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化:未来乡村教育的桐浦小学实践

 新用户9913Bpb0 2023-04-05 发布于浙江

四化:未来乡村教育的桐浦小学实践

2015年瑞安市陶山镇桐浦小学是一所只有12个班级,27名在职员工,308名学生的乡村学校。如今校名为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仅中心校区的学生数就已经达到412人。
2021年,学校合并了沙岙和桐溪两所小规模学校,成为了一校三校区的乡村小学。2022年,我们成功的通过了浙江省现代学校评估,成为第三批浙江省现代学校。我们是温州市教育局首批未来教育窗口试点学校,在未来教育办学路上,提出了“四化”未来教育的实践思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学校未来教育实践结构图

一、自然课堂化:三维进阶,回归教育的本真
电影《机器人总动员》想必大家都知道,我想未来的人类不应该是电影中的那样。可是时下很多人离开土地太久了,不知道稻谷是哪里来,孩子们的视力越来越弱,看来这种自然缺失症,已经很严重了。现在太多的人想离开乡村,而我们的未来教育,不应该是让更多的孩子逃离乡村,而应该是让更多的孩子,更多的未来青年喜欢上乡村。
那么,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未来教育上可以有什么的乡村学校实践呢?
丈量自然,有组织的追溯乡村田野的故事
乡村有诸多在地资源,用好这些乡村田野资源,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如每一年的重阳节,我们都会做一次登高的活动。我们选择学校周边的六座山头,作为我们的登高基地。六年六座山头,除了有名人先贤的故事,也有当今社区的善人善事。
(二)效仿自然,有规划地打造百草园学习场景
学校利用原有的资源,进行空间重整和再度开发利用,在种植中草药的百草园里,逐步延展百草园的多功能学习场景。我们的学生在这里开展中草药的种植、劳作、观察等田野学习活动。采摘金银花,晾晒鱼腥草等活动,成为学生走进大自然的一个个项目。后来,我们又在百草园里增加了几个土灶台。于是,这里就成了学生的野炊基地。我们要求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期,都要在这里开展一次野炊活动。孩子们自己买菜、切菜、烧菜,忙得不亦乐乎。
百草园里种植,油菜花海里春游,野炊基地里野炊,登高节登高望远,都是让我们的孩子走进自然,在自然中完成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让教育回归本真。
(三)道法自然,有启发式地提炼百草园课程方案
学校所在地有着上万亩的油菜花,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课程都有着微妙的联系。我们从油菜花的植株上受到了启发,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百草园课程体系。并且,该课程方案获得了温州市一等奖。
 

2:百草园课程体系

二、课堂自然化:三层载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共同体课堂,让学习自然发生
未来教育的课堂不应该只是在教室里,不应该还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让出时间,创造学生自主式学习。
在我们学校的共同体课堂上,学生四人一组,采取自学、共学和展学的三个步骤进行学生学习活动;教师组织课堂以问题驱动式为主,采用主持、帮助和反馈的方式,进行介入帮助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实践中,我们的老师要从原来的“一言堂”转变成“少言堂”,甚至是“不言堂”。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主动让课于学生,让学生拥有大量的自主时间来学习和交流。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原来的课堂模式,更加享受这样的课堂。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来看,的确有了较大的进步。
2020年11月,著名特级教师何夏寿老师的浙江省名师工作室活动在学校举行。我校开出的两堂共同体课堂,得到了与会的各地名师,以及何夏寿老师的点赞。
(二)场景化学习,让学习空间延展
学校的校园十景,就是学生场景化学习的空间。利用校园十景,开展校园十景的解说,校园十景音乐、美术课等。

1:学校校园十景学习安排

项目化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项目化学习是当下学习样态的热门词。我们以“莲”为主题,进行了一年的项目化学习。一边学,一边做,通过认知莲,到莲的具体作用,再到莲的文化,最后到莲的美食等一系列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以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参与,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未来教育的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主讲学生听的传统样态,而应该是更加多样化的存在。
三、学校社会化:三重资源,形成学校的品牌
学校家长资源化
未来教育可能是一个更加注重家庭、社区和学校融合一体的真实性教育。我们秉承“学校社会化,社会校园化”的理念,学校面向社会开放,我们把家长作为一种资源引进学校,让家长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除了学校的卫生打扫,学生的晨读管理,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都可以看见学生家长的身影之外,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一同观看电影,一同来百草园野炊基地野炊,一同参加暑期夏令营等活动。
校内资源社会化
学校举办的百草影院,从原来的每月一次,到后来的每周一次,也都是向周边居民开放的。暑期,我们的百草影院又搬到了村子里,直接在村庄里播放,对村民和周边的孩子开放。我们学校所在的一个村庄,他们的乡村大舞台在周边还有一点小名气。因为他们有演出的需求,我们又有让学生展示的需要,双方进行了友好合作,让乡村大舞台成为我们学生的一个校外实践基地。学校的独轮车队、学生的演唱队都可以在这里一展身手。
家校服务网络化
我们学校虽然在乡下,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一切都变得很近,变得很方便。面向家长,我们开设了不同主题的家长课程,通过CCtalk的网络授课平台,进行录制授课。尤其是疫情时代,我们的家长可以直接点击观看学习,省去了很多不要的麻烦。
面向学生,除了温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发的各类平台之外,我们也在积累自己的资源。“周校长讲故事时间”已经开播七年时间,一共录制了近900个故事。我们通过FM荔枝电台,发送到家长群然让学生用手机就可以收听。现在除了校长在录制,其他老师也在跟进录制,进行故事分享。许多老师还用这个平台进行整本书共读,长文挑战等学在习活动。
另外,我们在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技术上,做了一些新的教育尝试。每天陪学生阅读一个小时,就是老师们用手机微信和腾讯会议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家庭式陪伴,让乡村孩子在家也有人陪着读书。
四、社会校园化:三度融合,实现多种可能性
融合乡村习俗丰富校园活动
我们还将村庄与社区纳入到教育场景的设计实现了融合乡村习俗活动,丰富了校园的育人活动2020年元旦,我们在学校附近几个村庄,进行了一次模仿社会民俗活动“拦街福”的学生才艺展示活动。全校所有的师生,按照班级和节目的展演需要排成长队,到各个村庄进行展演。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村民互动,得到了村民的好评。
融合校外基地实现教育多元
学校周边的山头是我们的校外研学基地,学校附近的孙诒让故居是我们的研学基地。我们的校园社会化不仅局限在乡村,还向城市包围。瑞安市玉海楼和瑞安市利济医学堂等场景作为我们的研学基地。2019年,我们把全校师生带到市区玉海广场进行六一儿童节课程展示会。2022年暑期开始,我们与图书馆和国旗馆签订了协议,共同举办了暑期夏令营活动。
我们相信与村居社区越是紧密联系,我们的教育就变得更加多元化。我们希望与村居社区有更多的合作与实践,寻找出更多教育的可能性。
融合资源共享社会化效益
学校与图书馆长期合作,发挥学校自身的价值,帮助图书馆形成了“跟校长读书”和“图书馆日”的品牌活动。双方彼此合作形成共赢,让图书馆的资源成为学校的资源。同时学校的创意,帮助图书馆形成品牌。
另外,以我们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发起了“百草园”乡村学校联盟,让温州地区的十几所乡村学校抱团成长,达到了学校的社会化效益。通过这种运作,让学校教师不断登台展示,促进其专业成长。

2:瑞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荣誉统计

未来乡村教育大有可为,历史的车轮让乡村学校走到了十字路口,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乡村教育走在未来的道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