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谁能不遭受挫折? 《劝忍百箴》里讲道: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名誉可以从遭受的屈辱之中得到显见,德量亦可在隐忍中强大。 所以,遇到挫折,遭受困难,最好的武器,就是一个“忍”字,最高级的体面,就在于“忍”。 忍小谋大 人生这一趟旅程,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所以,唯有那些屡受挫折,却依旧能够做到足够坚忍,也足够坚定的人,才能一步步解决掉困境,走向成功。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列举了一系列哪怕遭受巨大挫折和磨难,可依旧不气馁,不妥协,也不认输的名人志士,他这般说到: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禁,《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的确,人做到了一时忍耐,隐忍,是为了将来可成大事,能成大业。 唯有先做到了足够的坚韧地坚忍,顽强地奋发,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倘若一遇到挫折就生气,一受到挫折就怒气冲天,不能忍耐的话,就只能停止成长,难以有所作为。 可以说,小忍是一种基本的小策略,大谋才是成就目标的高级智慧。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的确,假若小忍都做不到的话,又谈何有大谋?有大作为? 小忍,则是为了大谋。而且小忍往往有小得,大忍往往有大得。 管好情绪 的确,情绪如同一种病毒,越是被它牵着鼻子走,就越容易让自己陷入一种灾难里。 所以,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保持着一种必要的、稳定的输出。 情绪稳定了,做事时的状态才能稳定,输出的结果才能稳定,得到的收获才能稳定。 如此,才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收获到稳定的情绪,稳定的输出,稳定的结果。 最终,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积少成多,量变达成质变,在隐忍、潜伏、耕耘的过程里,收获成功。 宋代苏洵也说过: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的确,忍的智慧,忍的好处就在于,当你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克制自己的表达欲,就是在聪明地管好自己的情绪。 因为所有种类的表达,说到底就是一种显现或隐现的情绪表达。 可以说,一时忍住,便可以抵挡情绪上的千军万马,这也是“小忍”的无形威慑力,也足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水平。 古有著名的“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不斩”的故事: 当诸葛亮听闻蜀国南方部族首领孟获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在百姓心中还极有威望时,便想方设法吸收他。 可奈何每一次军事上成功俘获孟获的时候,诸葛亮好声好气地劝他归降自己时,孟获都不为之所动,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每一次都“放生”他。 最后,在第七次活擒孟获的时候,诸葛亮因为爱才,本打算再次放走孟获,不再为难他的时候,这个时候孟获却不肯走了,流着泪说: “丞相七擒七纵,待我可谓是仁至义尽了,我愿意归降,以后不再反叛了。” 常言说道,事不过三。可诸葛亮连番七次活擒孟获,都依然做到情绪稳定,耐着性子捉了放,放了捉。 如此魅力和能力,也足以说明诸葛亮足够的隐忍,也拥有高远的洞见。 倘若诸葛亮为了发泄一时气愤,或是不懂得忍耐的境界,一时冲动杀害了孟获,那么对于他自己而言,不过是消灭了一个叛军头领。 可放过了孟获,从大义来说,从格局来看,则是做到了以德服人。 情绪掌控能力的重要性,一窥便知。 的确,忍住了一时的情绪,就相当于给自己多留了一条后路。 忍与不忍的区别就在于,不忍只是为了出眼前这口恶气,忍住了,却得到了一番长久的利益,也是一种高级的体面。 小忍小得,大忍大得 忍耐,忍住,其实也是一种高级的体面。 曾国藩有云: “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正所谓忍能成金,忍成大业。 一个人,倘若可以做到能屈能伸,不计屈辱,低调隐忍前行时,便可一步步走向强大,走向成功。 反之,情绪管不住,小事忍不了,就别说能干成一番大事业了,连小事你都干不好。 所以,做人做事,懂得韬光养晦,耐心修养,能忍能藏,则可以不断地提高智谋,增强胆识。 最终,方能成人、成事,体面地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