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华文武:潘村记忆——烟波淮柳

 新用户9326cauu 2023-04-05 发布于安徽

地域广阔的淮河下游,包括潘村一带,有句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说的就是历经三九四九最冷之后,春天就逐渐到来,小燕子飞临江淮大地。而最能感知气候变化,拥抱春天的,如果说花草,应该是迎春花;而树木,则非柳树莫属了。
在对于柳树的平常称呼中,我们管它叫做杨柳树。虽然有“杨”字,却和我们常讲的杨树不同(那是宽宽叶子,而柳树是被二月春风裁剪后形成的细叶),柳树它有显贵历史却很少有人得知。据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杨广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由此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因树而得贵名,古往今来估计只有柳树。
然而,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原生树种,历经千年栽培,现在柳树也褪去了皇家身份,成为寻常树木,潘村一带的河边沟畔田间地头都有它的身影。因柳而得名的地方不多,在离潘村不远的淮河岸边,就有一个大大的村落,它叫柳巷。
作为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的淮河,从千里之外的桐柏山一路向东蜿蜒前行,依据地势,到了柳巷一带河流愈发平缓。充沛的河水在浇灌四周更为广阔的庄稼土地的时候,喜荫嗜水的柳树吮吸淮河之水也在快乐生长。柳巷的柳树因何而栽,距今多少时日,已经不可考证,而淮河沿岸大堤之上的柳树,一排排一行行,浓荫密布绵延十几里路,淮河穿越其中如同进入绿色巷道一般。或许柳巷,就是因柳成巷而得名吧?但是,在潘村一带的口语中,又称此地为“柳垳”,究其原因估计也是异化的叫法了吧?

站在淮河大坝上,放眼望去,那一颗颗垂柳婀娜多姿,妩媚妖娆,鸟鸣枝头,仪态万千,正值阳春三月,莺飞柳长,如果清风拂过,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株株柳树简直在纵情舞蹈,或又烟雨蒙蒙中,在袅袅炊烟中垂下万千绿丝绦,与牧归老牛相映,点缀春播繁忙的农人身影,农家小院绿树从中时隐时现,这合成为丹青高手中的一幅绝妙中国水墨山水画。
不止绘画,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中,柳树应该是歌咏最多的树种吧?且不说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唐诗中李杜笔下踪迹,就连鲁提辖也来凑热闹倒拔垂杨柳,柳树精也乐当月下老人撮合杏仙和唐僧百年之好,沈复选择在南园柳树荫下,团坐烹茶热酒煮食,契诃夫笔下的柳树则让人看到了讽刺性的悲剧……
或许那些文学作品太远,而当今在柳巷一带广为传颂的柳树描写和记忆,都比不过陈毅写的《大柳巷春游》六首组诗。当陈毅司令策马扬鞭,看到柳巷四面河流环绕,淮水清沏如镜,沙洲平沙绿野,两岸绿柳成荫,满眼苍翠,不禁诗兴大发,其中“淮水中分柳巷洲,平沙绿野柳丝抽”更是勾勒出柳巷岸边的美景。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油菜花香的季节,柳絮也应景而飘。一朵朵一团团,如雪一般随风飘荡在潘村的上空,大人们嫌弃得很,而孩子们则追逐着扑打,而我也曾经小心收集了很多柳絮,夹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曾经幻想着可以当药棉之用,而今书本早已不知去向,柳絮却执着地每年飘零。
曾经,文人笔下的柳絮漫天飞舞,激发了多少才子愁绪,而令人讽刺的是,柳絮受文人恩泽,感恩贡献了更多的柳絮时,整个明光县城被柳絮攻占,漫天飘荡白花花的毛球,阻碍呼吸、引起过敏,让人鼻涕眼泪横流,成为春日最烦人的公害。千般万般不是,柳絮很无辜,才子很受伤。
垂柳生岸边,春来发几枝。小时的潘村,孩子们可玩的地方太少,柳树成为春暖夏日里最好的玩伴。女孩子们一般会折下长长的嫩黄柳枝,一头拿白白的小白牙咬着,把柳枝的外皮连同鹅黄色的柳叶使劲儿往下一撸,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柳枝球形,拎在手中rou来rou去地玩耍。而男孩子们却不屑于这样,更多的时候,我和其他男孩子们跑到潘村机具厂的院子里,把柳树枝扯下一捆后,仔细编制成柳枝帽子,遮住了头,趴在一堆堆的沙堆边,学着革命电影中的伪装行军战士,手里再拿着黄泥做的手枪,配合发出biu~ biu~ biu~的声音,这成为我们孩子们快乐的标配。
柳树汁多液甜,是知了的天然寄宿之地。春夏之交,蝉的幼虫就会纷纷钻出土地,想爬上树枝实现它一生的最后跨越,但是更多地却被孩子们在夜里拿着手电筒照着捉去油炸了吃。当年知了繁多,每天在柳树稍嘶鸣,而今人烟厚了,树木少了,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去挖知了的幼虫油炸了吃,柳树遭殃,知了也越发稀少。(听一高中同学说,潘村的知了幼虫卖到了两块钱一个,并且还有时候买不到,很是难过和无语,人性的贪婪加上肆意的破坏,已经让蝉栖杨柳枝,夜风送蛙鸣的景象成为了奢望)。蝉真是个了不起的生物,“蝉”通“禅”,由此可以看出前人对这个小生物极是看重。忽然想到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关于蝉的描述:四年黑暗中的等待,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然而这种漫长的等待,换来的只是人类的浅见和贪婪,在它们还没有实现梦想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油锅中的食材,蝉的四年来在地底下的辛劳最终梦难圆了。
除了挖知了幼虫,如果偶尔能够在柳树上捉住黑壳白点,长长触须的叫做老牯牛的天牛,对我们来说,简直是捡了宝贝,十个草帽也不会换的。更多时候,两个小伙伴各派出一只,对峙之后,让两个老牯牛的巨大牙齿咬在一起,我们则趴在柳荫地上不停地给双方加油助威,有时候两支老牯牛僵持不动,我们干着急没办法,恨不得亲自上去帮忙咬上对方一口。柳枝上还有一种叫推磨虫的酱黑色甲壳虫,用薄薄的竹篾或者苇席片,一头插在苘麻果上,再穿一条细细的茅草,推磨虫飞起来转圈不已,就像永远在推磨一样。或者选择小拇指粗细的光洁柳枝,小心抽去白白的柳枝干,留下整个外皮做成柳笛,有柳树的青青味道,而柳笛声音又响又好听。
少年时代,在柳树下天真嬉戏玩耍逐渐成为过去,而青年时期,也曾独自来到护岗河边的柳树下捧书苦读,或又抱膝坐下,看着西落的晚霞余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享受着难得的恬静、安详,或又干脆躺在河堤之上,凝望着树影婆娑中的点点蓝天,想着未知的未来会怎样,想着外面的世界究竟如何,还有维特的烦恼,满目的青春幻想和惆怅随风飘荡。
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地方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走出来的地方。在前二十年岁月里,淮畔烟柳中,我度过了青春岁月,而如今,漂泊在外客居异地,家乡的柳枝蹁跹柳絮漫飞不可磨灭,一草一木仍旧记在心头。只是不知,柳岸河堤边,是否也有一少年如我,徜徉落日中默默苦读,也怀揣幽怨无悔的青春之梦,万般渴望外面精彩世界呢?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