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辉华专栏】晚清的报纸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4-07 发布于湖南

晚清的报纸


漫谈记之三

作者:万辉华

因我办报30多年,读晚清民国日记时,也留意关于对当时报纸的记述与评价,这里搜集在一起,也可以提供给研究传媒史的人作为资料,同时,也通过对报纸的介绍一窥当时办报启民智的状况。

《江标日记》中有一段关于光绪二十年时,他所了解的全球办报的概况。我作了一个关于西欧与日本的数据摘抄:“二十年前,日本尚无新闻片纸,而今且有二百家矣。天下各国日报之数,约计之共有四万四千种,欧洲居其大半,美有二万四千种。欧洲中,又以德国为最多,可以首屈一指,盖有五千五百种;次则法国有四千一百种;再次英国,有四千种;……亚细亚洲共有三百种,而日本居其二百”。中国那时候上海有《申报》,北京只有清廷的朝报,也就是关于官员任免的简报。

过了几年,也就是到了戊戌变法的时期,湖南、广东得时代之先风,竞相办报。江标给时任湖南巡抚陈宝箴的信中,力促开设电报、通小轮船,快速与上海、武汉大都市在资讯、交通上接轨,并自告奋勇提出,“侄明年回省,亦拟兴《湘学报》于校经书院,将来印字机可并用之。”为了助推变法,便从北京把梁启超引到湖南,担任岳麓书院的山长首席讲席,熊希龄、谭嗣同、陈三立等维新人士一下子都集笼在长沙的巡抚大院,加上学政江标、潘司黄遵宪的鼎力相助,《湘学报》办起来了,书院变更为学堂,还聘来讲西学的老师,一下子,湖南的新政成为全国引人注目的舆论焦点。然而,湖南的守旧派也是很顽固的,如叶德辉、王益吾之流,极力反对,以至张之洞对于《湘学报》所刊发的梁启超的评论常常提出警戒,甚至要求关闭《湘学报》馆为要吓。

在京师部里任职的孙宝瑄在日记里,对这种各地兴办报纸开启民智之举,是持支持态度的。他写道,“览《知新报》,粤东所出,论笔固佳,选译亦精,尤胜《时务报》”。后来,又比较几种在京师也能看到的新报,“览《湘学报》,报粗浅而有用,诣《时务报》馆,见《农学报》,有图说,沿译西图要法。报馆大兴,或者民智渐开乎?”

其实,还有一些报纸不是为了维新启民智而办,纯是文娱性质,也就是供人们消闲的。《郭曾炘日记》里记载了关于我们岳阳文人李洞庭的文坛动态,姑且抄上一段供李家后人留存吧。“去岁《津报》载湘人李洞庭诗甚多,皆有杜意。李不知名,励平并姓名皆不知,君坦云,励平,渠识之,两家即真姓名,号半园。《黄报》常登半圆诗。”

再回到梁启超作为一匹报界的黑马,一位意见领袖,在当时京师的中级官僚的眼里是何等的风光。孙宝瑄认为,“梁卓如以《时务报》震天下,使士大夫议论一变,卓如之功”。不久,他在另一则日记里,又这么评论梁氏的办报之功劳,“梁卓如改《清议报》为《新民丛报》,议论较前尤持平。盖年来学识进步也。其《新民说》谓:国家之日就衰弱,由明德民智民力之未充,不得专责一二君相,可称至言。”

在这种办报风习的裹袭下,即使山西这么内陆的省份,也是有所触动,虽然晚了几年,但是也是遍地开花。举人刘大鹏在1908年8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去年秋,晋报馆闭默,今年孟夏又开,名曰并卅官报,仍系照晋报旧例,晋邑领一百份,勒逼各村领阅,每年库平银二两八钱,脚力在外。吾省又有晋阳公报,系去年冬十二月所开,其报由人买,尚非借官势强迫买阅,名为开通风气,其实皆由牟民间之利起见也,此亦新政之一端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办报成了一股潮流势不可挡。

梁启超的《新民丛报》的文风,影响了同时代,甚至民国初的许多知识分子与进步学子,故有“新民体”的文体一说。毛润之年轻时对梁氏文章也是追捧的。

作者简介

万辉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歌学会会员, 湖南岳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岳阳晚报原副总编辑。在《文艺报》《大家》《作品与争鸣》等中央省级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文学评论200多篇,出版《书生情怀》《心灵一片风景》《四月物象》文学作品集三部,作品多次曾获湖南省作协、湖南省记协奖。 

图片:网络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