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加展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3月28-30号“武汉良之隆食材展”刚结束,一位认识多年的老板刘总,给我打电话:王总,我们今年没有参加展会,但是展会期间单子不断。 我问了一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是不参展效果更好,还是展会中无新品只能选择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刘总沉默了下,然后回复到:这倒没仔细考虑过。 思考了近2个月的其他展会,也大致如此。 一些没参加展会的企业不一定没单子,而一些参加展会的未必有单。 各个企业招商的效果,也是冰火两重天:有些招商近100个,有些只有4-5个。 但是,部分招商数量个位数的企业,甚至比招商几十个企业还开心!原因是,目的不同。 那么,企业参加展会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招商,为了秀肌肉,还是为了宣传? 这个搞不清楚,展会花1分可能都是浪费、花100万也可能都不足。 作者认为: 企业的规模不同、阶段不同,参加展会的侧重点不同。 大致分为三类:招商、稳商、宣传。 以招商为目的企业 此类企业以小企业为主: 特点是销量低、经销商少,急切需要增加经销商数量,来改变销量趋势,快速增加企业销量。 尤其是刚起步或者销量动荡不稳定的企业,招商的需求更加迫切。 (1)是否有新品? (2)新品是否有个性的卖点? (3)新品是否具有技术壁垒? (4)新品是否属于大空间产品? (5)新品品质、口感是否好? (6)新品包装是否漂亮? (7)新品渠道利润是否合理? (8)新品是否属于趋势产品,具有潜力空间? (1)参展人员是否培训,产品知识是否熟悉? (2)参展人员沟通能力是否强? (3)参展人员拓展能力是否强? (4)参展人员抗压能力是否强? (2)展会计划投入多少费用? (3)招商政策是否科学、合理,预计达到什么效果? (4)如果招商效果不好,是否能承受这种结果? (5)参加展会招商是最佳的吗? (6)你选择的展位是否和你企业实力匹配? (7)还有其他什么样的招商方式? (8)其他方式,能选什么、选择几种? 投入与产出比最高,是小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事宜。 小企业的现金流,大多不足。如果以上内容,根本没有考虑清楚,甚至可以不参加展会。否则,贸然参加,可能得不偿失。 作者认识一位山东的企业老板张总,企业年销售额仅有3000多万,在1次展会中孤注一掷,投入了80多万,却只招商7个,效果不佳。企业也面临现金流危机,最终风雨缥缈。 小企业参展的投入需谨慎,选择最佳的招商方式,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模式,才是小企业最适合的。 以稳商为目的企业 此类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 特点是有一定销量、经销商有一定的数量,如果能招商数量多,当然非常好,如果招商数量少,也不强求。 其参加展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商”。给行业、经销商表明我还在,而且企业很健康、发展的很好。 同上“具有【招商为目的】企业”的产品。 (1)是否有新品? (2)新品是否有个性的卖点? (3)新品是否具有技术壁垒? (4)新品是否属于大空间产品? (5)新品品质、口感是否好? (6)新品包装是否漂亮? (7)新品渠道利润是否合理? (8)新品是否属于趋势产品,具有潜力空间? (1)参展人员熟悉公司政策; (2)参展人员具有较好维护客情的能力; (3)参展人员具有一定的拓展能力。 (1)展会投入费用达到一定音量即可,要让老经销商从宣传媒体上能看到、听到; (2)招商政策以销量促进为主,同时兼顾招商; (3)选择中型展位,匹配最重要; (4)除了展会外,招商宣传方式可选择3-5种,既有音量,又不繁杂。 中型企业有基础,需要稳步发展,“稳中求进”才是王道。 以品牌宣传为目的企业 此类企业以大型或头部企业为主: 特点是销量大,属于行业领斗羊或者霸主地位企业,此类企业基本不缺经销商。 其参加展会,更多是产品发布或者品牌宣传,强化行业、渠道商、消费者的认知,保证足够的媒体曝光度。从某些方面而言也是一种广告宣传。 (1)全品类参展: 展示大而全、秀实力; (1)展会投入最大化; (2)展位的位置最佳化; (3)展会布置高大上; (4)展会配置齐全化; (5)展位的主题具有话题传播性; (6)招商的形式除了展位,可以多样化,多维度的配合展会进行宣传。力求传播量高、品牌宣传精彩化、最大化。 大型企业经销商几乎是处于饱和状态,更多在品牌宣传、品牌力提升角度发力,追求品牌不断年轻化、可持续化发展。 其实展会只是活动方式之一,企业可借助活动的某一契机而快速发展。 头部企业,不仅可以参加展会、也可参加其他活动,甚至自己造节、造活动。如蒙牛的“超级女生”、青岛啤酒节、京东6.18、淘宝双11等。 以上简单列举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参展的目的及考虑事宜,虽非全部,但可借鉴。 你的企业属于哪种类型? 你是选择哪种方式参展的? 你的投入产出最大化了吗,你的企业稳中求进了吗,你的品牌宣传最大化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