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有效保持每周输出一篇周记?(复盘)

 老木945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截止到现在我的《周记》已经在公号上更新了两周,按照我的这个惰性、以及重度懒癌患者。如果不给自己一个隆重的仪式感,恐怕更不到5篇,又要流产了。所以,有必要给自己的内心潜意识里埋一粒种子,告诉自己写《周记》的重要性。所以写了这篇《周记》精进复盘日志,用来提神醒脑,时常翻阅,鼓励自己。

#关于周记 

这个《周记》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自己记录反思精进的文章,而是我对过去一周自己学到的知识、获得的启发总结和整理。每周日通过一篇周记的方式,把它整理出来和读者分享,也方便我日后翻阅查看。可能是读书写作中看到的一句话、一个启发、一个故事、一个新知等,都会附带上我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能够和我以前的知识融合的过程里,对读者也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为什么是周记 

一些自媒体和写作平台为了网站内容,制造了“日更”这一概念的写作话题,很多写作者纷纷效仿。对一个职业写作者来讲,“日更”固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对于一个工作三点一线的普通人来说,这就是个噱头。从输出到输入来讲,也不现实。

之所以,写周记,而不是日记的原因是:

1、因为我懒,肚子里也没那么多墨水。
2、节省更多兑水写东西(要数量丢了质量)的时间。
3、因为周记篇幅有限,能让自己整理、记录一周内更有价值的东西。

#产能输出 

《周记》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不会有特别的写作技巧。但为了能够坚持下去,我把它作为一个周“产品”来更新和不断的完善。因为是周记,所以从每周的礼拜一开始,这就意味着我要对自己每天读到或看到的内容都要有所准备、观察和有效记录。比如:

1、今天看到的内容哪一条是最值得学习记录的?
2、我从这个内容里获得了什么启发?它为什么让我喜欢或者惊讶?
3、这个概念,自己可以运用到哪些生活当中或者写作领域?
4、还有没有和它类似的、我已经知道的内容?如果有,举例写出来。

记录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工作通勤、吃饭间隙、坐公交等地铁、睡觉前等。

◆特别懒的情况下,把记录直接发到朋友圈里(利用注意力转换的方式:看朋友圈的次数多,回顾这些记录的次数也越多)

◆时间充分的话,尽量发布到得到app的知识城邦印象笔记或者手机备忘录里。

◆每周日23:59之前,务必公众号推送发布,实属无奈的其他因素,可延迟到下周一,倘若如此,必须在便签上写出推迟原因和改进方案,并惩罚自己这周多写一篇文章,列进日程表

◆每次推送完,可奖励自己一个小福利,比如一包烟、一场电影、一只烤鸭、逛一次书城等。

◆每个月或季度对周记来一次整体复盘精进日志,客观评价确是有飞速进步的,可以大大的奖励一下自己。比如吃一顿大餐、爬一次山、去周边来一次小旅行等。

#产品框架 

每周给自己的周记列出几个小标题框架,然后根据这周记录内容,“最值得记录”为整理标准,从易到难,先后填完框架,并做修改,要有总结语。

小框架如:一个启发、一个故事、一句话、一个新知、一个电影、一本书、关于写作等。

内容:语言务必精确、简练;减少不必要的废话;尽量用口语化叙述内容。

#总结和寄语 

记住!一定要警醒自己:避免对知识的自我意淫、满足,以及陷入认知的诅咒。对学到的知识要活学活用、时常带着脑子思考翻阅之前的周记、与之前的记忆缝合。

写作本身真的是一个体力活,而周记是你(普通成年人)养成写作习惯的最便捷的路径。每天记录一点点,一周写一篇,只要你坚持不断的写,就会越写越好。送给自己,也送给想要写作的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