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的角度看:奥斯曼帝国包税制的影响

 云语禅心 2023-04-04 发布于河南

前言

奥斯曼帝国,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在近代有着“千年帝国”的美誉。奥斯曼帝国建立之初,也是一个文化极为先进的国家。

公元15世纪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体系,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而奥斯曼帝国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其包税制。

包税制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根据财政需要和税收政策的规定,将某些税种委托给某些机构或个人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征收的制度。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这种包税制被广泛运用,对奥斯曼帝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奥斯曼帝国包税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文章图片2

包税制是对地方自治权的一种削弱

奥斯曼帝国实行包税制,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奥斯曼帝国建立之初,其国内陆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

而在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下,包税制就是一种解决地方发展不平衡的办法。

奥斯曼帝国在实行包税制之前,各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情况并不相同,有的地区比较富裕,有的地区则较为贫困。

而这种包税制就是为了解决地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各地都有一笔固定收入,以保障地方稳定的生活。

文章图片3

当然,这种包税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地方自治权被削弱。

随着包税制的推行,各个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了,这使得一些富裕地区开始变得富裕,而一些贫困地区则越来越穷。

这就使得一些富裕地区开始变得富有,而一些贫困地区则变得更加贫困,这不仅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还影响了帝国的整体发展。

同时,这种包税制也使得帝国内部的财政收入分配不平衡,帝国内部各个地区的收入情况不同,而各个地区的收入情况也存在着很大差别,这使得帝国内部出现了一些地区富而其他地区穷的情况。

而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帝国内部稳定,不利于帝国整体发展。

另外,包税制也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包税制下,中央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会对地方进行大量干预,这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文章图片4

包税制改变了税收来源,减少了国家税收

包税制下,奥斯曼帝国政府主要依靠土地和地产收入、商业收入和城市税收来维持其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政府的税收来源就变得单一,即土地和地产,而这两种税收又是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但是土地和地产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奥斯曼帝国政府逐渐开始通过其他形式的税收来弥补其财政赤字。

包税制下,奥斯曼帝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将部分土地和地产委托给了私人或国家机构进行管理。

这部分土地和地产在名义上属于私人所有,但是实际上却由国家统一管理,并按照规定交纳赋税。

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能够将税收的来源从单一转变为多元,在包税制下,奥斯曼帝国政府将一部分土地和地产委托给私人或国家机构管理。

而这些土地和地产的收入则全部由奥斯曼帝国政府来掌控,这也就使得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而奥斯曼帝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得到缓解,也就意味着其税收来源能够更加多样化。

同时,包税制下,国家将一部分税收委托给私人或国家机构管理,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间接上减少了国家税收。

因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国家的中央税收,而中央税收是由地方税收所构成的。

文章图片5

包税制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

包税制的实施,使得政府税收减少,因此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减少,并出现了财政赤字。

为了弥补赤字,政府不得不扩大征税范围,向一些不属于政府管辖的领域征税,这就使得政府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能力。

此外,包税制使得税收变得复杂和繁琐,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由于税收人员增多,而征税范围较广,那么实际征收税款的人员也会随之增多。

这些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将税款上交给国库,则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进而削弱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包税制还加大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包税制在实施之初,只是对国内税收进行了改革,只向国内征收部分税收,而将国际贸易和海外贸易中产生的税款交由国家统一管理。

包税制的实施使得政府需要每年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纳税申报工作,从而造成了财政的紧张。

包税制的实施使得政府在向海外征税时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这也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而且奥斯曼帝国在向海外征税时需要支付一笔巨大的费用,而这笔费用最终是由国家承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导致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减弱。

文章图片6

包税制阻碍了帝国的发展

从帝国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害怕农民负担过重,因而通过包税制来减轻农民的负担,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稳定,因此,这种税收制度阻碍了帝国的发展。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奥斯曼帝国包税制也促进了帝国的发展,包税制下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来扩大领土和人口规模,从而更好地维护帝国的统治。

正如马克思所言:“奥斯曼政府通过税收筹集来扩大领土、扩大军队和发展生产。这就为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

当然,这种税收制度也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它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在包税制下,帝国政府不得不将税收大部分都用于维持军队、警察和官员的开销,这就限制了帝国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投资。

此外,这种税收制度还导致帝国政府无法集中力量去发展农业,这也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包税制不仅削弱了帝国统治者对社会的控制力,还阻碍了帝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说,这种税收制度使帝国失去了大量的耕地资源,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政府不得不将税收用于其他方面,如军事、政治和文化事业等领域。

文章图片7

包税制加剧了帝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帝国在建立之初,统治者奉行“以物易物”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下,国家掌握的生产资料和财富比较少,所以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贫富差距。

在包税制之下,统治者只需要保证国家税收的需要,普通民众则要缴纳较高的税收,随着帝国版图不断扩大,统治者手中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普通民众缴纳的税收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了帝国内部阶级矛盾逐渐加剧,最终形成了“社会等级”,这种“社会等级”不仅仅体现在帝国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还体现在帝国内部的各个阶级之间。

而包税制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体现,它加剧了帝国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由于包税制将征税的权利下放给了各个阶层,所以在帝国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地位、财富差距逐渐扩大。

而这些差异会使得各个阶层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帝国内部的不稳定。这就使得帝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

这种阶级对立不仅体现在普通民众和统治者之间,还体现在各个阶层之间,这就使得帝国内部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尤其是统治者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包税制也被称为“阶级剥削制度”。

为了防止包税制进一步加剧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奥斯曼帝国对包税制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后,帝国统治者逐渐放弃了对包税制的依赖,而是更多地依靠税收制度。

文章图片8

包税制导致国家税收结构失衡,国家财政陷入危机

奥斯曼帝国包税制的盛行,使得国家税收结构失衡,国家财政陷入了困境,包税制让国家财政收入更加依赖于对税收的征收,而非发展经济和生产。

因此,这就导致了奥斯曼帝国国家税收结构出现严重失衡,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奥斯曼帝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提高关税税率等。

然而这些措施却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导致了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文章图片9

当奥斯曼帝国进入到19世纪时,其税收结构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化。

19世纪以前,奥斯曼帝国实行的是人头税和土地税相结合的税制形式,但是进入到19世纪后,随着土地税的取消和人口的减少,人头税在税收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19世纪时,人头税的比重已经高达80%,这种状况是极为危险的,因为人头税会导致人们对国家产生不满情绪,从而激化社会矛盾。

此外,包税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导致了政府征税效率低下,包税制下的税收被层层分解,国家税收被层层剥皮,这就导致政府难以准确掌握征税对象的详细信息,这也严重阻碍了国家税收的征收效率。

最后,包税制还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加剧,包税制下政府官员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也就成为了当时政府官员的一种普遍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官员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中饱私囊,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政府对税收的征收效率。

包税制促进了奥斯曼帝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其成为“千年帝国”奠定基础

奥斯曼帝国包税制的推行,一方面促进了国家税收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而且国家税收的增加又为国家军队提供了足够的财力支持,从而使奥斯曼帝国军事力量不断增强。

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才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对外扩张,最终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的“千年帝国”。

不过奥斯曼帝国包税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破坏作用。

导致一些民族、宗教群体和个人为逃避包税而迁徙到其他国家,这就严重威胁到了奥斯曼帝国自身的稳定与发展。

文章图片10

总结

包税制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当时的军事形势下,这种制度确实可以为军队提供财政支持。

但是这也为帝国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帝国内部的分裂。

但即便如此,奥斯曼帝国包税制在当时也是一种相对成功的制度。

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这种税收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使奥斯曼帝国摆脱了因战争而产生的财政困难,而且为奥斯曼帝国军事实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包税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帝国内部产生分裂,为后来苏丹王朝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文章图片11

参考文献

1.《奥斯曼帝国的税收制度》,[意]路易吉·托雷斯著,王惠春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2.[英]约翰·戈登·皮克林、威廉·格雷斯著,张宝青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

3.[德]卡尔·施泰纳著,杨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3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