雕小兽作昂首蹲伏状,形如伏蛤,头顶双角,身后有尾,河北中山王墓出土,颇具特色的战国中山式玉器。

赠玉为信

在不少文学作品或爱情故事,玉簪、玉佩常常被用来作为离别重逢时的信物,或是身世秘钥,或是血缘证明,或是爱情契约。这种赠玉为信,以佩传情的做法在《诗经》中也为数不少。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形,比如大王赐予臣弟的礼器,以及祭祀天地神灵的玉器。但无论如何,玉在其中发挥着传递情感信息的媒介作用。

图片

卷云纹玉环 春秋吴中博物馆

严山玉器窑藏出土

《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你赠给我瓜果,我回赠你美玉”,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重视,那种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表现的是对这份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虽你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你的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你之爱恋。

图片

龙凤纹玉佩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出土

回到诗中赠美玉可以“永以为好”的观念也值得一说,玉石坚硬且韧性强,可以永久保存,让获赠之人一直感受到那份真情,而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大概也只有玉器绵延不断的见证了我们的文明进程。

图片

白玉环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国风·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丘中有麻》以女子的口吻描绘了一对男女恋情发展的经过,前句刻画女子对情郎的期待和盼望,而本句以“贻我佩玖”结尾,男子赠“佩玖”表明感情的坚固纯贞,也将这段爱情确定下来,此处的玉起到正式定情的信物作用。

图片

透雕螭纹玉佩 战国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

《国风·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女曰鸡鸣》可以说是一首秀恩爱虐狗的诗。我知道你殷勤关怀我,我要赠你美玉;我知道你温柔体贴,我要赠你美玉;我知道你真心爱我,我要赠你美玉。总之就是你对我的好,我只有用各种美玉穿成的“杂佩”回报,大约只有美玉才能代表自己内心的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组佩 战国早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河南洛阳中州路出土

《国风·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渭阳》非常短,内容也很简单,但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赠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本句为第二句,先说“悠悠我思”,然后赠以“琼瑰玉佩”,明显借玉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点明马车虽好,也并非天天用得到,玉佩却能随身佩戴,随时勾人念想。

图片

七璜联珠组玉佩 战国 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

梁带村芮国遗址M27号大墓出土

《大雅·荡之什·云汉》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云汉》写到用玉祭祀,在这之前还交代了一个原因,“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当时天下发生了重大的饥荒灾祸,因此周王采用整只牛羊大力祭祀。“圭壁既卒,宁莫我听?”很清楚地表明了祭祀时用圭璧等美玉制成的礼器作为与神沟通的信物,只是圭璧都用完了神灵为什么还是听不到自己的请求?

图片

青玉蒲纹璧 战国 故宫博物院

《大雅·荡之什·崧高》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大雅·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

《崧高》《江汉》《长发》三首诗中有关玉的诗句,均为周王用玉赏赐臣属的记述。“锡”(同赐)“釐”(同赉lai)“受”都是与赏赐有关,“介圭”“圭瓒”“小球大球”“小共大共”皆为玉器制成的礼器,是权力地位的象征,接受赐予就意味着被封赏的身份,这些礼器也成为觐见国君的信符。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佩饰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

《大雅·荡之什·韩奕》韩侯入觐,以其介圭,入觐于王。

联系上述几首诗,《韩奕》中“以其介圭,入觐于王”就很好理解了。古代天子帝王并非人人都可觐见的,必须要有相应的信符。所以诸侯臣属想觐见天子时,要按照礼仪规矩,手执天子赏赐的圭璧等可以证明身份的礼器,才能得到允许。

图片

天津博物馆 战国 谷纹璧

图片

青玉珩 战国 荆州博物馆

佩玉作饰

《礼记·玉藻》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周代的男子喜欢佩玉装饰自己,女子也不例外,这些在《诗经》中都有大量描写、多维体现。

《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子衿》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首诗歌,尤其是曹操《短歌行》中引用的两句更是广为人知。此句虽没能出圈,也没有出现玉或者带“玉”偏旁的字,但全句意思是你“系佩玉的绶带”颜色青青。《礼记·玉藻》载:“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所以“青青子佩”应当是青黑色的“綦织绶”,所带玉佩为“瑜玉”,对应的身份也就是高贵的“世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璜联珠串佩饰 西周 山西博物院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

《国风·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这两句诗,前半句其实属于用玉作比喻,形容女子嫣然一笑时露出的牙齿如玉一样洁白好看(瑳,玉色洁白之意)。后半句则直接说明是“佩玉”,“傩”通“娜”,所以这半句的意思是姑娘身佩美玉而姿态优美。

图片

青玉谷纹龙形珮 战国 天津博物馆

《国风·鄘风·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这首诗中多处用到玉或者有关的词汇,其中“笄”是装饰头发的簪子,“六珈”是带有六颗垂珠的玉簪饰,为侯伯夫人所用以彰显身份的精美发饰。

图片

镂空螭首玉簪 战国 山西博物院

山西长治分水岭出土

“玼兮玼兮”之“玼”指玉石的纹理、“瑳兮瑳兮”之“瑳”指玉石的颜色,而“玉瑱”则是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器。

《小雅·鱼藻之什·都人士》彼都人士,充耳琇实。

《都人士》描绘了作者怀念过往时光,此句意思是当时王城的人士头上佩戴着美玉做成的首饰很是漂亮。“充耳”就是前文所述的“瑱”,“琇”则是一种类玉美石,形容“玉瑱”的晶莹可爱。

图片

玉瑱又称充耳、塞耳,即图中的纩

《国风·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觽”为一端尖锐的牙形器物,多用玉等材质制成,原本是用来解绳的,后来变为解决事情能力的象征。“韘”原本是拉弓射箭的辅助工具,后被作为一种玉佩,“佩觽”“佩韘”都是一种成人的标志,年纪轻轻的童子有着较高的地位而已经拥有决策事务的权力。

图片

图片

左:龙纹玉觽 春秋 西安博物院

右:龙纹玉韘 春秋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国风·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小雅·采芑》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佩玉”撞击发出的“将将”“玱玱”声音,表现了古人佩戴复杂的组佩行走时会相互碰撞的情形。《礼记·藻玉》中的完备记载为:“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距。”君子讲求走路时身上玉佩在小步快走时有《采齐》的韵律,徐徐前行时又像踏着《肆夏》的节奏。诗中其余“琼琚”“葱珩”都是美玉的名称,其中珩是组佩的重要部分,可用来穿系更多玉饰。

图片

组玉佩 战国 山东省考古研究所

1978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8号墓出土

《国风·齐风·著》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全诗除了“充耳”之外(即“瑱”),反复出现的“琼华”“琼莹”“琼英”都是形容佩戴的玉饰光彩漂亮。

图片

白玉龙首纹珮 春秋 天津博物馆

《小雅·谷风之什·大东》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大东》和前面诗文相比充满了讽刺意味。虽然写的也是周人佩玉的社会现象,却借此讽刺他们没有能与玉相匹配的美德。故郑笺云:“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也就是讽刺其德不配位。

图片

青玉龙形佩 西周 河南博物院

《小雅·鸿雁之什·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大雅·文王之什·棫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大家非常熟悉的“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即由《小雅·鸿雁之什·斯干》演变而来,“璋”是一端有斜刃的长方形片状玉器,此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文“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与“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就是这一身份的体现。

图片

玉璋 西周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

《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大雅·生民之什·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诗经》中不少诗句涉及到了玉剑饰的使用,“鞸”是剑鞘,“琫”和“珌”皆是剑上玉饰构件的名称。古代玉剑饰通常是成组出现,分别用在在剑柄顶端、剑鞘口沿、中间挂扣和剑鞘底端,分别对应称为剑首、剑格、剑璏、剑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剑饰 战国 湖南省博馆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瑟彼玉瓒,黄流在中。

诗中出现了酒器饰玉的情况,“瑟彼玉瓒”中的“瓒”是指用玉圭做柄的玉质祭祀酒器,正是祭祀活动时周文王所持盛满美酒的“玉瓒”,十分庄重典雅、光彩夺目。

图片

玉瓒 战国早期 震旦博物馆

以玉比人

中国玉文化八千年连绵不绝,周人对玉已经有了非常深的认识,以玉比人在《诗经》中已然滥觞,表达对某人容貌、学识、品德珍惜重视之意。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这也是一首关于男女美好爱情的诗歌,作者用美玉比喻少女的容貌白净漂亮,招人心生爱意。

图片

图片

玉人形佩 战国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

《国风·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这是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女暗恋美男子的故事。全诗用“美无度”“美如英”“美如玉”来形容男子俊美无比的容貌,倒让我们对这位如美玉一般光彩照人的美男子浮想联翩。

图片

图片

玉人 战国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国风·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小戎》这首诗看题便知与战争有关,诗的内容为妻子思念出征丈夫。妻子在回忆起丈夫的种种美好时,用温和如玉一般形容了他的性情品格,饱含着浓浓爱意。

图片

图片

玉人(一对) 战国 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

《小雅·鸿雁之什·白驹》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白驹》描写了友人间的惜别相送,诗人先用美玉来比喻朋友的品德美好,然后说希望像爱护“金玉”一样珍惜这份友情,不要彼此相离而感情疏远。

图片

图片

玉人 西周 山西博物院

1993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出土

《大雅·生民之什·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这首诗是西周贵族召穆公劝告周厉王安抚百姓、防范奸臣的讽谏诗,而这句是全诗末尾,意思是说自己像珍视美玉一样爱戴自己的君王,所以才这么竭力劝谏。

图片

玉人 战国 青州市博物馆

1996年出土于高柳镇东水渠村,高5、宽1.5-1.6cm,青黄色玉质,玉质细腻,色泽温润,雕制精美。

《大雅·生民之什·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板》《卷阿》两首诗与前边几首直接用“玉”作比拟不同,而是用玉制的礼器“圭”“璋”来形容君主,其中都有“如圭如璋”一句,。但前者形容对人民的教化如佩戴圭璋一样时时把它取携,后者则是比喻人的气质和仪表像圭璋那样纯洁高雅、气概轩昂。

图片

图片

玉圭|玉璋 西周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虢国墓地虢仲墓出土

《国风·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大车》是一首情诗,其中的“榖则异室,死则同穴”也是经典的情话了。不过这句所说的“璊”是一种红色的玉,应该与今天的红色玛瑙相似,这里借玉色来形容红色的车篷非常漂亮。

图片

图片

玛瑙串饰 春秋 山西博物院

1961年山西省侯马市上马村出土

图片

专业古玉鉴定

才放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