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吉敏 || 老街拾遗

 文鉴君 2023-04-05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徐吉敏,1951年生人。退休后定居上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发表过数篇小说。 

 老街拾遗

安庆已无真正的老街。

传统意义的老街如人,除了外貌独有,得有自己的市井气和烟火味。“气味”是老街生息的本源和灵魂。


今天的“倒爬狮街”,更像仿古赝品。他们在老街原址上,建了一街很旧的新房子,或说很新的旧房子。尤其充斥其间的,是浓厚的商旅气和浮薄的媚俗味。


传统老街象村姑,纯朴清婉自己却浑然不知。老街的筑物,可见岁月沉淀的,泛着温娈光泽的包浆。被阉割的倒爬狮,与上述相去甚远。


早年安庆的街衢坊巷数以百计,“老街”比比。

老街通常很窄。我所居住的老街郭家桥,长约半里,窄处张家炒辣椒,会呛到对门李家。


老街故事多多。比起“正能量”的励志说教,一些被社会埋汰的边缘人事,好像更有趣味。

01


那时城内,与时下的棋牌室,棋布呈陈着各种庙寺庵观,它们是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四九年,新政权不信鬼神,“家园”随之经历了一次“关停并转”。众多“槛外人”,或真心或伪意,纷纷然重入俗世红尘。

  

和尚、尼姑、道士谈婚论嫁,除了当事人,也忙坏了一众月老和“吃瓜”群众。

  

张歪嘴找一尼姑当老婆,你知道吗?

李家四姑娘,嫁一和尚了。


此类婚姻,老街约有三四对。好在慢慢的,新鲜感不再,一切如常了。


有一对例外。他们住分龙巷,婚前均有法号,很“资深”。男人孔武,女人柔媚,三十多岁,正是虎狼之年。婚后日子过得滋润。喜欢你侬我侬的,那时“秀恩爱”的标准低,出门牵手即是。二位自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为睹尊容,常有人追星似的,慕名来小巷,“寻幽探访”。

不堪其扰,他们终于搬走了。


坊间却余兴未阑,传诗一首:“光头对光头,婚姻不自由。不是新社会,怎能睡一头”为闲人嚼舌助兴。


郭家桥原东南桥堍处。一间临街平房,住着章道士一家。章家一女,与我在同一小学读书。彼时章道士与常人无异。但长辈的追忆描述让我常生幻觉:某天经章家门口,忽见章道士身着道袍,头戴纯阳巾,手执长幡,口念咒诀,正在驱魔降妖祈福消灾……

总是枯坐发呆的章道士每每让我失望。


原以为从此“河清海晏”,一切迷信活动,只会出现在小说或电影里,岂料不到四十年,各种“法事”又卷土重来。民间坊市,比比皆然。

历史之河轻轻拐个弯,三十年河东,又河西了。

02


小院围墙外,是个大杂院。大杂院住一算命先生,我们叫他J伯,全盲。虽为近邻,“谋面”却要出深巷,到前街兜圈子。


J家父母育三子。开始是长子,后来主要是次子当盲童。盲童不仅不盲,还需聪慧伶俐。


“新社会”反迷信,算命藏头露尾,仿佛在做亏心事。在瓜瓞绵绵的各种运动间隙,J伯的算命营生时断时续但从未停歇。吆喝“生意”,不用胡琴用小锣(手锣),竹片敲击,独特的“铛铛”声,清朗悦耳。


J伯眼盲心明,是否“神算”或“铁嘴”,不知。但收入想必不错,他支撑了一家五口的生计。


定算命为迷信,有点冤。

天干地支,五行生克,分丝析缕,妥妥的星命家。推算时,借助心理学,重在临场应变。


算命先生问话有学问,让命主跟你的套路走。问着问着,心里有数了。几句“父在母先亡”,“男生女相”,“歹运一去好运交”,“贵人送你上金桥”……玩弄文字游戏需收放裕如。再者靠盲童,他们之间的几句闲话(实为暗语),命主的家境和特性早已了然。


J伯算命,通常走背街小巷,命主多为柴门妇孺。

也有主动上门求算的。


那天我在大杂院嬉戏,一中年女人探问J家。女人满面心事。我佯装无意,缓步,跟到了J家。


来人坐下,一番家常似的拉呱后,J掐手推算,同时口中嘟囔有词。我那时“开蒙”不久,不知成人世界的酸苦波谲,但知道那女人一定遇到闹心事。


J伯说话轻声细语,好听,象和风拂面。不一会,那女人眉眼渐渐舒开,脸面也变得温顺柔婉了。

好的算命先生,也是心理按摩师。


J家教子,无方胜有方。

长子进建筑公司,不久即开上了汽车,后又出国,参与修建“坦赞铁路”,名利双收,羡煞一众街坊。次子学艺瓦工,数年后脱产,一路拔擢,成为“二建司”领导之一。老三当兵入伍,三年后提干,穿上四袋的军官服,也算耀祖光宗。

都说J家弟兄“有出息”。


他们读书不多,但“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也是文章学问。他们擅长如何待人接物,精晓察言观色审时度势。他们有自己的优势。


03


店铺坐落在玉琳路司下坡路口,一开间,卖油盐酱醋、木盆麻绳等土产杂品。老板姓杨,与祖父有刎颈之交。小时候随祖父去,叫一声“杨爹爹”,会吃到饼干糖果或时令水果。


老板慈眉善目,爱笑,一副和气生财的样子。可惜小店的命运一直在违逆他的面相。早年苦撑,只因兵灾匪祸,时局动荡,四九年以后,时局稳了,政策却摇摆晃荡了。


乡下亲戚将半篮子鸡蛋,托杨老板在店里代售。结果遭举报,执法人员一丝不苟,以“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涉嫌“投机倒把”,要当场罚没。


杨老板赔笑,小声争辩,“以前都是可以的……”

“以前?现在是现在。怎么,你想干啥?”

“以前,是可以的。”

“什么,想抗拒?!就凭你这态度……”

不再辩解,认罚。他知道争辩有害无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从此窖藏了发财之念。


祖父常到小店聊天。国事家事天下事,海阔天空,意气相投。


那年春天,二人似乎嗅到什么,决定不再“坐而论道”。


从欲念蠢动到密谋筹画,历时数月,二人瞒天过海,干了一件奇葩而涉险的异事。

岁在壬寅(公元1962年),彼时二人已近古稀。


那天我与大哥在院内逗引蛐蛐儿,一虫忽然跃起,三两下,蹦到小院旮旯角。宽檐之下,那里堆放着许多杂物和弃用的家具,常见壁虎虫豸,平日我们并不靠近。


为了那虫,我们“屈尊俯就”。搬移杂物时,蓦然,发现一口水缸!


水缸高约三尺,筒形,通体黑釉,口径尺余,盛水两担多。缸沉,掀开木盖,竟是满满的,一缸白森森的食盐!盐是大颗粒,状如绿豆。一般店里有售,每斤一毛多,比细盐价格略低,家用时需二次(捣碎)加工。

白森森的盐,当然不是天降!


忽然想起不久前,祖父几次对盐的兴味盎然“阐述”。

穿尽绫罗不如棉,吃尽百味还是盐。

走遍江湖田好,吃尽百味盐好。

说这些民谚时,祖父颔首眯眼,一脸的浮想骋思。


从晚清到今朝,祖父辈堪称五朝“元老”。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兵燹,对“盐”的认知,他们有铭心的记忆和故事。他们相信这回“反攻大陆”是真的,他们不能坐以待“战”,总要做点什么。


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而窃喜。它那么重要,自古如此。价低而永恒的保质,还无需票证……


置办了那口大缸后,每次二三斤,祖父从杨家店铺,如蚂蚁搬家,前后两月,完成了一次“囤积居奇”。

两位风烛残年人的杰作。

“货殖”其次。为战时的家人,谋一份微茫的“福利”或许是他们的初衷。


那天我们就发现的秘密询问祖父时,祖父大惊失色,连声道,小祖宗,这事千万,千万不能对外说!


惊恐祖父的惊恐,我赌咒发誓绝对保密。

兹事体大超乎我的想象。在那个特殊年代,风吹落叶婆媳勃谿皆可上纲,何况(配合美蒋)套购战略物资!此事绝非儿戏,轻遭“管制”,重可判刑。


此后我们日夜担心的不是战争爆发,而是盐缸秘密。

两年多后,“反攻”消停。

蚂蚁再搬家,一切归零。

又过了一年多,两位老人也相继去世了。

我们作了一个沉实而荒诞的梦。


04

     

      某作家说,“再猥琐的街,也有几件奇案异闻可讲,也会出一个恶棍,一个傻子,一个美女……”


老街董家老三结婚了,新娘貌若天仙。


董是“省二监”的一名青年狱警。二监位于关岳庙街,与郭家桥毗邻。那时二监也关女犯。世人说某女漂亮,常冠以“校花村花厂花”。照此套路,狱中也有一“狱花”。


董警爱上了这位狱花。从惊慕隐恋到暗通款曲直到山盟海誓,历时三年。狱花释放次月,二人登记领证。


这事一时成为老街最热的话题,他也因此丢了工作。(草民偶尔也有江山美人“二选一”的烦恼。)有人为他惋惜,有人赞许称道。有一点共识:那女人真好看。常年走街串巷,自称阅人无数的箍桶匠陈三叔,毫不犹豫,逢问必答:“值得,值得!”


黄嬲嬲,三十来岁,住三官塘。嬲嬲是其绰号。(“嬲”,此处发阴平音。安庆人说某人嬲,有轻佻妖娆之意。)绰号是老街一闲人起的,她自己并不知。


黄五官端正,肤白颀长,西门上班,郭家桥乃每天必经之路。


黄制造“美人”话题不是靠芳容。她独特殊异的行姿步态,在审美错乱的年代,如绿草坪上的广告牌,抢眼吸精。——非弱柳扶风,亦非摇曳多姿。有点象模特儿猫步或戏场的青衣台步。收腹挺胸,双肩不摆,目视前方,步速均衡。其身体仿佛不是走出去而是推出去的。无可救药的是她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自信矜持,我行我素。顺便说起,那时女人,流行的是“不爱红装”“英姿飒爽”。


闷滞疲懒的老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黄与众“格格不入”的步履跫声,除冲击视觉,总会泛些微的涟漪。众人不分男女,不约而同,都要看上一眼,或两眼三眼。他们不言美丑,只说“怪”,或欲说还休。

男人多窃语者,说耐看,有味。


前街吴大毛,顽劣爱闯祸,一众屁孩之王。每当黄经过或将经过其门前时,他自己或领几个屁孩,开始他们的“骚搅”。他们躲在门后或墙角,探头缩脑,呼应黄的脚步,口中“一二一、一二一……”喊着节拍。他们为当“指挥”而乐此不疲。他们的音量随“目标”移动而调整。人近则小,反之音大,以不让黄听到为“圆满”。

大毛们很“痞”,很“痞”的大毛们有自己的分寸和底线。


一次在巷口等人,恰逢她路过。“驻足观瞻”的我,忽然发现她的墨绿外衫,透着一种别样的雅意。一阵怔楞,继而憬然:天地间除了“主流”的红色金色,还有其他色彩,也很悦目。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