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路上快人一步,怎少了这7个民间故事

 老木945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葛亮小说集《七声》   老木评分:8.0

在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我了解和喜欢的小说作家并不多。除了阿乙,然后就是路内,但从现在开始,可能就又多了一位——出生于1978年的南京人葛亮。

阿乙和路内,属于野路子出身。前者在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民警生涯。后者初中毕业后,就南下工厂里打工。故此,在他们的小说人物里,大多离不开来自小镇居民、底层人物的那种成长环境的束缚和挣扎,前者深沉而压抑,后者感伤而慈悲。

与此相比,葛亮就显得有些不同,他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又出身书香门第,家庭殷实。顺风顺水的成长环境,并没有阻碍他先后创作了《朱雀》《北鸢》《谜鸦》等多部具有深意的小说作品。其中,《北鸢》和《朱雀》都是讲述民国时代人物变迁的鸿篇巨著。所以,窥探他的创作历程,葛亮其实走了一条与其他同时代作家不同的更加艰难的探索路径。

《七声》是我接触葛亮的第一部作品。是2017年8月连同《戏年》一起在大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全书由7个故事组成,以主人公少年毛果的视角和口吻,撷取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不同阶段亲身所经历的7段民间故事。这故事里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人生底色,他们是大时代下产生的七首曲音。无论是在镁光灯下,还是在热络的纸媒报刊,没有人会去真正关注和在乎他们的生活。但也正是这样一些人,构成了我们这样一个活色生香的世界——民间。用作者的话来说:他们是一些行走在边缘的英雄。

因此,透过《七声》组成的这七个衡器音符,我们看到了一个作者的真诚。

葛亮的文字里,带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温情和力量。语言像散文一样,平淡中透露着时代的质感,文字娓娓道来,像一幕春风,读来清新顺畅。总会在猝不及防的读到某一段时触动你的心灵,或高兴或悲伤。他的小说虽然会让人生出世间多苦悲的酸楚,却也不会感到有多无望和凄凉。所以,读葛亮的小说是一种美的享受。就像在《琴瑟》里,享受外公外婆琴瑟和同的金婚爱情一样,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却也道出爱的相处哲学。

《洪才》表面上是在讲毛果与小学同学成洪才的南京旧事,而实际上却是透过洪才作引子来讲述大字不识却通情达理的成家阿婆,在面对各种世间百态时所表现出的见识和魄力,尤其是在面对家被拆迁,在悲伤无奈中守望宅院,愤慨离世,足以让大多数成年人为之动容。在另一方面,阿婆也是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实写照和缩影。

《泥人尹》里,民间艺人尹师傅苦难而凄楚的一生,为我们翻开了旧历史沉痛褶皱一页的同时,也撩起了他几十年来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伤痛和秘密。一辈子的奔波、伟人的肖像,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可描述的过去,但总有一些人被裹挟在时代的长河里,囫囵一生。

《安的故事》讲述了当代女孩安的青春叛逆成长,以及家庭与社会带给一个人的成长变化,令人感叹和唏嘘。

浓烈的烟火气息,使葛亮的这些小说,看起来更加写实、接地气。他更擅长故事素描,透过第三方的视角,像拼图一样拼凑主人公的故事。所以,这些故事里总是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潜意识里我们觉得好像了解主人公的很多事情,其实最后只是知道冰山的一角。比如《英珠》里讲的是一个藏族女人英珠,对自己的两匹马疼爱有加,因为遭遇大雪,为了两匹马的安全,宁愿放弃来之不易的马匹出租生意。所有的怪言举止,后来在酒店女老板口中,我们才明白一点:这可能和她因意外而坠崖身亡的丈夫有关。

故事总能在最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打动到你。《威廉》里被很多人冠以恶名的浪荡子,原来在每个宁静的黑夜,也会孤独到一个人,面对着爷爷的遗像,久坐而哭泣。在自己小女儿的面前,也变成了一个最温柔如水的父亲。假以时日,我们总是习惯相信浮游在事情表象的东西,却忽略了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存在。

《阿霞》是合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对餐馆女工阿霞的打工遭遇,作者很独特的捕捉到了这个时代,打工者的一抹惨淡光影。父亲因工作时打瞌睡,意外被绞肉机夺去了手臂,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更加苦不堪言。弟弟考到南京的学校,由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也不愿回那个破落的老家。阿霞,在时代的洪流中,成为了一名臃肿而粗糙的女人。俗不可耐的现实,处处抒写着相似的境遇和悲哀。

纵观七个故事,虽没有潮起潮落的涌动,却也如温暖的河水般流淌进我滚烫的心,嵌入我们的人生底色,成为关照自己的一部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