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农,快!蔬菜7大致命病害集中爆发!怎么识别怎么防,一文说清!

 清河水hlq97q4e 2023-04-06 发布于湖北

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茄子)是春季的主栽品种,随着气温的升高,降水日益增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目前,茄果类蔬菜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已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若防治不力,将对茄果类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威胁!

图片
图片

一、番茄灰霉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番茄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植株叶片、茎秆、花穗及果实等地上部位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渍状腐烂,之后干枯,严重时可扩展到幼茎,使幼茎产生灰黑色病斑,病部缢缩,腐烂折断,湿度大时发病部位产生灰霉。

图片

成株期叶片发病,叶缘或叶尖开始出现水渍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多呈“V”字形,并逐渐向内发展, 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潮湿时病部长出厚灰霉。
花受害,常萎蔫枯死,花梗也随之缢缩枯萎。果实发病,多从蒂部残留的花瓣或脐部残留的柱头开始发病,后向果面和果柄发展,受害果实初呈灰白色水渍状,后逐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也会长出灰色霉层。

图片

图片

02

防治方法

▼上下滑动阅读

一、加强栽培管理

露地栽种采取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应用滴灌或膜下浇水;设施大棚栽培可采取上午控温、下午控湿的方法,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闭棚提温,待棚温升到30℃时在中午和下午放风,控制棚温在23℃左右,当棚温降低到20℃时关闭大棚,夜间温度保持在15℃,降低田间湿度,提高大棚温度。

二、及时清除病残体

在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10~20mm),摘除残留的花瓣和柱头是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大大减少杀菌剂施用次数;在发病初期及时摘除带有病斑的花瓣、柱头、病果、病叶集中销毁。

三、化学防治


图片

①点花时用药 

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浓度为0.1%的50%腐霉利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蘸(喷)花。

图片

②发病前用药预防

植株定植前,秧苗集中喷施代森锰锌等保护性药剂,用腐霉利等烟剂对设施种植棚进行熏蒸消毒处理;定植后15~20天,喷雾1次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可预防土壤中病残体等产生的分生孢子对植株的侵染。

图片

③发病初期用药

发病初期,可选用生物制剂1.5%苦参·蛇床素水剂40~50mL/667㎡、2亿个/g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125~250g/667㎡、或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90~120mL/667㎡喷雾防治。设施大棚还可选用40%百菌清烟剂、10%腐霉利烟剂、15%腐霉·百菌清烟剂或15%异菌·百菌清烟剂在傍晚闭棚前熏施。

▲上下滑动阅读

小蔬提醒: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且在山东、河北等番茄主产区已对腐霉利、嘧霉胺、异菌脲等常用药剂产生了抗性,所以一定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以利于提高防效,延缓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图片
图片

二、番茄晚疫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晚疫病一般发生在3月,4月进入流行期,叶片和果实在绿熟期受损严重。高湿度和低温,特别是温度波动较大时,有利于病害流行。

图片

番茄晚疫病在番茄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结果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图片

幼苗期受害后,叶片出现浸水的深绿色病斑,病斑从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薄而呈黑褐色,当湿度高时病斑表面部分出现白色霉变,幼苗萎蔫死亡;茎基部受害,形成水渍缩窄状,幼苗萎蔫或倒伏。

图片

成株期受害,病害通常从植株的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呈深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无明显界限,扩大后,病害逐渐蔓延至上部叶和果实,呈褐色。

图片

02

防治方法

▼上下滑动阅读
一、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番茄品种

选择中蔬5号、强丰、中杂4号、中蔬4号、渝红2号、佳粉10号、圆红、佳红、强丰等抗病能力较强的番茄品种进行种植。

二、合理轮作   

轮作换茬,与非茄科作物(最好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同时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三、田间管理   

开沟起垄栽培,加强肥水管理,增加磷钾肥,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增强植株长势。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及时排水,浇水后及时通风。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采光条件,保证通风换气。

四、清洁田园   

在棚内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清除,并带出田间深埋或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防止病菌随风传播。

五、化学防治

棚室内发现番茄晚疫病初期,可以选择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2%杜邦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9%安克锰锌(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40%疫霉灵(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35%精甲霜灵乳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天喷雾防治1次,连喷2~3次,即可有效防治棚室番茄晚疫病的发生。

▲上下滑动阅读

图片
图片

三、番茄早疫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番茄早疫病病斑发生初期为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时候会出现黄色晕圈,病健交界处相对比较明显,病斑形状一般为圆形。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病斑中后期有轮纹出现,轮纹上会出现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早疫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其中内含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可以随着气流、水、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到健康组织上继续为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

02

防治方法


早疫病早发期,选择百菌清、代森锰锌、铜制剂等传统多位点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药剂即可。

早疫病发病中期,需要先清除发病组织,然后选用传统多位点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进行防治(也可选用复配制剂如苯甲·嘧菌酯、戊唑·肟菌酯、氟菌·肟菌酯等),间隔4天左右连续使用2次以上,当病害控制住后转为正常管理,用药时候要保证喷雾均匀周到。

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图片
图片

四、番茄菌核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番茄菌核病是冬春季节的常发病害,多从植株的茎基部或中下部较衰弱或积水的老黄叶、花器、幼果开始侵染,病害发生初期表现水浸状浅褐色或暗绿色不规则坏死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展,病组织明显软腐。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最后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

02

防治方法

番茄菌核病发病时,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百·菌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25.5%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等。
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图片
图片

五、茄子褐纹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茄子褐纹病主要侵染子叶、茎、叶片和果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时,在茎基部会出现近乎缩颈状的水浸状病斑,而后变黑、凹陷,致使幼苗折倒。在生产上,经常把苗期此病称为立枯病。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茄子褐纹病在果实上病斑最容易看出来。最初的感病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稍有凹陷病斑,然后病斑不断扩大,排列成轮纹状,慢慢整个果实就都有了。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重症感染褐纹病的长茄,后期病部逐渐由浅褐变为黑褐色大块下陷病斑,而且斑缘凸出,还可以清楚的看到麻点状的黑色轮纹菌核。
图片

02

防治方法

▼上下滑动阅读

一、种子消毒

可采用药剂浸种或者药剂拌种的方法。药剂浸种可采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或晾干备用。药剂拌种可使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1份与细土3份混匀,然后用混合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质量的0.1%。

二、育苗土消毒

自配营养土育苗或用苗床育苗时,可采用拌药土、喷淋或灌根的方式进行育苗土无害处理,以播种前后处理为宜。苗床消毒可采用45%五氯·福美双粉剂,每1㎡用7~9g加细土15kg,充分搅拌混匀,播种前先铺1/3在苗床上,播种后再覆盖2/3制成药土。

三、早期防治

发病后尽快摘除病叶、病果,配合控温降湿尽快用药,可选药剂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设施大棚可以采用10%百菌清烟剂,正常情况每亩用量为300~350克。熏烟施药前需看天气预报,避免在次日为雨雪、降温等天气前熏烟,防止因不能及时放风导致药害发生。

▲上下滑动阅读

图片
图片

六、茄子绵疫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茄子绵疫病又叫疫病,有些菜农叫它“掉蛋”、“烂茄子”,是危害茄子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侵染叶、茎、花器和果实。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高温高湿有利于该病害发展;茄子盛果期闷热多雨利于发病。重茬地、长势衰弱、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田块会加剧病害蔓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茄子即将成熟的时候是该病的发病高峰,一般都是近地面果实先发病造成烂茄,损失率高达20%~60%。

图片

02

防治方法

防治思路是从苗期开始,适时预防用药,发病后尽快用药剂防治。
苗期可采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预防,间隔7~10天,连续2次。其中最后一次施药距离移栽时间不超过3天,确保带药定植。缓苗后,在雨季前、结果期等高危时节要注意预防用药,所选药剂、用量及用药间隔与苗期预防相同。
发病后,配合拔除中心病株、清理病残体,尽快开展药剂防治。可选药剂有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用药间隔7天左右,视情况连续防治2~4次。

图片
图片

七、辣椒疫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辣椒幼苗期感病,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并且缢缩猝倒,幼苗叶片逐渐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症状主要是叶片边缘颜色变淡,呈黄绿色,出现暗绿色水烫状病斑,病斑起初较小,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条件适宜时,会迅速蔓延并在病斑表面出现白色霉状物,后期,病斑叶片逐渐软腐脱落,严重时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

图片
图片
图片

辣椒受疫病为害症状(左右滑动)

果实发病主要发生在果实绿熟期或红熟期,从蒂部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并迅速呈不规则形向外扩展至整个果实,病斑部位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出现白色霉层,当温湿度适宜时,孢子囊会大量繁殖传播,在田间快速蔓延,造成减产或绝收。
图片

02

防治方法

▼上下滑动阅读

一、农业防治

①栽培措施   为了防止辣椒疫病的发生,可选择与其他蔬菜作物(胡萝卜、洋葱、芦笋)轮作、与农作物(大豆、玉米)间作减轻病害的发生。

也可选择使用覆盖地膜高垄栽培。辣椒生长期,做到适时灌水,温度高、湿度大,都会增加辣椒疫病发生概率。对于已经染病的植株,应立即拔除,带出田间集中处理,在病株穴撒上生石灰,防止疫病传播。田间浇水时,尽量使用滴灌技术,并经常观察,防止滴灌带破损而出现积水,避免疫病的传播。

②防治辣椒疫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选育抗病品种。

二、化学防治

氟菌·霜霉威和噁霜·锰锌,这2种药剂对辣椒疫霉菌的生长抑制率为100%,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可达93.86%和71.78%。每1 h㎡施用40.2%咪唑菌酮·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 500~1 995 g,该剂量的药剂安全且无药害,对辣椒疫病田间防治效果很好;防治辣椒疫病时,应在发病初期使用该药剂,连用3次,每次间隔7~10 d。

▲上下滑动阅读

四月是一年万物生长的重要阶段,冷热交替,时有降雨,茄果类蔬菜病害多发,菜农应及时预防,早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魏林,梁志怀,唐炎英.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J].长江蔬菜,2020(07):54-55.

[2]李琳,徐军辉,谭丽,夏日红,王迪轩.益阳市番茄易发病害问题解析(上)[J].长江蔬菜,2022(13):55-57.

[3]李琳,徐军辉,谭丽,夏日红,王迪轩.益阳市番茄易发病害问题解析(下)[J].长江蔬菜,2022(15):61-64.

[4]张绍丽,黄磊,李文佼,李腾飞,韩梅梅,张禄祺,张自坤,李华.辣椒疫病的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23(04):31-35.

[5]茄子疑难杂症图片对照诊断与处方[M]. 孙茜.潘阳.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长江蔬菜》节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