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首“左耳、右耳、单耳”都像耳,其实都与耳无关

 gudian386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某天,听老师讲课。老师给大家讲解释“交际”一词的含义,将两个字拆开,说:交,是交流,沟通。际,是交际,人际。并补充说,左边的双耳旁就是倾听对方。其中对“际”的解释是错误的。我们来看下面的示意图:

文章图片1

上图提出了单耳旁、双耳旁,其中双耳旁包括左耳旁和右耳旁。这里的耳,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其实这几个部首都与耳朵无关。

一、左耳篇(阜)

我们先来看甲骨文合集10405正的拓片,重点注意左侧红线圈住的部分。

文章图片2

其中出现了两个字,我也用红圈做了标记。上边的那个字写作

文章图片3

,下边的字写作

文章图片4

,可以看出来下字是把上字作为构建,在左侧又增加了一个企字。根据专家的研究,这则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小事件,就是商王在祭祀先祖时,从台阶上摔倒了。而根据解读:上字即为,指台阶。后一字可通假为颠,意为摔倒。这里的,其实就是左耳旁阝。这里作为台阶的,是有来历的。古人半穴居,需要出入地穴,就得有台阶。

文章图片5

我们还拿开头的“交际”中的“际”来说,繁体字作“際“。《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壁会也。从(fù)祭声。意思是墙壁的交接处。这里的当然也是左耳旁。

根据《说文解字》,: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之属皆从。上部高平的大土山,就是。

文章图片6

后来演变为阜。从甲骨文

文章图片7

来看,象是大山上的层层梯田之形,其实梯田也与台阶类似。或者认为是层叠的山坡之形未为不可。有学者认为它是由甲骨文的山翻转侧立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与山字同源。

文章图片8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面的分析,阜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就是台阶。一种是高平的土山。很可能台阶就是阜的本义,有类似联想引申,把有梯田山坡类似台阶的土山也称为阜。而阜后来就演化为“阝”,成为部首字。因此从“阝的”字与山陵、升降,或高大建筑物有关,并且还有高、厚、大、多的含义。因为这个字作为部首,位于汉字的左侧,就被统称为左耳旁。

二、右耳旁(邑)

右耳旁“阝”来自于邑。我们来看”邑“的古文字演变:

文章图片9

我们重点来看甲骨文字形,上从口,代表城镇,表示居住区。下从跪坐的人形,其实就是我们所称的单耳旁“卩”,我们下文还会谈到。跪坐是古人的常态。整个字会意人口聚居地,即城邑。《说文解字》对“邑”的解释是: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屬皆从邑。就是国都,也泛指国家,比如古代称自己的国家为“敝邑。这个字作为部首在汉字中演变为“阝”,长居于汉字右侧,因此称为右耳旁。从右耳旁的字,多与都城有关,比如郑、邓、郢、邦、鄙、郡等。

三、单耳旁(卩)

上文已经提到单耳旁即“卩”,《说文解字》解释为:瑞信也。就是认为“卩”是符节,是一种出使外国、传达政令、调动军队,所任官职的凭证。比如苏武出使匈奴,就手持牦节,表明使者身份。而兵符往往分成两半,君王手中一半,将军留有一半,发兵时需要两符相合,比如战国时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其实,这种理解是有问题。

我们来看“卩”字的演变过程:

文章图片10

就是人跪坐的样子,因为古人席地而坐,是一种臀部放在脚跟屈膝跪坐的状态。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汉画获得直观的感受。

文章图片11

其实这个字就是膝本字,表示人的关节。而瑞信即符节相合也是由“卩”的关节相连义引申而来。

我们来看几个含有单耳旁(卩)的甲骨文字。

即,甲骨文作

文章图片12

象一个人跪在一个食器面前吃饭的样子。

卿,甲骨文作

文章图片13

,象是两个人跪坐,中间有石器,表示两人对坐吃饭。

令,

文章图片14

,上为口,下为跪坐的人,表示听别人发布命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