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为何被称为“老佛爷”?原因非常荒诞,大臣还为此捏一把冷汗

 无风起念 2023-04-06 发布于广东

朝末年,慈禧太后一手掌控朝廷大权,她的喜怒哀乐成为朝臣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被称为“老佛爷”的慈禧太后,其名声在清朝尤为响亮。然而,这个称呼的来源却鲜为人知。有传言称,最早是慈禧身边的宦官李莲英开始叫的。那么,慈禧太后为何被称为“老佛爷”?这其中的原因可谓荒诞不经,令当时的朝廷文武大臣们捏了一把冷汗。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朝廷的文武大臣都惧怕她三分。这倒不是因为她大权在握,独断专行,而是因为她喜怒无常,心狠手辣。慈禧手下有一个宦官叫李连英,聪明过人。

自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把握大权朝廷后,他就确定慈禧是我国第二个武则天,要想高人一等光宗耀祖,就必须有慈禧这样的人做靠山,不然就没有出头之日。

为了取悦慈禧,李莲英编了一个故事,表示前一晚梦到如来佛祖跟他说:

“大清国天降福星,光恩普照,万物苍生将沐浴于浩浩恩惠之中。”

还笑着解释:“福星者,叶赫那拉氏也,此乃南海观世音菩萨转世,大清国唯叶赫那拉氏可安邦定国。”他听到后感激涕零,并在向佛祖叩谢时问,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皇太后?今后百姓将如何尊称皇太后?如来佛祖则笑笑说:“天机不可泄露,就称皇太后老佛爷吧。”

慈宁宫里的宫女们一听这话,哗啦一声都跪倒在地,三呼“老佛爷千岁,千岁,千千岁”。而慈禧太后见此情景,满面春风地说:

“天意难违,也罢,传令下去,从今个儿起,就叫哀家『老佛爷』吧”。

另一个版本则是,在光绪初期,慈禧太后想要再次垂帘听政,但是她担心声望无法得到满足。李连英看出她的心思,在万寿寺大雄庙后面制作了一尊佛像。佛像建成后,慈禧来到万寿寺,李连英带头大喊“老佛爷”,其他人立即大喊“恭迎老佛爷驾到”。从此,“老佛爷”这个名字从万寿寺传遍京城,慈禧也再次心安理得的垂帘听政。

值得一提的是,“老佛爷”其实并非慈禧专有,清朝历代皇帝都可以叫做老佛爷,但皇后、太后或太皇太后中称“老佛爷”者仅慈禧一人。对此,学者以为,慈禧生不逢时,因满清处在内忧外患下,她不敢和武则天一样执仗登基。尽管垂帘听政,把握着朝廷大权,但名义上毕竟不是皇帝。

所以只能让人以特称皇帝的“老佛爷”称呼自己,向他人宣示,她其实是和皇帝一样登峰造极。说白了,在慈禧心中也想过一把皇帝瘾,这一称号就和慈禧要求光绪帝称号她为“亲爸爸”一样,都暴露了慈禧争强好胜、不甘于向男人示弱的性情

经过上述揭示,我们可以明白慈禧太后为何被称为老佛爷。这个荒诞的原因,不仅让朝廷文武大臣们捏了把冷汗,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作为一位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屹立不倒,慈禧太后的故事无疑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她垂帘听政,干预朝政,带来了诸多争议,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她在清朝末年的努力和贡献。在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重时刻,慈禧太后试图挽救满清王朝的衰败,虽然最终未能挽回大势,但她的一些举措仍具有历史意义。

首先,慈禧太后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对于清朝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她的支持下,光绪帝颁布了“光绪新政”,试图改革传统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治效率。虽然新政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遭遇了诸多阻力,但这一尝试仍为清朝注入了一定的活力。

其次,慈禧太后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她支持设立洋务学堂,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和教育理念,希望通过培养新一代的精英分子,帮助清朝走出困境。在她的推动下,清朝末期的教育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最后,慈禧太后在外交方面也有一定的眼光。面对列强的侵略,她试图利用外交手段维护清朝的利益。虽然清朝在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等战役中屡战屡败,但慈禧太后在外交谈判中展现出的坚定和毅力,仍为清朝争取到了一定的喘息之机。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的原因荒诞不经,但她在清朝末年的努力和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挣扎求存,慈禧太后的形象矛盾重重,既有野心和争强好胜的一面,也有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一面。当然了,慈禧太后总体上的评价还是非常负面的,毕竟清朝在她的主政期间,签订了太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为我国带来了非常多的屈辱。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