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随记】 最 后 一 次 讲 话 ||许遐达

 一犁_书馆 2023-04-07 发布于江苏

前言

记得去年某时,网上盛传两个人的聚会。从图片和文字说明看,都已超过鲐背之年、90多岁的两位老同学在亲切交谈。如此高龄老人,彼此仍不忘同学情,还想聚一聚,会一会,聊一聊。这可能是当前世界上人数最少的同学聚会。罕见!吸人眼球。

然而我这里要推介的是另类聚会。该班原有50人,毕业43年至今,尚有44人健在。4月1日的聚会(最后一次),因多种原因仅有25人参加,外加3位班主任和1位任课老师,总计29人。就参加人数看,不算多,但也不为少,无特别之处可言。这里我之所以用一篇讲话稿把他们的事迹推送出去,是因为该班从2015年以来,9年7次7地成功举办聚会。频率之高、次数之多极为少见。他们何以对聚会如此情有独钟?又为何能持续7年举办聚会?我以为他们的做法,对那些热衷于聚会的人们来说,或许也有某种借鉴和启示意义。

诸位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

受筹委会的委托,我代表前任二位班主任宣波老师、振智老师讲话。我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任务,所以愉快地接受了。

我还认为,这次讲话,非同寻常。既是我于师生七次聚会的最后一次讲话,又是我代表二位老师向在座的同学作告别辞。说到告别,我不禁有些动情,内心有点伤感。因为我们都已年事已高。我虚85岁,王老师长我一岁,虚86岁。张老师虽比我们年轻许多,可也已古稀。我们都已进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风烛残年了。因此,我今天对你们的讲话,或许是今生今世的最后一次。黯然神伤!

忆当年,如烟往事,历历在目!记得42年前的1980年9月开学季,550位来自全区10个县的民师们,怀揣梦想,肩负重任,踏进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的大门,幸运地成为这个教师摇篮、大家庭中的一员。从此我们成为师生。这就是“缘分”!

我很喜欢这样的一段话:“亲人和好友是人生路上的伴。是雪中的炭,雨中的伞。感恩遇见,感恩同船。感恩互相牵挂,感恩每日温暖的祝福。”每每读之我总感慨系之,浮想联翩。不知何故,多年来一向以唯物主义者自居的我,如今却越来越相信天意,越来越笃信缘分了。特别是退休这二十多年来尤甚。耳闻目睹的奇闻异事和个人亲历的诸多事情,都使我更加相信天意和缘分。我认为,不论是夫妻,师友的遇见,还是不曾谋面的陌生人的遇见,莫不是一种命运使然和缘分。我常想:世界之大,人海茫茫。全淮阴区的民师何止成百上千?可何以是你们和我们成为师生?缘分!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时全校数十位老师,何以是我们三人先后做你们的班主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嫡亲师生?而且时间极短,我们每人仅做一个学期的班主任。但却结下了深情厚谊,彼此数十载念念不忘。岂不是奇缘吗?!

神奇的缘分,将50位素昧平生的同行(民师)变为同学,又把同学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班级。而班级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威力无穷的“班魂”。师生爱,同学情,情深意笃,与日俱增。从2015年以来,除21、22两年因疫情中断聚会而外,9年间一连7年7次7地举办聚会。在淮师校园内可谓首屈一指,堪称奇迹。

或许有人会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答曰:“班魂”。我们以班主任、组织者,直接参与人的亲身体验,客观地说:仅靠缘分聚合起来的班集体,是无舵手之舟,一盘散沙。是无法办聚会和一些大型活动的。一个班级,还必须有“班魂”!

何谓“班魂”?“班魂”即是一种存在于班集体中、能牢牢把控同学思想情怀,指引大家行为活动,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奇力量。那么,6班的“班魂”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以班长韩同礼、副班长朱正中为核心的班干部,联络、团结了班级中一批有共同思想、共同愿望、共同追求、共同情怀的骨干分子,集结于志同道合的旗帜之下。形成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一呼百应,雷厉风行的清风正气。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形成了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默契和精神力量。这就是“班魂”。而且数十年不散,一直延续至今。“班魂”成就了我们7次聚会的成功举办,创下了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聚会次数之“最”。

回眸我们6班的几次聚会,真的感到来之不易。因为同学们为此付出太多,牺牲太多。为了恪守承诺,珍惜情谊;为了保证人员不减,时间准点。大家戮力同心,竭尽全力。同学们不顾家中有事,不辞舟车劳顿,无视自身条件限制,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准时参会。他们用真情实意和毫不迟疑的行动,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肺腑、令人动容的故事,一言难尽。就拿本次参会的情况来说,你们或许还只知皮毛,不知就里。所以我再回述一下,与大家同学习,共分享。

故事一:张佃途同学,是今天最后一个到达聚会现场的。但是同学们不仅没埋怨他,批评他,反而个个笑容满面地接待他,亲切地问候他。人人心里都怀着敬佩之情。赞许他!因为一个近乎双目失明的人还能如期参会。祝福他!因为他今世今生修到了一个贤惠的妻子,甘做他的拐杖,亲自陪同从灌云远道而来,乘大巴,换公交。搀扶着上车下车,几经周折,风尘仆仆,直至会前才赶到现场。

故事二:当一对父子推着轮椅出现在聚会大厅时,全场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他们。个个肃然起敬,起身行注目礼。他是谁?单看相貌,坐在轮椅上的他,大家已认不清是谁了。直到班长韩同礼过去问候,各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副班长朱正中同学。据悉,他因中风致残,须以轮椅代步。按说像他如此状况,即使聚会缺席也情有可原,不会有人计较。但他在病中仍情系师友,渴望聚会,多次表示一定要见见大家。那么怎样才能如愿以偿,实现愿望?正中同学瞻前顾后,思虑再三,决定让孩子(二儿)开车专程护送。于是就有了开头描述的一幕。

故事三:刘桂吉同学的故事同样十分感人。

他是班级聚会的热心人,活跃分子,积极支持者。他还是班上的大诗人,每次聚会他总诗兴大发,新作迭出。但不巧的是,聚会前夕,筹委会电话联系,核实参会人员时获悉,他突患腿疾住院,且短期内难以痊愈参会。我们听了都很失望,为他惋惜。可就在4月1日聚会的前一天晚上,花果山下忽传佳音:刘桂吉病愈出院了!他不仅本人一定参会,还动用亲戚关系,开专车将家住连云港市区的一位老师,两位同学,一行4人一同带来参会。办了一件皆大欢喜、人人称赞的漂亮事。他考虑周到,动身之前便想到因连宁高速修路,灌南段堵车严重的情况,他们便提前于凌晨5点从连云港市区出发。一路顺风,风驰电掣。终于在会前准时抵达。

如此美谈,等等佳话,不胜枚举。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另外,几次聚会之所以能成功举办,我们还认为,和以下几位同学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比如:

唐士凯 李玉球 桂玉国 张佃途 刘桂吉 汤化及 彭继才 梁兆金 周仕成 华吕鹏 龚元尧 殷宝树等同学,每次组织聚会,他们都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功不可没。

说完6班的聚会盛况,我自然会想到同为班主任的民师二(12)班。因为两班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6班同学对聚会情有独钟,热情有加。9年聚会7次。而12班呢,自1982年毕业至今,40多年来没聚会过一次。曾是两个班班主任的我,如今经受这一冷一热、情商反差巨大的情感体验,既无法理解又难以适应。令我刻骨铭心!那么同为民师班的6班和12班,在聚会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上,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天壤之别?如今看来,两班学生,虽都因国家好政策而结缘于淮安师范成为同学。但是12班却因没有主心骨,缺少领头雁,没有“班魂”,所以从没举办过聚会。

诚然,人各有志,各有所思,各有所图。我们当然也不该以是否办聚会或次数多寡论是非,道长短。但是我们能否从“聚会”这件事所折射出的某种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得到启示,受到教育,得以传承呢?诸如尊师重道的传统思想;师徒如父子的道德观;同窗如兄弟,像姐妹的人际关系;以及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等等。

一言以蔽之:一个班级连一次聚会都办不起来,说到底就是因为没有“班魂”。

至于我们6班以接力赛式、一棒接一棒地9年7次7地办聚会,突破了通常的僵化刻板的聚会模式,代之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将爱家乡爱祖国,接受传统教育的创新经验等内容,这里我就不说了。因为在下面宣波老师的总结讲话中还要详说。

随着退休,年龄的增长。由师生一一同行一一退休一一银潮族的角色转换,大家都成为耄耋老人了。因此在讲话的最后,我想特意说说老人养生问题。

说到这个话题时,我忽然想起清华大学王洪亮教授的一段话:“请善待每个人,因为没有下辈子。一辈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说好要过一辈子,可是走着走着就只剩下曾经。又有多少人说好要做一辈子朋友,可是转身就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说好明天见,可醒来就是天各一方。”这里我之所以要引述这段发人深思的话,就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身体健康最重要。不是健康第一,而是健康唯一。因为人一旦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包括生命。刚才振智老师已触及了这个沉重话题。我们6班原有50人,已走了6个,目前尚有44人健在。你们都是幸存者幸运的人。因而我们都要善待自己,珍爱生命,注意保健养生。此时此刻,我又想到一位养生教育专家鼻祖洪昭光教授。不幸的是,他刚于2023年3月24日,因病悄然离去,享年83岁,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洪教授的许多养生至理名言,至今犹言在耳。他生前的那个美好憧憬似在眼前。一直教育激励着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昂扬前行!

今天,在这个特殊场合、特别时刻,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段温润如玉,灿烂如花的话语。此时与同学们共享共勉,很有必要,更有意义。

“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无病无痛,无疾而终;平安百岁,快乐轻松。”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当年闻名遐迩的医疗保健、养生专家,他自己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的离世再次告诉人们:万寿无疆,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祝愿;健康长寿,也只是人们对生命的一种期许。人的寿命长短,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难怪坊间有“人的寿命长短早有定数”的说法。但又毋庸置疑的是:不论谁,只要还活着,就应该学会科学养生,力求活一天就要“生如春光绚烂”,做到生活有质量,活得体面有尊严。力争走时“无病无痛,无疾而终”无缺憾。

下面说说我根据网络和个人的养生体验,归纳出的老人“十防”和老人自测身体健康“五标准”。

老人“十防”:

1.防跌 2.防噎 3.防呛 4.防渴 5.防累 6.防恼 7.防气 8.防晕 9.防软弱 10.防消极

老人自测身体健康“五标准”:

1.吃得下 

2.排得出(大小便)

3.睡得着

4.走得动

5.想得开(心胸开阔)

仅供诸位参考。

我的讲话完了。

谢谢大家!

2023年4月1日

附:刘桂吉小诗《南乡一剪梅一一喜上心头》

富贵园酒楼,

耄耋师友笑声柔。

金洪约定今实现,

喜上心头,愁下眉头。

富贵园酒楼,

举樽痛饮三千瓯。

收官之聚喜若狂,

晨上酒楼,暮下酒楼。

2023.4.1.淮师八二届二(6)班师生第七次大聚会有感,无律无韵小词一阙,记之。

谨赠恩师张振智 马家华 许遐达 王宣波四位先生及诸位同窗。

作者简介

许遐达,男,1939年8月生,江苏灌南人。大学文化,师范类语文高级讲师,2000年3月于原清河区教师进修学校退休。退休前工作之余和退休后均笔耕不辍,在国家级、省市级报刊发表杂感、随笔、散文百余篇,曾拿本地书号出过写作专著《趣谈作文》,另外自费出版《悠悠寸草心》散文集三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