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观不惑|怀念我的二哥柳根

 120035948@qq.com 2023-04-05 发布于江西
怀念我的二哥柳根
文/静观不惑

又是一年的清明季,在这样哀思的日子里不由就想起了二哥。

二哥名叫吴柳根,逝世已38周年。若他健在,今年应该是74岁了。他虽然走了几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

二哥出生在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积弱积贫,全国上下都在为建设新中国而艰苦奋斗。

听母亲讲,他自小学成绩优秀,助学金、奖学金都是拿甲等的。二哥7~八就为家里赚工分,课余时间为生产队放两头牛,早上捡猪、牛、狗屎交给生产队做肥料。。

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改变对华政策,停止对华一切援助,撤走苏联专家,逼中国还债;屋漏偏逢连夜雨,六十年代初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雪上加霜。为了还债,中国人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广大农村人统一在人民公社食堂吃饭,各村办一个食堂,说是食堂吃饭,其实就是菜粥,食堂分回的粥跟本不够全家人吃,二哥那年差点饿死。幸亏国家政策调整鼓励自力更生,广大农村停办食堂,许可农民在生产之余开荒种地,自足自给,增加粮食。在父亲的勤劳带动下,我们家拓展荒地,早起晚回,辛勤耕耘,当年就增加了很多粮食,一家人终于渡过难关。

二哥上初中那年,我们生产队在年终清算账目,会计算得我们家要出钱30几元给生产队。母亲从没读过一天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当得知一家人勤劳一年非但进不到一分钱,还要倒出30几元,她气得捶胸顿足。父亲心里明明知道要进钱,但他也不会算账,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呑,坐在家里默不作声。二哥放学回家,得知情况,问清楚我们家有多少工分,一个工值多少钱,他认真的清算,最后告诉父母亲按这样算我们不但不要出钱,还要进40几元。母亲带二哥找到生产队长,会计、出纳、经济保管重新核算。在大家见证下,二哥和会计终于把账理清了。原来是会计粗心大意,差点让我们家吃瞎子亏。在二哥的复算下我们家里不但不用出钱,还要从生产队进了40几元。队长不信又请隔壁老会计长珍伯复算,二哥的账没有丝毫差错。这下,全村的人都震动了,叔伯长辈都说四伢仔的(父亲排行老四,小名四伢仔)崽真恰噶,书没有白读。那一次父母在大伙的赞誉中,沧桑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父亲深感没文化的苦,下决心一定要把二哥供出来!

二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樟树市昌付农中。当时的清江县三所重点高中分别是樟树中学、清江中学、昌付农业高中。河西的学生基本不到樟树中学读书,要过赣江渡口,不方便来回。

二哥在昌付农中读书时更是专心刻苦,成绩冒尖。遗憾的是当他读完高一时,文化大革命卷席全国,学校停课,高中生、初中生都参加红卫兵,二哥也停课了,和全国的千万红卫兵一起开始串联。学校没有课上,高考也终止了,串联回家后二哥做了农民。生产队长非常看重他,要他做整个经楼危郭两村的会计,父母亲非常担心,怕他不能胜任,队长急了告诉父母亲说,大家信任二哥,会监督教育好他,要父母莫添乱。当时二哥只有18岁做危郭两村四百多人的会计。

二哥从1967年到1981年在生产队会计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经他算的账从没有出过丝毫偏差,队长和群众对他的工作高度肯定。他在劳作之时,总不忘记读书,经常写稿件寄清江县广播站,被清江县广播站和经楼公社广播站聘任为特约通讯报道员,稿件经采用每篇只有二毛钱。他经常在煤油灯下一写就是大半夜,乐此不疲。 

那时的农民只要秋收上岸就要准备冬修,冬修就是男女劳动力全部到各大堤坝和水库去修筑加筑大坝围堤,为确保来年灌溉顺畅促进粮食丰收。当时兴修水利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全民配合。二哥随公社干部一道到冬修指挥部,所谓的冬修指挥部就是一块牛毛粘盖在几根木柱架子上,做一个简陋的房子,能遮点风挡点雨的临时办公住所,门口用厚纸写个牌子,XX公社冬修指挥部。二哥负责宣传农民冬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鼓舞大家斗志。每一天都要有一篇新作出稿,不能相同,稿件给广播站当天广播。像这类稿件是没有稿费的,二哥也是干劲十足。那时全县有四个通讯报道员,二哥写的新闻稿特快,特新,特有时代感,又能紧跟当时政治形势。当时的国内形势是抓革命、促生产、深挖洞、广积粮。特约通迅员的文题不能偏离跑道,一定要紧跟时代节拍,要是稿件上有任何闪失不仅仅是退稿,还会挨批评,甚至接受严肃的处分。

1972年,经楼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非常器重他,要发展他入党,申请书交上去后,在考察、政审阶段有人向公社党委反映我父亲曾在国民党时期做过一年零二个月的乡丁,二哥入党之事就此搁置,这件事对他的前途影响非常大,但二哥毫无怨言。

二哥对生活乐观向上,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不妥协,坚强应对,他不但文采超群,他的珠算也是出类拔萃。他做生产队会计,左手拔算盘,右手拿笔,经常听到他把算盘拔得哗哗响!还参加过全县珠心算比赛获过二等奖。每当劳作之余,在家里豆大的煤油灯下,他总忘不了看书学习,特别是毛泽东诗词,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国的几部名典小说,他读的滚瓜烂熟,随口讲来就是一段精彩故事。农村的冬季雨雪天气家里经常坐满人听他讲故事。临近春节之际,全村人三分之二的春联都是出自二哥之手,每幅春联不类似不雷同,都是他临场发挥,抒发感情,对仗工整,词汇新颖!

当时经楼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余方圣知道二哥的文采,经常晚上带办公室主任黄世平到我们家里来坐,他们谈工作,讲生产,谈农作物的合理搭种………他们无话不谈,有时聊到晚上十二点还余兴未了。我在睡梦中总听母亲说,余书记,你早些回去睡吧,昨晚上把我家里一灯盏油全照完了(那个年代农村没有电,照明全是煤油)。余书记回复我母亲,我们再坐一会儿就走,没过多久,二嫂也说:足色个(意思是能干的人)快来睡呢,明天要早点出工。在母亲和二嫂的催促下,余书记一行人深夜才离开我们家。那时公社书记是要去村庄挂点的,经常在群众家里落脚,和群众谈工作、谈生产。公社干部几乎走遍公社的各个村庄,田间地头都是公社干部的足迹。

1978年,经楼公社最后一批招聘干部,二哥早已是最佳人选。余书记亲自到家里,询问二哥的年龄,二哥说30岁,其实那时的户口本都是手写的,涂改也是常事。当时超28周岁就不是应招对象,余书记是土改干部出身,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听二哥说完年纪,非常惋惜,他第一次要想违反原则,偷偷在二哥耳边说,示意二哥改改年纪。二哥摇了摇头,机遇又一次与二哥失之交臂。

1980年,中国改革之风吹起,干部启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打破垄断制终身制。从中央到地方退下一大批干部。大队的老书记从一把手位置退下,大队会计接任,大队面临要一个新会计,选谁合适?新的大队书记推荐二哥,妇女主任力挺她本家侄子国忠。一派人要用二哥,另一派人是以妇女主任为首,要用妇女主任的侄子。两派争执不下,向公社反映,公社干部建议先摸底调查。公社干部和大队主要干部到我家里调查,我依稀记得…公社干部问二哥,国忠当大队会计你看他能胜任吗,二哥回答说,大队会计的业务不多,没有生产队的复杂,也简单,国忠读过重点高中,完全能胜任, 他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我会教他。二哥就是这样厚道诚挚的人,不说谎,不慕名,他说话做事都是实事求是。公社干部大队干部征询他的意后,国忠这个从没做过会计比他大十几岁的农民从奉新扛木头的山上下来,走上了大队会计的岗位,成了一名大队干部。二哥就这样把机会拱手相让。

1981年,国家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二哥担任生产队长,在那个时期,没有卫星云图,天气预报精确度不高。农民春耕,播种都是要准确预算好天气,方可浸种子。播种季节前一段时间,二哥每天早上看天上云彩,晚上观星星月亮,他看上几天就能掐算出后三五天的天气状况,基本准确无误。为村庄的农民减少了盲目下种的损失,为丰收起到保障作用。那时候二哥种田就讲科技,在家里不宽裕的情况下,他订了《江西科技报》、《农村科技指南》,他种的水稻亩产900斤以上,赶季节的蔬菜都比别人早7~10天收获上市。

1985年夏天,是我们家最黑暗的一年,二哥再次当选为村长,当时我们村里没有变压器,没有碾米机,村里的人碾米要到邻村简家去,极不方便。二哥和村干部商量,要装一个变压器为村民照明,再办一个碾米的加工房让村里人方便碾米,周边村民过来碾米我们村还可以增加收入。每天晚上他就和村干部在我们家商量讨论,有时议到深夜。二哥带领的村干部任劳任怨、亲力亲为,在他们的努力下碾米房做好了,变压器装好了………。就在最后拆老线时操作不当,忘记切断上面电线的电源,一根电线掉下,把二哥电倒在水田中,在乡镇医院抢救几小时候也已无力回天,二哥就这样离我们而去!那几年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岁月如梭,光阴流逝,二哥两个儿子秉承了二哥的性格,他们都能吃苦耐劳,努力奋进,虽没有读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他们都学到一手精湛的电工手艺,并获的二级资质证书。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在樟树市(以前叫清江县,1988年撤县改市)都买了房和车,特别是二哥的小崽专门接双包工程,业务做的非常广、非常大,在水电行业中小有名气,也解决了当地许多人的就业问题。二嫂经过多年的艰辛吃苦,现在也和儿子一起享受儿孙之乐,过上了愉快的晚年生活。

每当佳节之日我们一大家人一起聚餐,总是会提起家里的往事。我们兄弟几个都会不厌其烦的把家里祖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讲给子侄辈们听,他们没有经历过,没有体会过,没有感受过这一切,听后总是好奇,有时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说这些事就是要他们时刻牢记祖上的疾苦和艰辛,秉承父辈的正气和善良,做事正义,做人正气,告诉他们要珍惜几代人不断努力奋进的美好今天。更好的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翻身莫忘本,我们永远是农民的子孙,爱农村、爱农民、敬农民就是敬父辈。

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网络飞越发展,线上线下,智能开创一切,云数据,云计算,神州飞船上天,蛟龙号下海已不是神话。再也没有缺衣少食,资源短缺的日子。我们的国与家日益兴旺发展,日新月异,要是二哥在天堂真的有灵,知道一大家人现在过的快乐和幸福,他肯定会感到欣慰,更会含笑九泉。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今的生活已不再像30年前那样的艰辛贫苦,农村和城市都是高楼大厦,在农村已村村通公路,在城市宽阔的马路上车流涌动,川流不息。一到晚上,农村祠堂前的广场上大婶大嫂们也开着音响跳起佳木斯舞,她们舞姿优美,如同一只只欢快的蝴蝶在飞舞,在旋转,现在的好日子如花、如蜜、如彩虹般的美丽!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