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篇:7、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叶晓锜 2023-04-05 发布于上海

​哲学篇:7、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1895 - 1990)编撰的《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划分为子学时代、经学时代,近代哲学三个阶段。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对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的哲学思想作了详细的编纂,功迤后人。

子学时代是中国春秋战国历史上思想大家辈出的时代。其诸子百家有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等。

经学时代开始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于五四运动。这是一个虽有大家学者产生,如,宋代理学,明代心学的出现,但这些大家的著书立言,仍是以独尊儒术为正统的。

之所以这样在于:

第一,子学时代在中国是一个封建形态发生大分化、大动荡、大变动的时代,经历了周王朝分封制崩溃,诸侯分立,直至秦皇朝中央集权郡县制确立的社会历史大变迁。在这样的历史大变迁中,诸候纷立的社会大动荡,出现了礼制伦理和道法自然,有为和无为,形势和法制,王道和霸道,治理天下为旨要的诸子百家之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必然。

第二,经学时代建立在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上的。经学立足于天人合一的帝皇权威和礼制伦理,确立了废黜百家、独尊儒学,以礼为纲、名份为本,服务国家,立身安命的理念。诚如冯友兰所说:孔子是一个教育家,他讲学的目的,在于礼制为纲、名份为本,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于是,儒家致力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修心养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理、智、信,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的六艺为读书人服务国家、功课进身和立身安命之本,以伦理教化为安邦庶民之道,这是完全符合巩固和稳定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小农自然经济长远利益需要的。经学时代的治世哲学理念驱动古代中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服务国家的精英能才,造就了贞观之制等安邦庶民的盛世时代,使中央集权郡县制和小农自然经济延续了数千年之久。

经学时代结束于五四运动,然经学时代的理念在数千年的养成中已深深浸润为一种民族文化的素养。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没有写中国的近代哲学,留下了无一字的空白。为什么呢?用冯友兰的话说盖因:“此新时代之思想家,尚无卓然能自成一系统者。故此新时代之中国哲学史,尚在创造之中;而写的中国哲学史,亦只可暂以经学时代之结束终焉。”

冯友兰说的是事实。近代以来,中国开始面向世界,引入了西方文明,在这样的中西文明交界过程中确实没能涌现出卓然自成一系统的哲学大家。哲学始终围绕着中西方哲学经典范本的诠释和教授为本,而无新的哲学思想的创立。这样的情况至今依然。何以如此?我以为:

一方面,那种包罗万象、治理天下的形而上学哲学体系,在当代科学高度发展中,特别是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影响人们思想、知识、生活、命运的巨力源的作用下,那种包罗万象、治理天下的形而上学哲学已经完全边缘化,为现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社会治理结构所取代。无论在西方和中国,实际上已无可能再出现包罗万象、治理天下的形而上学的哲学大家,社会的发展已无此需要了。

另一方面,哲学面临了历史的转向,即创立自身领域科学新发展。诚如恩格斯所说:“哲学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现代哲学追求的既不是包罗万象、治理天下的形而上学和个人的安身立命,而是转向思维逻辑的自身科学,转向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探究,转向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思维的逻辑探究,为实现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

冯友兰本人并没有察觉到哲学的时代变化,仍锢守于传统,最终走向了“境界”说,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之说,主张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境界。认为,“与科学提供给人以积极的知识不同,哲学并不提供给人以积极的知识,哲学的根本任务是安身立命”。于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未能以世界眼光和历史的转向,把握哲学的走向,在留下空白和无奈之后则回归了传统经学的旧巢,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现时代的哲学走向究竟如何呢?

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哲学的批判精神。

综观哲学史,西方哲学在黑格尔哲学那里批判了形式逻辑的知性局限,一是把辩证法推向了更高发展,创立了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辩证法;二是以概念为逻辑的自身根据,揭示了逻辑的本质是概念运动的有序过程,并由此创立了一个糅合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逻辑创世说,终结了古典西方哲学。但黑格尔的逻辑哲学在批判形式逻辑的知性局限中,为逻辑学的新发展确立了一个新视角,而这个新视角又反过来要求对黑格尔逻辑创世说的批判,转向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的探究。

就科学的发展而言,从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到现代物理学,亦是一种批判精神的创立。而现代物理学的“宇宙大爆炸”模型,量子力学模型,等等,亦将受到哲学批判精神的审视。

哲学批判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并将随着每个时代知识的汇集,以批判精神导向新的视角,推进人类思想的时代变革和发展。

二是,逻辑学的发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一个重要见解,即:“现代唯物主义都是本质上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 —— 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当代高度发展的计算机电脑逻辑智能,则在要求哲学,一方面,开辟逻辑学的新发展,从取自经验的形式逻辑规则转向以概念为根据的自身能动有序展开的思维逻辑,探究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另一方面,以哲学和科学的紧密协同,在电脑智能中展开概念逻辑的逆向工程,实现人机一体的人类意识结构的更高发展和智能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