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家宽 || 一件钧瓷大盘上的气泡三十讲

 liweiwb 2023-04-0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这是一件很老、很旧的钧瓷大盘,盘面直径30cm,底足直径20cm,高度4cm,重1732.8克。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最大的特点是窑变艺术,“入窑一色,出窑万色”。

我先把这盘进行了清洗,看是不是人工做旧或化工材料做旧 ,如果做旧明显,就不往下看了。盘子上釉色为青色和红色,具体说是天青色和玫瑰红色,为了研究瓷盘的新老,我只是抓住了瓷器釉面上的气泡,这只是判断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用显微镜观察,作如下的思考。


破气泡

图片

如果要判断一件瓷器的新老,必须寻找老化的痕迹,这叫鉴定中的“痕迹学”。高古瓷器中最容易鉴定的是气泡,新气泡是完整的,老气泡是破的或者变色的。所以,第一眼就要寻找破气泡。

上图中用红线圈的那个大气泡是破的,其余还有很多中小气泡也是破的。


黑气泡和白气泡

图片

这件瓷器是窑变的钧瓷,釉面的底色主要是天青色和玫瑰紫,在这两种大色块釉上产生的气泡,色彩很丰富。如果年代久远,色彩更丰富。图中用红色线圈的是黑气泡,用蓝色线圈的是白气泡。

如果你认真看,会发现黑气泡的边缘线极不规则,破损的很严重。白气泡的边缘线也不规则,但相对圆一些。说明黑气泡破损的年代更早一些,差距几百年之久。


大、中、小气泡

图片

上图标注了大、中、小气泡,从数量上看,大气泡比较少,中气泡比较多,小气泡就非常多了。在古瓷鉴定中,气泡的大、中、小数量多少,很少有人关注。但,其实很重要。在大数据运用中,可以把国内外重要博物馆里馆藏宋代钧瓷的标准器中釉面气泡的大小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作为鉴定的重要参数和依据。

尺 寸

图片

上图是在这件钧瓷大盘子里面选了一个极小的“靶子”,用工业电子显微镜拍照后,并把所测的大、中、小气泡的直径记录下来,其中每个气泡测量了内核直径和外扩直径。这是项需要专业人员从事的工作,也是建立数据库的需要,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人往下做。
因为一件好的高古瓷价值很高,在眼学鉴定中,专家也不一定拿得准。所以,还得以数据有说服力。
气泡的大小与胎土釉料、窑温、瓷器品种,器物大小有关系。这件钧瓷的气泡总体分布差不多,大气泡直径约0.4毫米,中气泡直径约0.05毫米,小气泡直径约0.02毫米,其差距约20倍左右。

图片

这个气泡直径有0.55毫米,气泡破损后有一个小坑,坑里腐蚀物多了、厚了,变成黑色,周边也粘了些沉积物,也是腐蚀物。量少些,薄些,多以白色、黄色晶体聚集,这个扩散后的直径约有1毫米左右。请注意,气泡周围的沉积物很薄,还露出一部分紫红色的釉面和几个中小型气泡。


大、中、小破气泡

图片

上图所标注的大气泡、中气泡、小气泡是一个放大的特写镜头,这个大气泡中心的坑很大,呈黑色,这是典型的“臭干黑”。臭干黑是玩高古瓷的行话,是指腐败的有机物浸染了破泡的坑里,年代久了,一层又一层颜色变黑,这种里面还有黄、绿、白、红等颜色,还有一层又一层的包浆。所以,臭干黑也是苍老的标志。有高仿古瓷的也去仿,他们把新烧出来有气泡的瓷器,将釉面上的气泡弄破,再填腐蚀物或化学材料。但仿出的僵化,没有这么多很自然的色彩变化。所以,这高倍放大镜就是照妖镜了。这里再补充说一下,瓷器釉里气泡并不是空心的泡,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晶体物质。

图片

上图是黑色、棕色、白色的破气泡。实际上,棕色破气泡里也有黑、白两色,只是面积大些。为什么同样是大的、破的气泡,会有这么大的色彩差别呢?
前面讲了黑色气泡坑里填充物时间久远形成了“臭干黑”,棕色气泡破损的时间要短一些,还没有变黑、白色破气泡更短一些,仅是一层薄薄的白色沉积物盖在气泡的表层。
由此作为时间推断,黑气泡破损时间在600年以上,棕气泡破损时间在400年以上,白气泡破损时间在200年以上,也发现过一百年左右的瓷器有破气泡或变色气泡 ,那是没有清洗干净的。

图片

这几个气泡上有不同的色彩、纹路、图案,这是在烧制时产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称为窑变。所谓“钧不成对,窑变无双”。图中破气泡也不相同,图中1破气泡为黑色,旁边2为天蓝色,3黑点不大,4绿色面积大,5蓝色占据气泡中心,6棕色在气泡边缘,7绿色和白色盖在气泡上,似一片云彩,8三个中小型的棕色气泡,9几个中小型白色气泡,10一对中号棕色气泡相连着。

我们做科学鉴定,要学会找证据。这么多残破的各色气泡便是年代久远的证据,也是证据链上的重要一环。


玫瑰紫

图片

玩钧瓷最感兴趣的还是玫瑰紫,玫瑰紫是钧瓷釉中一种最美大发色。从上图看,釉色是玫瑰紫,气泡也有很多玫瑰紫 ,这种色彩自明代以后,由于釉土绝迹,至今无人仿出。
上图标了5个玫瑰紫大气泡,同旁边的棕色破气泡、白色破气泡不同,玫瑰紫气泡看的不太清楚。其原因是这些气泡上面还盖有一层薄釉,也叫釉中上层气泡,还有釉的中下层和下层气泡就看不到了。棕色气泡就在釉表面,磨损严重,有腐蚀物入侵,所以色脏,而玫瑰紫的气泡是完整的,还可见到反光点,美丽而隐藏着。

绿气泡

图片

这件钧瓷大盘的主要釉色是天青釉,也是天蓝色,似平静的海水,或晴朗的天空。瓷器刚出窑时,气泡应该是蓝色的,为什么会变绿呢?还是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腐蚀物侵入,这些腐蚀物多棕色、黄色、白色,黄色与蓝色相互搓互,就是绿色了。当然,这种绿的变化很多,深浅不一,从上图标示的1-7个大小不一的气泡看,形状不一,绿色的面积也不同,差距极大。


绿气泡群

图片

我们乘飞机高空俯视中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时,就有这种视觉感受。请注意这组绿气泡群的周边是天青釉色,很平静,给我们的视觉纵深很大,专业上叫“釉乳浊分相层”,显得透明清澈,这是半透明釉。古瓷中青瓷釉的乳浊性在这里可以看到。
绿气泡群周也蓝色很平静,这句话很重要,证实这件瓷器没有受到化工材料的腐蚀。如果是赝品,釉面就显得斑驳,全部凸凸凹凹,气泡也全破坏了,杂乱无章。

五色气泡

图片

这是一个典型的五色气泡,所占面积紫色最多,其次是白色、黄色、蓝色、绿色,似一个卫星航拍的地图,每一块还界限分明。其实,还是一个破气泡的坑洞里存积了不同年代和不同材质的腐蚀物。这种气泡,造假者是绝对做不出来的。从这一个气泡中,也可以读到“釉色斑斓数宝钧”的古人诗意了。

蓝气泡

图片

这个蓝气泡有一个极为规则的同心圆,圆里面以蓝色为主,没有一个小气泡出现,圆外面则布满了中号和小号的无数个气泡密密麻麻。

在大气泡中,这个蓝气泡是基本上没有破损的,又是在釉表层的,仅有少量黄斑、白斑浮在中间,很紧,清洗不掉,我分析这个气泡是旧的。说明大气泡中也有幸存的比较好的,没有破的,为什么要研究呢?因为现在的高仿者可以用中药和和各种酸碱物几天几夜的煮 ,用速成法把釉面的气泡全破坏掉。所以,这种天然的蓝色气泡,有年代感,也有完美感,就很珍贵了。


棕气泡

图片

古瓷中棕色的气泡很多,属于火性土垢,这也是制古瓷器的一个可靠证据。这种气泡坑中和周边釉上粘上的黄色、棕色沉积物,有成块、成团出现,有厚有薄,不怕水泡,很难洗净。也有的把棕色气泡中的部分黄色叫金点,因为在强光照射下会有“金光”出现。实际上也是腐蚀物的晶体在闪光,色彩在红、黄、白、黑的对比中才有这种艳丽的色彩,同时也是在放大镜下才有。我同样用显微镜观察年代,只有一百年的外表很亮丽的钧瓷玫瑰花釉面,找不到这么沉稳而美丽的金黄色和玫瑰红色。更不可能出现上图中的交相辉映、灿烂夺目。


气泡和棕眼

图片

这幅图片拍的是钧瓷大盘子的盘面,可以用肉眼看到十几个大小棕眼,有凸有凹,每个直径在0.2-0.5毫米之间,比大气泡要大很多,棕眼的构成很复杂。这里把每个棕眼当一组残破了的气泡群来讲,因为目的是寻找和求证老化的痕迹,棕眼大,用显微镜可以看的更清楚,也更有说服力。


棕眼的色彩

图片

这是上图中标注的9号棕眼,也是这个瓷盘釉面上最大的一个,呈半圆形,可以看到有黑色斑、紫色斑、蓝色斑、黄色斑、金黄色斑、绿色斑、棕色斑、白色斑,似海洋深处的珊瑚群。其中,白色斑面积最大,次之是紫色斑和棕色斑。几年前我在东南亚登过一个无人岛,岛在落潮时才露出水面,涨潮后被海水侵入,称为“天空之境”,美轮美奂,上图与天空之境的海岛极为相同。

这个棕眼的形成与胎土有关,古代做瓷人用的泥土用赤脚踏,泥土粗细不匀,千锤百炼,粗颗粒的泥土在烧制时会“爆釉”或凹进去,或凸出来。这些痕迹很早就有,再经过千百年的岁月,腐蚀物粘多了,色彩就变了,于是有了图中的黑色、紫色、蓝色、黄色、金黄色、绿色、白色、棕色斑块。每一块形状不一,千变万化,这是留给我们断定年代久远的铁证。


开片与气泡和棕眼

图片

开片是瓷器高温烧制时、出窑时热胀冷缩的原理产生的。这几条开片缝裂很细,但在气泡坑的表层上留下比原开片粗5-8倍的裂痕,原因是瓷器釉较厚,开片纹很细,而气泡表层薄,中间一块还脱落了,碰到开片处裂开了一条条大口子,再加上苍老的痕迹,似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古铜器。

图片

上图的棕眼和开片也是相交的,但开片与棕眼交叉处,开片的裂缝还保持着很小的原貌,原因是“缩釉”了,就是这个气泡大坑是内凹下去的,而外层的原气泡表层早就全部脱落了,留下了至少七百年以上的岁月残痕。


双气泡

图片

双气泡是同一个釉层中,两个大气泡连在一起。奇怪的是气泡核色彩不一样,一个是黑色,一个是深绿色,似双黄蛋,其中一个蛋黄坏了、黑了,另一个坏了一半。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少有,实际上是腐蚀物的侵入程度不一样造成的,还有就是年代的原因,估计再过几百年,这个双气泡会全部变成黑色,要相信时间越久,气泡越黑。

白气泡

图片

这个气泡似白色为主,属于多层次、多色彩型的,底层为白色,坑壁为墨绿色,釉层为蓝色和紫色。因为钧瓷是窑变釉,主调是蓝色,又产生红色(紫色)的色块,于是有了蓝中带红,红中有蓝,红蓝相交的色彩互动,这便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千古绝唱。这种富含磷的高硅酸质玻璃釉料,在烧制过程中产生液相分离,便产生了上图中的乳光效果。


豆腐花

图片

图1和图2有两个小黑点,是两个气泡的臭干黑,周边是白色、棕色、黄色的浮状物质,在玫瑰紫的釉面上扩散开,古人形容成“豆腐花”。这里不谈窑变后气泡和紫红色的釉面产生的窑变之美,还是寻找高古瓷的年代特征,其中最大的特征是三个小黑点代表的臭干黑和以白色为代表的豆腐花块面。唯有元代以前的窑口才能产生这样的历史痕迹,明清以后的窑口是产生不出来的。

豆腐花的科学解释应该是古瓷釉面物质重结晶并玻化脱变为类云母状物质,此为脱玻化现象。也是玫瑰紫的釉面上因年代久远,大小气泡被腐蚀,其气泡的周边出现脱玻化现象,出现白色、黄色、棕色、金色斑块,似云层覆盖,也像豆腐花撒泼在紫红色玻璃板上。


三色气泡

图片

这三个气泡排成一排,1号气泡中心黑点最大,外缘渐虚;2号气泡黑点小,外缘较清晰;3号气泡没有黑点,外缘清晰。若以气泡坑测量,1号坑深且大,2号坑浅且小,3号无坑。以色彩分析,3号色彩最丰富。这就是千年钧窑瓷之美,若是高仿者,用显微镜、放大镜看,肯定是找不到这样同时排列的三个气泡之间这么大的差异了。这种方法也称以差异判断新老。多年来,鉴定仿古瓷的眼学专家也是用比较法断真伪,但很多人不服气,原因是仅凭口说,证据不足。用显微镜看,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看,就把证据找出来了,有了铁证,就不存在服与不服的矛盾了。


黑气泡、绿气泡、白气泡

图片

图中用黄线标的是黑气泡,红线标的是绿气泡,白线标的是蓝气泡,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特征:
一、黑气泡轮廓线清晰,黑色的面积大小不同,差异很大,是釉面第一层大气泡,受腐蚀最严重。
二、绿气泡的圆形最规整,是釉面的中上层,受腐蚀程度中等。
三、蓝气泡看不清楚,藏在釉层的中间,釉面上有一些白色腐蚀痕浮在釉面,并没有入侵气泡。

图片

我找出一个近三十年内烧制的钧瓷瓶,同样用显微镜测了釉表的气泡,同样是蓝色挂红的窑变,同样也有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气泡。但是这些气泡就全部是新的了,这么多气泡找不到死的、破的、黑的、变色的,千篇一律的。新钧瓷同老旧钧瓷的气泡差别是很大的。

图片

上图是近百年烧制的钧瓷釉面气泡,同样是新的,每个气泡完整无缺,整个釉面泛陈着“贼光”。在古玩界,包括古瓷鉴定专家,经常谈到新瓷釉面是“贼光”,老瓷釉面是“宝光”。他们是眼学,凭经验判断,不无道理。显微镜看是眼学的延伸,可以看得更准确,更有道理。因为“贼光”瓷釉,气泡基本上是新的,色彩差异小,在光线照射下反射的光是直接反射的。


宝 光

图片

还是回到有千年历史的旧瓷,因釉面气泡的残破、变色和被各种腐蚀物干扰,原来刚出窑的“贼光”逐渐被破坏了,釉面上的玻璃光由刺眼变得柔和。但还保留着美色,这种美色更适合具有高雅情怀人的心理。于是,把这残破之美发出的组合之光称为“宝光”。

中国人还喜欢古玉,又把这泥土烧成的瓷器称为“似玉非玉”,这泥土釉面上的宝光内蕴状如蒙上一层薄膜,有种油润的玉质感,还有人称为“酥油光”。中国历代文人和藏用了很多美好的词句描写古瓷的美,也写出了特点,遗憾的目前从事专业鉴定古瓷的人,多停留在各大博物馆用眼在看的阶段 ,他们用文科学者的思维,很难解决需要用理科知才能解决的难题 ,也有从事科学仪器做古瓷鉴定的人,他们眼学能力似乎跟不上,所以还得要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所以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


底 部

图片

前面仅仅是介绍了这件瓷盘的釉面气泡,通过气泡判断新老,也可以作为断代的重要依据。但是,真正的准确的断代,还得看器型、看工艺,看其他老化的痕迹,这里只展示底部图片,不深入细谈。


侧 面

图片

上图是瓷盘的侧面,可以看到口沿,足部鼓钉,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亮丽古朴的紫红色和上面的金点(白点),古人把这色彩形容为灿烂的晚霞。本人在研究唐宋瓷器的形式美,色彩美时,想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灿烂与辉煌。

图片

最后,想给这件瓷盘有个准确的定位:明代以前钧窑青釉玫瑰紫大盘


借此机会说明一下,本人主要从事中国重彩写意山水画创作和研究,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了把重彩写意山水画往前再推一步,我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重视中国历代山水画传统技法研究。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精力研究古瓷?还是兴趣爱好,也是为了增加知识量,为中国重彩写意山水画创新找到更大的突破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