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感悟:请警惕关系中的“刻意经营”

 扎南 2023-04-06 发布于广东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跟一位前同事打配合。我想着需要人家的配合,就日常搞好点关系呗。于是平时呢,有事没事我都故意找他说说话,聊聊最近的热点。一开始他也配合我,我还沾沾自喜自己能够经营好这层关系。

可是昨天他跟我说:“你不用刻意跟我搞好关系,我会配合你的,这事我也有好处,放心好了,我希望你把时间放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这句话真的是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对关系的经营有了一些思考。

好的关系一定需要经营,但不需要刻意经营。刻意经营只会让关系发展成假性亲密关系。就好比在种花时,刻意经营的行为就像是不断地浇水,施肥和修剪,希望花儿能快速盛开。

虽然这些“努力”能够促进花儿的生长,但是过分地浇水和施肥,会让花儿吸收过多的养分,可能会导致根部出问题,从而影响到健康。同样地,亲密关系的刻意经营也会带来不健康的关系。

“刻意经营”中最常见的行为模式有:

频繁地联系对方。像我以前谈恋爱时,哪怕已经过了热恋期,只要有机会,就会不停地打电话,聊微信。我刻意在保持“联系”。

人为制造话题。分享个很搞笑的案例,我以前喜欢一个女生,她很喜欢《死神》这部漫画,但是我没看过。可我为了制造话题,就人为模拟我自己也很喜欢的样子。当然最后对方也感受到了我的不真诚。

做出牺牲或迎合。例如会经常在事情上做出让步,迎合对方想法。以此来“经营”关系。比如我明明不能吃辣,但依然选择跟喜欢的对象去吃麻辣火锅,然后吃的过程自己辣得满头大汗,对方也觉得不自在。

保持表面形式。例如以前谈恋爱时,我会对“每天聊天”有着莫名其妙的痴迷,无论如何我都要保持每天聊天。但也只能保持聊天,无法深入地交流。感情虚伪又缺少真实性。

“刻意经营”这种模式一般会出现在特别喜欢一个人时,或者是在刚分手然后复合后,这些原因背后的总体特征,是害怕失去。

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而采取“刻意经营”的行为,目的是为了通过“保持感情活力”来确认对方的态度和感情。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过度期待回报而导致的结果。我以前谈恋爱时,我希望从关系中获得对方的陪伴,但对方又无法满足我时,我会干嘛呢?我会刻意经营成我们需要天天聊天的样子,以此来达成我的目的。

而这些“刻意经营”的做法,会给感情带来一些危害:

关系假化。“刻意经营”因为缺少真情实感,所以在形式上会机械化。这会导致关系过于表面化,缺乏真实的交流,只为了维持形式,而不关注交流本身。这会让关系变得虚假。

关系疲劳。“刻意经营”会带来关系模式的机械化,而机械化的维持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让人感受到疲劳和厌倦。我以前天天打卡聊天时,一开始确实开心,可三个月后,只剩下烦躁和疲劳,因为真的没话讲了。

关系失衡。主动选择“刻意经营”的一方,在关系中的投入必然会比另外一个人更大。感情中双方的投入不对等时,就会导致关系的失衡,从而影响稳定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工作团队中,总会有人因为自己付出得更多,但没有获得对应回报时,一直埋怨个不停。

对于感情,我们确实需要经营,但不需要刻意经营,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动机的不同,“刻意经营”是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这也会让对方感受到被控制的感觉。

对于该如何转变自己的“刻意经营”行为,因为目前我还只处于觉察状态,所以我会不断给我自己做咨询,以达成改变自己的目的。

首先我已经觉察完了我的“刻意经营”行为,那么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我也许还是会“刻意经营”,但是无所谓,我到时候已经可以觉察到我真正“刻意经营”了。

那么接下来我会分析自己的动机,也就是我自己为啥非要采取“刻意经营”这个模式,我最终应该会分析到自己最底层的欲望。

最后就是找到一个非“刻意经营”的新模式来尝试看看,是否能够满足我最底层的欲望。如果能满足,那么恭喜我自己,找到了新的经营模式,替代了“刻意经营”模式。这个就是我给我自己做咨询的计划,你也可以参考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