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不能为“学历提升陷阱”提供平台

 黄齐超 2023-04-06 发布于河南

网络不能为“学历提升陷阱”提供平台

“统招全日制本科、统招专升本往届补录”“2023年研究生保录取”“学校专业可以选择,稳定渠道”“学信网永久可查”……王松的朋友圈一度充斥着此类宣传话术。林庚(化名)看到信息,交钱参加了所谓的“学历提升”,没想到钱交了,机构却疑似跑路。学校表示,不存在交钱就能入学并拿到学历的事。记者了解到,多名有类似经历的学员已经报警。

(4月4日        《新京报》)

购买了学历提升服务,按3:3:4的比例分三期付款;“统招全日制本科、统招专升本往届补录;学历信息,学信网永久可查;学校专业可以选择,稳定渠道;签署《委托协议》,全程托管.......这些诱人的字样,让林庚等学员感觉如此的学历提升挺靠谱。

然而,没等培训进行一半,涉事的培训机构却疑似跑路,林庚等学员想退费遭遇波折。记者咨询相关学校,得到的回复是:他们根本没有委托培训机构进行学历提升的培训,更不存在“不上学,不考试,花钱就能拿本科”的可能。综合这些,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林庚他们上当受骗了。

尽管“学历提升”的骗局并不算高明,但林庚等学员受骗依然值得同情。骗子是可恶的,他们应当依法受到惩处,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除了培训尽管和业务员之外,就没有其他狼狈为奸的第三方吗?恐怕不是。细节告诉我们,林庚和其他学员的受骗,都离不开网络宣传阵地,即微信群、QQ群和微信朋友圈。简而言之,很多学员是在朋友圈看到了培训宣传后,才决定进行学历提升的。殊不知,这就是上当受骗的开始。

虽然林庚是从微信好友那里获得的“培训信息”,但可信度依然不高。笔者打开自己的朋友圈,也看到了一则学历提升的信息,发布者为“河南本科”,内容是:学费1980元,两年学制,无需到校,毕业还有双证(限河南)。不过,微信平台将培训机构的宣传信息标上了“广告”。

微信平台将此信息标注为“广告”,此举是正确的,也符合规定。但是,既然是广告,发布平台就应履行一定的审核职责,审核相关证据,为受众鉴别广告内容的真伪。遗憾的是,微信平台并没有进行审核。如果笔者盲信盲从,说不定就成了第二个“林庚”。

从广告法规的角度看,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特别是涉及到广告内容的信息,网络平台应进行一定的审核,比如学历提升的信息广告,网络平台应要求信息发布者提供相关资质等;否则,一旦学员上当受骗,网络也会因没尽到审查广告真伪的责任而受到牵连,乃至承担一部分损失。

总而言之,网络平台要对“学历陷阱”保持敏感,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为“学历提升陷阱”提供摊位,而是在尽到提醒义务之前,对广告发布者的信息进行审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