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酒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均出现了它的身影,帝辛酒池肉林哀亡国;高祖醉后斩白蛇;陶潜“采菊东篱下”;阮籍醉酒而避祸;谪仙对影捞玉蟾。数不清的饮酒方面的奇闻乐事,也多成为后人酒席之间谈笑的话题。 ![]() 朝是中国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酒文化也基于此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全新时期。乐酒好饮在宋代更为普遍,翻阅宋代文人的著作,浓郁的酒气也夹杂在墨香中扑面而来。饮与不饮,醉之于醒,酒中之趣,便在于此。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宋人的饮酒方式古人宴乐必饮酒,宋人也不例外。宋祁曾写过“式宴千钟酒,迷魂七日天。”将宴会之中饮酒的情况写的很是形象,宴会之中喝酒是必不可少的乐趣,也是人们重要的交流方式和社交需求。 宋朝的皇帝也非常喜欢饮酒,宋太祖曲宴无常,经常与大臣们饮酒,甚至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权力控制,“斧声烛影”的背后也是宋太祖与其弟喝酒后留下的谜团。宋太宗每每遇到丰收之年和雨雪及时的时候,就经常设酒宴款待大臣。 ![]() 宋人好酒,在传世文献中也多有记载,宋人窦平的《酒谱》对涉及酒名、酒史、酒事等关于酒的方方面面的故事。周密的《武林旧事》涉及酒楼、酒肆、酒具等方面的内容。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也记载了许多酒楼。柳永曾写“芳树外,闪闪酒旗遥举。”酒旗悬挂于酒店门前,是招徕酒客的重要标识。可见,宋代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酒都是必不可少之物,人们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时常宴饮也是极为普遍之事。 ![]() 宋人在宴席上所用酒器也丰富多样,主要有梅瓶、注壶温酒碗、盏等。 梅瓶,一般被认为是贮藏酒的器具。 ![]() 注壶温酒碗,使用时碗内盛热水,壶盛温酒。该壶带盖,制作精美,形制仿自金银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有该器物的形象,这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饮酒器物。 ![]() 赵佶的《文会图》中也将注壶温酒碗用作饮酒之器而使用。 ![]() 酒盏俗称浅碗,敞口、浅壁。李清照曾写“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可见,酒盏是当时较为普遍的饮酒器物。 ![]() 宋代歌楼舞馆的繁荣也为文人墨客提供了饮酒的重要场所,《梦溪笔谈》记载“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市楼酒肆也都成了文人墨客的游玩歇息之处。文人墨客所流传下来的佳作也与歌楼舞馆密不可分,酒也是歌妓也成为文人创作不可或缺的一环。比如晏殊、周邦彦、柳永等,他们的经历或多或少与酒场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美人低按小秦筝,坐中劝酒一再行。”这句就将宴席中的歌妓劝酒的情形描写的淋漓尽致。 ![]() 在酒席之上,歌妓也经常借酒索词,管鉴的《桃源忆故人》题序写道“德舆饯别元益,余亦预席。醉中诸姬索词,为赋一阕。”在词人酣醉之时,歌妓借此机会索词,朱敦儒的《鹧鸪天》中也写道“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 除了歌妓主动索词外,文人也会借着醉意为歌妓主动赋词,如李处全的《减字木兰花》题序中写“预作菊词,俾歌之,至时以侑酒。”歌妓吟咏他所作的词而侑酒,既有饮酒之乐,也可以从另一方面促进文学作品的传播。 ![]() 酒宴促进歌妓与文人之间的联系,歌妓与文人之间相辅相成,歌妓通过劝酒,向文人索要词作,这也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大量作品随之产生。文人在创作过程中,其才华也得到了认同肯定,借着酒兴将其壮志、抱负落于笔下。歌妓与文人也通过酒这一媒介,均达到了其内心的一种排遣。 宋人在饮酒时还会饮酒行令以劝酒。《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饮酒必为令,以佐欢乐”,唐朝时,就已经有了饮酒行令的方式。宋朝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鸡肋编》中记载“至于酒席之间,亦专以文字为戏。”宋代饮酒行令的样式种类也更为丰富。饮酒行令也会让整个宴饮过程增添了更多趣味和活力,酒令也能在宴饮之际调动人们的思维能力。 ![]() 宋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酒,其文学创作也多与酒有关。这些文人对酒十分痴迷,邵雍曾写过“花前不饮酒,终负一年欢。”表现了其对酒的热衷,李觏也写过这样的诗句“不醉多愁醉多病,几回爱酒又停杯。死生若是有天命,莫放愁来任病来。”诗人哪怕是生病也要喝酒,足以见得其对酒的热爱。 ![]() 在宴席上,文人们也多以诗词进行劝酒,劝酒诗词有主劝客、客劝主、宾客之间互相劝酒等形式。为了调动宴会的气氛,尽显东道主之情谊,主人多劝客人饮酒,宾客在兴酣之时,也要对主人表现感谢,也多劝主人饮酒。宾客之间以饮尽杯中酒为目的,宾客之间也非常珍重彼此的情谊。因此,酒文化也与诗词创作相伴相生,赋诗填词也是文人墨客之间劝酒的重要方式。 一曲新词酒一杯——宋代酒文化发展的原因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时期,宋代也是我国酒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主要受到制度、文化、生产力等多方面的影响。 宋代的酿酒工艺较前代有了较大的提升,宋代,在唐代“烧酒”的基础上出现了“蒸馏酒”,蒸馏酒的酒精浓度要比普通酒类的更高,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指出,汉代普遍性的酒不如宋代最淡薄的酒,可见宋代酒的度数的提高,度数提高的背后也是技术的变更。 宋代的制作酒曲的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北魏《齐民要术》记载的制作酒曲的原料主要是小麦,宋代的《北山酒经》中记载的制作酒曲的工艺就达到了十三种,原料有小麦、大米、米麦、麦豆等。 ![]() 宋代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变革,粮食产量大为增加,占城稻的推广促进了水稻的产量,小麦和水稻的一年二熟制也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这为酒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基础。 酿酒的粮食种类和数量也愈多。桂花、绿豆、肉类等都可以用作酿酒的材料。宋朝的名酒“瑞露”酒就是用千万株桂花酿制成的。《北山酒经》中曾记载有一种酒名为“白羊酒”,是用羊肉和糯米酿制而成的。 宋代酒的品种也较前代更为丰富,宋代酒的种类主要有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这些,虽然黄酒、果酒、配制酒在宋以前便已出现,但至宋代,这些酒有了更大的发展。黄酒是在宋代进入了生产的高峰期,果酒和配制酒的品质也较前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宋朝的名酒数量之多,根据张能臣的《酒名记》的记载,仅酒名就高达二百多种。 ![]() 宋代的酒类专卖制度也较前代更为成熟完善。汉武帝时便实行了酒类专卖的制度,之后各朝统治者也根据粮食的产量调节酒的生产,进而对酒的买卖进行调控。宋代的榷酒形式主要有三种、官临酒务、特许酒户和买扑坊场,宋代还设置酒务作为卖酒曲、征收酒课的机关。在酒制严密的制度下,促使宋代酒业兴旺,制曲酿酒的酒场、酒坊等不胜枚举,售酒的酒楼、酒店也高朋满座。 宋代的皇帝也喜好饮酒,从政治层面上说,以皇帝为中心的宴饮活动是政治交流的需要。君臣在宴饮之时,既可以让大臣感念皇恩浩荡还可以让大臣治理国家更加忠心,在宴会之时,皇帝也多劝臣子饮酒。这让臣子们多感到如沐皇恩,还烘托了宴会的氛围。 在君臣宴会上的饮酒活动,还可以缓和君臣之间的矛盾,缓和政治氛围,在《宋会要》中记载,宋孝宗与群臣宴饮是为了借宴饮的机会与臣子多加交流,更有李渔体察臣情,君臣之间在谈及政事之时也可更为从容。 ![]() 宋代酒肆发达,坊市界限被打破,也延长了酒店的营业时间。酒肆夜间营业,也让士人们在下朝之时有了更多消遣的时间,宋代文人也较前代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政治地位,《廿二史札记》中记载,宋人入仕后,对于身家等相关问题不必烦心过多,他们不仅有着丰厚的薪资,还有许多闲暇时间,这也为士人宴会饮酒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也能更“从容”的流连于酒场之间。士人饮酒不单单是吃喝玩乐,期间还会进行才艺展示,吟诗作赋等,借着醉意酒兴,也推动着士人们的创作灵感。 宋代士兵饮酒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宋代战事颇多,也有着“冗兵”这样的现象,边疆地区也驻扎着大量的军队,这为酒的生产和消费提供了需求者,也促进了边疆地区酒业的发展。士兵饮酒,是管理者为了抚恤士兵,提升士兵斗志的重要手段,朝廷会在节日、出征、凯旋之时赐酒,其目的是提高士气。在日常生活之中,兵士们也会通过饮酒抵御严寒和缓解伤痛。 ![]()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宋人好饮酒对社会的影响对于统治者而言,饮酒可以调节君臣矛盾,维护统治秩序,所以宋代皇帝多通过赐宴饮酒的方式沟通与群臣间的联系。大臣们如沐皇恩,也都尽心为国家做事,维护太平盛世的局面。 官员之间宴饮欢乐,觥筹交错之间,也可减少矛盾,减少因政见不同而带来的斗争。士人们也多通过与同僚饮酒,促进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宋人王十朋就有诗句写道“为郡不才真下下,同僚多助却优优。” 管理者们会通过赐酒犒赏驻边将士们的辛苦,将士们在得到犒赏后提高士气,更能英勇奋战,守万里山河,护百姓民众,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也能使军队将士们更团结一致,共同御敌。 ![]()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酒文化的发展,宋代酒文化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经济,宋代人民在日常消费中多购买酒,这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使的酒的产量更为丰富。酒量销售巨多,也促进了饮酒场所的发展,其相应的秦楼楚馆等服务行业也更为发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文人群体对酒更是由衷的热爱,他们从饮酒的过程中追求快乐,还会把自己对酒的热爱,饮酒时心境的变化写道其作品之中,酒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宋代文学作品的繁荣,在酒的催化下,宋人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与酒有关的也不胜枚举。宋人饮酒风气和心态也较前朝有了更为深刻的变化,从盛唐的“痛饮狂歌”到宋朝的“浅斟低唱”,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也促进了宋代饮酒文学的发展。 结语宋人多喜好宴饮,在宴饮中所使用的的酒器种类丰富多样,在宴饮中常行酒令、吟诗作赋,还会在宴饮之时与歌舞乐妓进行交流互动,这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农业产量的提高,统治集团的稳定等多方面的因素分不开,宋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宋代酒文化的发展,宋代酒文化的发展也反作用于宋代的经济文化。 参考文献: 《酒谱》 《武林旧事》 《东京梦华录》 《北山酒经》 《酒名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