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环境对“自我”的影响...

 秦声何来 2023-04-05 发布于重庆

牛羊成群

野兽独行

昨日在《跨不过去的坎:以他人为中心》一文中谈到自我形成的三个阶段。

谈到许多人都停留在以他人为中心的第二阶段,或者是退回到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阶段。

为什么会这样呢?

除了昨天谈到的,父母的错误教育和孩子的过度补偿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文化环境。

01

在聊文化环境之前,我们先聊聊为什么家长明明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教育但却改不了?

那天与一位老同学交流。他谈到他孩子现在读小学作业很多。每天他都要陪孩子做作业做到很晚。孩子很辛苦,家长很疲倦。

尽管他也知道这样做对孩子身心成长不利,但这些作业却又是学校老师安排的,不得不做。不做的话,孩子到学校无法交差。

听完他诉说无奈。我只是安慰,其他什么也没说。因为他只是想倾诉。因为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那为什么他明知这样做对孩子成长不利,但他却还要向现实妥协呢?

02

我想可能是如下原因:

第一、他无法判断不按照学校要求做,可能会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第二、担心自己承担不起不按照学校要求做的后果。

第三、他没有去思考或想不明白如何平衡和化解这个矛盾。

而在这三个原因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他对教育认识不清晰和对自身能力不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在面对强势文化环境时,他丧失了自我,臣服了权威。

而这就是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没有自我的人就会被带偏。

03

什么是文化环境?

就是你所在的圈子中,大家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文化是人们在行为习惯上达成的共识。环境则是这些共识构成的背景。

比如,各地的风俗习惯,企业文化和家庭氛围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造一方水土。这方水土就文化环境。

比如,结婚宴席是请在中午,还是请在晚上。其实各地不一样。

比如,你生长在重庆,你就可能爱吃麻辣。你生长在广州,你就可能爱吃清淡。

而这些在我们生活成长过程中,看得见看不见的影响都来自于文化环境。

04

文化环境的正反向作用

文化环境的正向作用是统一行动,减少沟通协调成本,规避系统风险。这就像电脑里预装操作系统,大家拿来就可以用。

而文化环境的负面作用则是以牺牲个体个性为代价,追求集体的协调一致。

而在负面影响中,危害最大的是盲从。

比如,用骆驼粪保养飞机座的故事。走廊尽头站着的宫女的故事。都是后代不知道祖宗家法(规矩)从何而来,有何作用。当环境变了,却还在默默遵守闹出的笑话。

而像这样的盲信盲从,则会让人因从众而丧失自我。

而我们太容易少数服从多数。

比如,我们在短视频中看到的那些在电梯里整蛊的人。他们三个人在电梯里做奇怪的动作,你不做,他们就盯着你。而你只好跟着做。最后,他们都跑了,你就像个傻瓜一样楞在原地。

这就是文化环境的影响。

05

此时或许你就会明白。

在一个崇尚权威,强调集体,漠视个人的环境中,一个人要拥有自我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而像这样的环境,难道不存在于我们的家庭,学校,公司吗?

而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说许多家长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教育什么是错误的教育,但自己却不能坚持做自己的原因。

周围的环境压力太大,一个人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太难。

相反,随波逐流,从众跟随,则会更“安全”。这是羊群效应,也是剧场效应。这更是温水煮青蛙。

而我们也是在追求所谓“安全感”的过程,丧失自我的。这也是为什么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会失去自我的原因之一。

当然,面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选择被动接受,也可以选择主动适应、改变和调整。

若选择后者,那么我们就得深入了解文化的本质及其形成的机理,我们才能真正从理念和具体策略上去选择有效的行动。

不过,在了解文化本质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文化环境在我们头脑中植入的一个思维:应该思维。

这事儿我们明天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