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姓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全国排名第二百一十四位, 约占全国人口0.036%,总人口大约近48万。主要分布在晋豫地区。 ![]() 卫,宿卫也,指值宿守卫之人。是一会意字,由韦、币、行组成示意。韦是围的省笔,表示围守;币是周匝,环绕周围巡行之义;行表示士兵的行列。甲骨文中的卫字,上部是朝左的一只脚,下部是朝右的一只脚,中间是口,表示城邑或部落驻地。卫,保卫、护卫之义。 卫系韦的演变。在甲骨文中,韦字象两手搓揉猪皮之状,韦的本义应是柔皮。在古代加工皮革的五类工匠中第四类为韦。韦所以又称卫,乃将韦皮挂于大长廊墙上,或者围绕部落周边的树上,让风风干后,韦皮不易腐坏。为防其他氏族部落人来抢夺,常派人守卫,故称卫。卫人是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和族徽,居住于原韦人居过的地方,最终形成卫国,出现卫姓。 卫姓起源卫姓始祖 ![]() 卫姓始祖——卫康叔 卫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姚姓 古有卫国,舜之后裔,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 其二:出自姬姓 周武王同母弟封,西周初封于康,故地在今河南禹州西、原夏少康之故地,称康叔。周成王时转封于卫,故地在今河南浚县西南卫贤集,侯爵,称卫康叔。卫立国后多次迁都于河南滑县南、滑县东,河南濮阳、河南沁阳,传国四十余代,至秦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公元前209年卫国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卫氏的历史约有22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卫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融入,是组成我国卫姓的重要成分,历史上发生的主要的事件有:东汉时昌黎鲜卑人卫氏,长水匈奴人卫氏。晋朝枹罕卫氏,出自氐族。唐末五代时,辽州刺史卫氏为吐谷浑人。 卫姓分布人口分布 当代卫姓的人口约近48万,为全国第二百一十四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36%。目前群体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两省,大约占了卫姓总人口的45.3%。其次分布于安徽、陕西、湖北、上海、江苏,这五省市又集中了卫姓人口的30.7%。山西为当代卫姓第一大省,约占总卫姓人口的28.9%。 卫姓血型![]() 卫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6%,A型占28.3%,B型占29.9%,AB型占9.2%。 卫姓名人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协 卫协,西晋画家。师于曹弗兴,与张墨并称“画圣”。作道释人物,冠绝当代。其白描细如蛛网,而有笔力,其画人物,不敢点晴。有《七佛图》、《穆天子宴瑶池图》、《大、小列女图》、《高士图》、《伍子胥图》、《醉客图》、《张仪相鹿图》、《吴王周师图》并传于世。 卫绾 卫绾(?—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卫绾一生为官,位居显要,性情敦厚谨慎。先后担任中郎将、中尉、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等职。汉景帝时期,从平七国之乱。 卫姓传统文化郡望和堂号:卫姓的郡望有陈留、河东。卫姓的著名堂号是镇远。“镇远”堂号典出西汉卫青。骠骑大将军卫青,河南平阳人,骁勇善战,七征匈奴,全部大捷,收复了河南地,设置了朔方郡,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封为长平侯。 卫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望隆易圣;誉生璧人。 长平列爵;沫土分封。 霜凝珠彩;玉映冰姿。 七出立大功;三朝有清名。 诗咏柏舟,义全贞妇;图成笔阵,传自夫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